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君欢(430)+番外
若说上头几位哥哥真能让周毓琛和周毓白学点什么,其实还真是没有。
舒皇后这么说,不过是给在坐的女眷一些面子。
皇帝也笑着点头,扫视了一圈堂中的几位女眷,点了名滕王王妃和崇王王妃,说着:“往后你们都是妯娌了,老六和老七的媳妇年纪小,你们做嫂子的,也要看顾她们些才是。”
滕王妃和崇王妃都诚惶诚恐地应了。
滕王妃是周绍懿的母亲,一向是体弱多病不爱出门的,一张脸白惨惨地有些瘆人,皇帝和徐太后都不大喜欢她,若非是今天这样的场合,她也不会出面。
崇王妃就是傅念君前世里的婆母,也是世家出身,和裴四娘的娘家还沾了亲带点故的,崇王是已故元后孙氏之子,孙娘娘的父亲孙德是前朝权臣,早年朝政还多有前朝旧臣渗透的情况下,崇王妃的娘家也是留着几分风光的,但是到了如今,她也知道时势不对了,便深居简出,努力做个隐形人罢了。
傅念君也多少了解这位前世的婆母,人不坏,胆子也不大,无功无过,很中庸的一个人罢了。
当然此时的崇王妃比傅念君记忆中年轻很多,圆盘脸,端庄地立在一旁,同滕王妃间歇说一两句话,绝不会出头。
舒皇后让几位妯娌互相见了,皇帝拧起了眉头,有点不悦地朝舒皇后说道:
“老大家媳妇呢?她又推脱身体不好?”
舒皇后有些尴尬,打圆场说:“大哥儿媳妇早和妾身告过罪,实在是怕病气过给了两个新嫁娘,冲撞了好好一桩喜事。”
皇帝显然对肃王妃常年不满,一向不对人有什么脾气的帝王难得露出这样的神色。
“她是长媳,却这般不晓事,老二媳妇也体弱,却还是给足了两位弟妹面子,只她十几年如一日。”皇帝板着脸道:
“梓童无须为她说话,我知你性情温和,下不了狠手管教,只恨徐氏挡在前头,平白纵出儿媳这样的脾性来。”
第484章 婆媳
皇帝将肃王妃的错怪罪在徐德妃身上,多少是迁怒的缘故。
傅念君心知肚明,他对徐德妃的厌恶是日积月累的,而肃王娶的这位肃王妃,本身就在出身和能力上没有占着什么优势,又引得皇帝对徐德妃更加有怨言。
因此她不由更心生好奇,这肃王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原本出身平民的王妃也不是没有过,如滕王妃,甘愿嫁给一个傻子王爷,也不会是多高门显贵出身的娘子,她在帝后面前,乃至于在傅念君和裴四娘面前,都表现地有些惶恐和谨慎。
她内心里低人一等的想法是难抹去的。
傅念君原本以为肃王妃也该是这样一个人,如今看来却不是如此。
她都敢这样拂逆帝后的脸面了,必然与众不同。
而且更深一步想,肃王这样在意储位,却竟然容许自己的妻子这么拖后腿。
看来这位肃王妃,确实是魅力十足。
舒皇后见皇帝不开心,便打圆场吩咐裴四娘和傅念君:
“去慈明殿拜见太后娘娘吧,让她也看看两位标致的孙媳妇。”
几人便都去往慈明殿。
傅念君发觉其实不仅是她和裴四娘紧张,就连滕王妃和崇王妃对见徐太后都是有点紧张的。
徐太后那里懒怠应付她们,一一送上了见面礼,也没怎么多说话,留她们略坐了坐,一行人很快就出来了。
周毓琛和裴四娘自然还要同滕王妃、安阳公主等人一道去拜见张淑妃,毕竟张淑妃是周毓琛的生母。
裴四娘也很懂得人事,早就与嫂子滕王妃、小姑安阳公主搭上了话。
虽然张淑妃不喜欢滕王这个傻儿子,也不喜欢滕王妃,连安阳公主都不耐烦多搭理这个病歪歪的嫂子,但是裴四娘却没有表现出一点轻视,对滕王妃很是恭敬。
她们都是张淑妃那系的血亲,自然没有周毓白和傅念君的事,他们要回移清殿,如此两对新人才分别,傅念君对落单的崇王妃笑了笑,崇王妃对她也点点头,与他们一道,重新回去见舒皇后。
到移清殿的时候,皇帝已经不在了。
舒皇后对他们说道:“官家有些政事要处理,说会过来陪我们一道用午膳。”
舒皇后的目光望向了傅念君,朝她微微笑了笑,这才对儿子说:
“七哥儿,用午膳前我和你媳妇说几句话。”
周毓白自然不可能阻拦,只朝傅念君递了个眼神过去。
一上午忙忙碌碌地跪安谢恩,两人严守着规矩,连话都说不上。
周毓白怕傅念君辛苦,傅念君也怕他身上的伤势。
两个新婚燕尔的夫妻只一个眼神交流,看在旁人眼里都是浓情蜜意,舒皇后和身边的女官交换了个眼神,眼神里也尽是笑意,说笑着:
“他是怕我欺负他媳妇了……”
周毓白离去后,傅念君单独和舒皇后说话。
傅念君也不知该与婆母说些什么话,难免有些忐忑。
“好孩子……过来些。”
舒皇后招手,让傅念君坐到自己身旁去。
“娘娘……”
傅念君自然有些不习惯。
舒皇后却是拍了拍她的手,微笑着说:
“不要怕,念君,我不过是和你闲聊几句,你别往心里去……”
舒皇后为人温和,说话也是轻声细语的,她先是像寻常婆母一样交代了一些夫妻生活的琐事,叮嘱他们和睦相处,互相理解。
然后才说起了周毓白小时候的事。
她脸上的表情似乎有些淡淡的悲伤:
“我其实不是个好母亲……七哥儿与我算不上亲近,相信你也能看得出来。从他小时候起,我便刻意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
周毓白和舒皇后确实不如周毓琛和张淑妃那般亲密无间,说是不亲近也不是,倒不如说是克制。
“因为我必须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我是皇后,而后才是他的母亲。”
舒皇后的眼神平静却坚定,眸色微淡,这双眼睛,让傅念君看着觉得很熟悉。
她静静地听舒皇后说下去:
“那时候孙皇后去了,官家、太后娘娘、前朝和后宫,都需要一位皇后,念君,我知道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你懂我的意思,我被选中,也都是命……”
傅念君当然明白。
舒皇后是二十年前皇帝和前朝妥协的牺牲品,她能坐稳这个位置,也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胸襟换来的。前头的孙娘娘就是没有想明白,她先将自己视为皇帝的妻子,然后才是皇后,后果呢?
她郁郁而终,留下一个残疾的儿子不尴不尬地活着。
舒皇后早在少女时期就看明白了这一点,此生此世,她是脱不开皇后这个头衔,离不了后宫的,她不能让自己成为孙皇后,也不能让周毓白成为崇王。
而事实证明,她也做得很成功。
若是当初她对儿子表现出如同张淑妃一般的爱护,或许今天皇帝看待周毓白就是完全不同的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