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卿本贤妻(690)

作者:谢其零 阅读记录

苏氏左思右想的,想想还是带上吧,不然知道她们去,等她张口说要跟着去,还不如事先自己说哪,还能卖个好,有宋江氏,再邀请大哥大嫂一起,她就不用早晚的守着太夫人了。

苏氏吩咐秋藤去准备去庄子里住用的东西,就这都得收拾好几天,什么被褥用品等生活用品,好在离京里近,缺啥当天就可以打几个来回。

给老爷说想带太夫人一道去,还要邀请大嫂,三老爷只点头说行,去的都是府里亲人,也没啥不乐意的。

等侯夫人听了,是心动,又犹豫,苏氏劝道:“上回大嫂就说可惜走不开,如今府里侄媳都能料理了,大嫂还不歇着呀,也叫上大哥,叫上侯府太夫人,咱们老家伙也该松快松快了。”

侯夫人笑了,点了点弟妹,“你还老家伙?没准还能生一个的,我们才是那老不卡擦眼的。”

这次苏氏是真羞了,红脸道:“瞧大嫂说的,我都要四十五了,哪能再生?不丢死人了。”

“这怎么是丢人的事?我听我娘说,她年轻时,见过一个老妇人马上就五十,是四十八那年生了个嫡子,可把那家老爷乐疯了,这以后,俩夫妻是一脸的得意,还越活越年轻了,没准你还能生一个,到时看三弟也乐疯。”

侯夫人说完露出羡慕的眼神,她是没得生了,葵水都没了。

臊着脸红的苏氏赶紧歪楼,说太夫人要亲自去接宋家舅舅去,侯夫人是一脸的无奈,“就没见太夫人对哪个儿孙这么操心过,两个儿子有老侯爷照顾着,她只一心的为宋家打算,不得不说,太夫人命好,老侯爷憨厚,轮到儿子吧,虽然三弟乖张点,也不是不孝儿子,所以人呀,这命,真不好说,还不知我将来有没有这好命哪。”

“大嫂也不差呀,大哥实在,儿女也孝顺,我还听说大侄子多年都是早晚给大嫂请安的,除了生病,一天都不落下的。”

提到这,侯夫人才眉开眼笑,也跟着说起儿子的孝顺来。

苏氏附和着,心里想,大侄子哪能不孝顺?侯府世子还没定下,当初想给大侄子请封世子上报朝廷来着,因为大侄子那年大病了一场,侯爷担心,就拖了下来,所以后来他才能如此的孝顺,没别的本事,再没个孝道名声,就是嫡长又如何?这几年大侄子也有苦难言,又不好提醒父母,就不知父亲心里咋想的。

也曾有那不轨之人,看三房起来了,想撺掇三老爷夺了爵位,三老爷是眼睛一瞪,骂了那人一顿,说祖宗规矩嫡长子继承家业,他有大哥在有大侄子,他是那心恶之人?

这话传到侯爷耳里,他感激的请了三弟喝酒,也暗自琢磨该给立世子了,就是想等一阵子,不然你早不立晚不立的,三弟成了皇子岳父,你着急立世子,让外人看这不是防着自家兄弟吗?

其实侯爷啥时立,只要不是越过大侄子立别人,三老爷才不会多操心一点,可侯爷原本就优柔寡断,又前怕狼后怕虎的性子,琢磨来琢磨去的,就把大儿子给琢磨成大孝子了。

苏氏听完侯夫人的炫耀儿孙孝顺史,眼里羡慕,侯夫人这才少了那对三房吃酸的感觉,再有个皇子女婿又如何?三房儿孙目前看着没什么大能耐的,分家后,就是侯府旁支了,哪比得上大房,嫡长继承爵位。

