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邂逅调香师(6)+番外

就这样,左建设大过年的,做了一次无用功,程逢春还得麻烦左建设运回去,暂时保管着。

这一来二去的,程逢春和左建设就有时间聊了一会儿天。程逢春听说左一没有念大学,就表示,他可以负责担保,让左一去美国念大学。

最后程逢春和左建设互留了联系方式。

左再一家人在普陀寺守岁,因为程逢春说可以担保左一去美国念大学,左建设就觉得儿子被耽误的学业可以有转机了。

左建设很是心动,就和左一商量。

左一才听了一个开头就不干了。且不说他原本成绩就不好,英语更是及格都勉强,就算他高中英语还不错,他现在都毕业三年了,单词认识他,他都不认识单词。

再加上左一又没有左再的语言天赋,英语那发音更是他心中的剧痛。偶尔一次上课老师要他回答问题,他一开口,全班同学都哄堂大笑。他没有考上大学,英语绝对是“功臣”。

左一恨英语,更恨数学,要说他最讨厌什么,那就两个字——念书。所以他高中一毕业,没有考上像样的大学,也坚决不去民办的大学读书,然后,就到一暖蜡烛公司帮忙了。

左一都逃离念书的牢笼三年了,左建设又想让他去那个说“鸟语”的地方念书,左一一万个不愿意。而且,这会儿,就算左一是鸟语达人,他也不可能去,因为左一开始和左再未来的嫂子曾梦瑶谈恋爱了。

这恋爱还没有谈多久,自己就跑去美国,那还会有前途吗。左再的未来嫂子是左一的初中同桌,左一初中就看上人家了,这都努力了快十年,好不容易未来嫂子大学毕业回来,左一也从初中的矮胖小子变成如今玉树临风的帅小伙,才勉强把人家给追到手。

如此艰苦卓绝的把妹历程,这会儿能走吗?绝对不能!

第四章 你好纽约

左建设其实心里也知道,他儿子不是个爱读书的,但被程逢春那么一说,他心里有点痒痒的。可是儿子不要去,他也没办法。

大年初一,他打电话给程逢春拜年,拜年完就说,自家只有女儿爱念书,儿子是个不会念书的,只能谢谢他的好意了。

程逢春是见过左再的,左建设给他送年烛来的时候,左再就在边上站着。

程逢春对左再颇有好感,因为他还没有见到左再的时候,就听大和尚说,年烛的点子是左建设家的女儿想出来的。他昨天见到这个小姑娘,一双清澈的眼睛,一脸温暖的笑容,好感就又增加了几分。

原本,程逢春和左建设说可以担保左一出去念大学,也就是随口说说。

听左建设特地为这件事,打电话过来道谢,也就多了几分认真地表示,如果女儿爱念书,那可以让女儿来,他可以帮忙联系纽约最好的学校。

女儿奴左建设哪里会舍得女儿去美国,就是去bj都是因为自己的执念一不小心占了上风。

但是,2001年新年伊始,左建设忙的第一件事情——让女儿去bj四中念初中——一直没有着落。他想尽办法找人,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

念四中这件事一直到过年都没有搞定。好不容易找到了人,说最多只有可能给左再办个借读。

左建设哪里舍得自己的女儿连个正式的身份都没有,还要借读受委屈。

越是舍不得,就越觉得自己窝囊,连念个书的事情都搞不定。内心正无处发泄的左建设,听了程逢春的话,心里忽然有一个声音在喊:

“哼,你bj四中不让我念,我就去美国,我念比你更好的。”

左建设做了一个让自己觉得扬眉吐气的决定,就开始执行了,他甚至都没有和老婆向敏商量一下,大年初二就又给人程逢春打电话,说女儿愿意去美国初中。

程逢春这会儿,又被左建设做决定的速度给吓了一跳,说的是去美国念书,又不是去隔壁小学念书。小孩子能不能适应什么的,还有很多未知数。他开始有点后悔自己之前的提议。

可是话都说出去了,还能怎么办?程逢春想了想,就和头脑发热的左建设说,小孩子来美国念书也有个语言问题,还需要适应一下,并且需要通过入学考试,程逢春建议,等孩子暑假的时候,先带过去美国看一看,学一学语言。

左建设觉得人家说的有道理。就回家和向敏说,让她暑假陪着孩子去看看。

向敏也被头脑发热的左建设给气到了,这说风就是雨的,美国是说去就去的吗?

女儿还那么小,一个人去美国念书,这不是开玩笑吗?

很少吵架的左建设夫妇这回大吵了一架。左建设说到底,也还是怕老婆的,就改变战略说就让女儿暑假去一下,学学英语就回来。

左再听老爸说要让她去美国读初中,她也是一万个不愿意,左建设就使出杀手锏:

“如果暖暖愿意去美国读书,那bj的一个学期一万元就变成一个学期一万美元。”

“一万美元是多少钱?”左再抬头问左建设。

“就是八个一万块。”左建设回答。

“那好吧。”左再回答的干脆利落。

赚钱,才是左再迈不过去的坎啊。

有了程逢春的担保,母女俩的签证下来得很顺利。

2001年7月1日,左再和妈妈向敏就这样愉快地踏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土地。向敏是不喜欢麻烦人的性格,所以她原本也不打算住在程逢春家里。

可问题现在是在美国,语言语言不通,朋友朋友没有的,向敏想不寄人篱下也没有办法。好在程逢春家的豪宅,足有几十间房间,平时也没有太多的影响。

程逢春有两个儿子,大儿子29岁,娶了一个美国媳妇,有一个六岁的混血儿子叫newman,程家人叫他小耐。二儿子和左一一样大,也是80年的。

左再到了美国,每天主要就干两件事儿,去语言学校上学然后回家逗小耐玩儿。

左再刚到语言学校,连用英语打招呼都还不会,就认识了一大帮各种肤色的新同学。左再认识朋友的方式很奇特——送人家美国国徽和国旗。

按说,左再原本是没有随便送人礼物的爱好的。这就得从这些国旗国徽的来历说起。

运输村属于桥头镇,桥头镇**十年代相当出名,是国内闻名的“纽扣之乡”,那个年代,国内的纽扣,至少有一半是桥头产的。

但其实除了做出了名气的纽扣,桥头还有一个没有名气的重要外贸产业——给美国人印国旗和国徽。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政府对中国的印刷品征收各种反倾销税,再加上各种小商品市场都要搬去义乌了,所以,运输村没落的同时,桥头镇也没落了。

这纽扣生意还好,都搬去义乌了,这国旗和国徽的生意,就直接萎靡了。

桥头镇好多人家里,都堆积了一大堆,卖不出去的美国国旗和国徽,这美国人都不要了,中国人要那么多美国国旗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