关灯
护眼
字体:

念君欢(130)+番外

作者:村口的沙包 阅读记录

不,不可能。

他立刻否定。

长公主没有这样的能耐。

邠国长公主见他不说话,以为他还是不肯罢休,又冷哼:“六哥儿,你现在别无选择。你要知道,如今最大的目标,你们几个兄弟都想争夺的目标,是与吴越钱氏的联姻,你又何必咬着大哥儿不放。你们两败俱伤,你声名受损,一身污淖,那么你觉得本与你实力相当的七哥儿,钱小娘子会选谁?”

“你阿娘比你清楚,现在不是争一时长短的时候。你与七哥儿旗鼓相当,我还能帮你筹划一次,若你在官家面前丢了眼,他不过一念之间,赐了婚,钱家就成了七哥儿的岳家,你怀着和氏璧也没半分用处了。”

道理是这个道理,周毓琛是聪明人,早就明明白白的了,可他看着邠国长公主如此急躁,心里便道:她果真还是原来的性子。

他浅浅一笑,“多谢姑母指点,我自然是明白的。我也不想与大哥两败俱伤,姑母肯帮我们斡旋,这是再好不过的了。”

长公主一颗心终于沉下来,总算有点上道了。

两人说些话的功夫,肃王又在那儿哼哼唧唧地找不痛快。

周毓琛见状,只说:“姑母打算如何让大哥为今日做个解释?”

他是世人一向认可的性子好,要低头是不难的,难的是肃王。

他现在占着上风,自然在弟弟府上作威作福,要让他明天一早转头就去给爹爹磕头给这混账说好话,岂不是要了他的命?!

和氏璧是他派人私访了那么久才找到的,现在什么都捞不着,自己受伤了不说,还要转过头给爹爹说,是他和老六一起找了这宝贝来讨他老人家欢心的。

这叫他怎么忍?

何况他一直都觉得是周毓琛派人下手刺杀自己,分明要置他于死地的。

“蠢货!”

长公主和周毓琛谈完,就和肃王谈,谈着谈着就忍不住一个空茶杯砸了过去。

难为肃王受了这么重的伤,还能避开了。

“我告诉你,你别给我把事情搅黄了,现在这样就是最好的结局了。我的若儿能出来,我也还站在你这边,你还想怎么样?不就是个吴越钱家么,给他们就给他们,徐家这几代累积的财货还不够吗?你阿娘,你太婆,都在帮你,还争不过个张氏?!”

他自己要是争气点,早没老六什么事了。

肃王却梗着脖子道:“我和姑母先前说好是一回事,可我这次差点死了,就是老六派人来杀我的!”

“我说了不是他!”长公主气得跳脚,周毓琛哪有那么笨?

“那会是谁?”

肃王一句话,把长公主问住了,那会是谁?

她心里突然有了一种和周毓琛适才一样的无所适从的感觉。

这件事看似巧合地走到了如今这田地,可他们这些人却仿佛是被一双无形的手推着一样。

长公主不是个聪明人,却也有最直观的感受。

比方说,她凑巧抓到了替周毓琛造假传国玉玺的匠人,凑巧知道了真传国玉玺在张淑妃宫中,凑巧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看破了张氏母子的一着后手……

真的是凑巧吗?

她不想去想了,她只要她的若儿平安,只要她没有被那个可恶的张氏威胁挟制。

她才不想管到底是巧还是不巧,更不想管是谁刺杀肃王。

“反正就这么定了。”

她烦躁地对肃王道:

“明日一早,你就和六哥儿进宫,按我说的去做,今夜,你就歇在这里。”

肃王盯着她,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长公主咬牙,她不能再容许一点变数了。

第147章 两个局(为我乃龟仙人和氏璧加更)

“成了?”

周毓白此时正安然地一手撑着腮,一手用小银匙喂着眼前的兽头铜炉换香,纤长的手指在阳光下好似透明的白玉。

他总是很有耐心做这些事。

看着懒散,却又不是真的懒散。

张九承笑眯眯地坐在不远处。

“今日一早,两位王爷就进宫复命了,献上了失传多年的传国玉玺和氏璧,官家很高兴,立刻通告天下。历来这东西就被视作帝裔正统,太祖就是没有得到这东西,一直以来叫周边藩国有道理说嘴,如今这宝贝回归正位,官家如何能不高兴,想来近日宫中要开一场大宴了。”

周毓白对这样的话不置可否,在他看来,传国玉玺这东西,不过是可有可无的一件摆设罢了,难道有了它就是正统,没有它就是逆贼吗?

周毓白知道圣上是年纪渐大,这东西能哄地他一时开心也算不错。

“昨天肃王殿下在东平王府门口这么一场闹,倒是成了雷声大雨点小。”

张九承哈哈地笑了一声,仿佛很是痛快。

皇帝并不是真的糊涂,两个儿子的斗法他其实很不乐见,或者说是,极为厌烦看到这样的事。

私心里,他肯定是偏向周毓琛的,可是肃王这次受了这么重的伤,又加上徐德妃和徐太后纠缠不休,圣上也不好受,若真是小儿子犯了这样的大罪,他肯定是不会姑息轻饶的。

对于皇帝来说,这十几年秉承的愿望,就是几个儿子能够和睦相处。人心都是偏的,可他依然不希望偏心这件事被反应到政治上来。

皇帝从做太子时起就是个温润的谦谦公子,他的性格仁厚和善,对百官下士也很礼遇,正是这一点,成就了如今言路广开,士人勤于论政、勇于一展抱负的风气。

可与朝廷相反的后宫,作为皇帝,作为一个拥有这么多儿子的帝王,也是他这个性造成了如今这样的局面。

几位皇子之间和睦相处早就是不能够的了,可皇帝宁愿他们只摆一个样子出来,而不愿去撕破这层表相。

立储之事,仿佛是一件能拖过明天就拖过明天的事。

周毓白就是太了解自己父亲这性子,才能布下这步棋,让自己的大哥和六哥握手言和。

皇帝是不会计较他们今早的说辞是有多么漏洞百出。

只要两个儿子私下议和了,就是一个好结局,皇帝自己会说服自己,他的大儿子并不是被小儿子派人刺杀,他的小儿子或大儿子都没有私下藏匿和氏璧,这都是一个误会,他们都是敬爱自己这个父亲的。

看吧,皇室是和睦相处的,百官和臣民都应该放心,他们一家都很好。

皇帝追求的,不过如此而已。

所以他会这么高兴。

“一时的自欺欺人……”周毓白放下了手中的银匙,目光盯着兽头香炉中的几缕青烟,喃喃道:“会纵养出多少祸心呢……”

张九承感慨:“天家情分,原本就是浅薄的。”

皇帝是个难得长情之人,他视张淑妃为妻,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对她几个儿女真心疼惜,连头一胎的傻儿子滕王,尽管再不喜,都封了王。可张淑妃待他,又有当年的几分真情,这样的话,不用他张九承来问。

圣上求一个平安喜乐,和睦温馨,可天家永远都不会是普通人家,也不可能是。

上一篇: 吉卦 下一篇: 卿本贤妻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