所以听苏氏说一道给太夫人去说去旻庄度假的事,侯夫人欣然应了。

第784章 养子

太夫人一听说十五去旻庄住一个月,马上说带宋家舅舅一道去。

苏氏忙说道:“没问题,到时让老爷通知一下四表弟,看看怎么安排住处,就怕舅舅不习惯那,在寺里安静惯了,旻庄太吵,怕闹了舅舅休养。”

她是想我应了你又如何,反正宋四应承了绝不会再让他父亲骚扰谢府了。

太夫人摆手道:“那不会,你舅舅也是个爱玩的,肯定中意住那,等接了你舅舅,我给他说,回宋家休息几天,就接去庄子里,刚好天该热了,去那也舒坦。”

侯夫人还奇怪的看了眼苏氏,也跟着太夫人说住那多么好,她和侯爷也一道去,太夫人就更高兴了。

出去后侯夫人悄声问还真带宋舅舅去?苏氏抿嘴笑,小声说道:“有宋四哪。”

侯夫人明了的一笑,也不追问,如今宋四靠着三房,自然不会给三房添麻烦。

回去后,苏氏就说了太夫人要带宋舅舅去旻庄度假,然后为难的说道:“老爷,要不我和儿子今年就不去了,燕子楼也住不下,就让母亲和宋舅舅住那,母亲说了,去寺里接时就和舅舅说好,到时老爷去陪陪母亲,放心,我会安排好接送儿子的,每天我亲自送上马车,放学了再在外面等着,也就一个来月,一晃就过去了。”

三老爷瞪眼,一看太太那委屈样,就把话憋回去了,第二天就去找宋四去了,回来说,舅舅自有他儿子孝敬,不用当外甥的上赶着,又不是没儿子。

苏氏才欢快的说给儿子带哪些过去,要老爷在庄子里多画几个故事画册,说儿子就是喜欢父亲画的。

三老爷看着忙乎的太太,心想:这才对吗,我的太太为个舅舅发愁算哪门子事?

这边苏氏收整去庄子的用品,那头太夫人积极的准备接她大宝贝兄弟,初十,一脸激动的太夫人老早就醒了,让刘婆子服侍着穿戴整齐,匆忙吃了早饭,就候着两个儿子来。

等侯爷和三老爷来了,太夫人就紧着催赶紧走,自己就一路急步的往外走。

侯府快步跟上,三老爷是叹口气,摇摇头也跟上。

到了山下,太夫人下了马车,就让刘婆子去找了相熟的两人抬过来,侯爷看此情景哪能没猜到母亲背着儿子不知来这里多少回了,都熟门熟路的。

两人抬殷勤的上前,刘婆子扶着太夫人坐好,太夫人还说:“今儿要快点,到时赏钱多一倍。”

那俩人吆喝了一声,让太夫人坐好,快步抬上山,侯爷和三老爷在后面都追不上。

等气喘吁吁的上去了,宋四哥几个早就到了,太夫人也在寺门口张望,寺门虽然开了,可宋四说,不让进去接人,一会就有人送出来。

太夫人焦急的伸着脖子往里看,不一会,就见兄弟走出来,旁边还一个光头小儿郎,细看就是那个和兄弟一起干活的小和尚,可是没穿和尚服,穿着俗家衣衫。还一脸的不高兴。

太夫人不管其他,上前就抱着兄弟大哭,说受苦了,这就回家,宋舅舅也抱着姐姐哭嚎,说可算出来了,旁边那光头儿郎大声呵斥说寺院门口,哪能大声喧哗!

宋舅舅也不哭了,回头瞪他,说你那么大声就不是喧哗?

然后一老一小互瞪,让太夫人纳闷,问这是咋回事?

宋四上前介绍说这个就是原来那小和尚,主持说是自小捡来的,红尘未断,和宋家有缘,宋四收养了,当养子,以后也好和父亲做个伴。

太夫人还说道:“这就好,这个小和尚是个好的,和你爹也熟了,以后就当祖孙一样,也当孝敬你爹了,侄子想的周到。”

上一篇: 念君欢 下一篇: 林家女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