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天朝抢狗食(117)

作者:人生江月 阅读记录

狗剩抹了抹眼泪,从怀里掏出钱袋,又解下挂在腰间专装零散铜子儿的布袋子,拿了五两的碎银子并一百多个铜板儿出来。

“姥爷,今儿姥姥丧事,原我们小辈都该尽孝的,劳了您出面,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您收好,姥姥不在了,您自己好好照顾自己,想吃什么想做什么,总有点儿银钱傍身为好。”

狗剩拉过李老头儿因为烧草纸变得滚热的手,把一小把散银子和铜板放上去。

李老头儿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又拿出一个旧巾子把碎银子包好,颤颤巍巍的站起来藏在炕脚。

“姥爷,您早点儿休息,过几天我再来看您!”狗剩站起来说道。

“啊,好的,天暗了,回去仔细脚下……”李老头儿絮叨了一句,又坐在小板凳上烧纸钱,“给你,给你,在下面买大房子住,买好衣服穿……”

狗剩听着越发心酸,一转身出了屋子。

李大花这会儿已经平静下来,等坐上回去的驴车竟还回过神来。

“……再没有叫去别人家的外孙子出葬礼钱的道理,你几个舅舅真是越活越不像话,人都说养儿防老,我竟不知道还有这样的事,平日里打打秋风也就罢了,连老娘的丧事也……”

几个小的都知道李大花心情不好,老实的缩在远离李大花的地方。

“好了,这不是没叫狗剩掏钱么,几个舅兄因丈母娘不在了一时糊涂也是有的……”刘打铁劝道。

“呸,亏得我们狗剩平日里但凡了丁点儿好的都想着送回去一点儿,怕几个舅舅家里困难,还生生白给几份工钱,不然把几亩地租出去,坐家里收粮食,不知会省多少事儿……”

刘打铁拦不住,小辈们就更不敢开口了。

李大花一路念叨到了家里还没消停。

狗剩早早的就找了个借口坐到前面跟柱头一起赶车。

那是李大花娘家血亲,她自己怎么说都行,却未必喜欢听别人说他们不好。

疼爱自己的长辈去了,又出了一遭糟心事,狗剩几天都心情低落,三日送魂日干脆就躲在家里没去,只叫李大花带了一份礼。

“后天我们往城里上去一趟。”

这一日,狗剩吃完早饭忽而说道。

“去打听大哥的消息?”花伢面带喜色问道。

小姑娘小时候被养的几乎没自闭,再大点儿又不大爱与同龄的姑娘们耍,没想到心里却再通透不过,转的又极快。

“嗯,原该这两个月回来的,去找你们大荣哥哥问问消息,顺便看看你小九弟弟和大双、小双弟弟也是好的。”狗剩应道。

花伢就笑开了,期盼的看着狗剩。

“柱头,你收拾收拾,这次你和花伢一起陪大哥去。”

“我!”柱头满脸不置信的抬起了头,“我、我还是算了,家里老多的事,将来、唔、将来……”

“你也是快成亲的人了,眼看就要做大人,还没出过门,去看看才好。”狗剩轻描淡写的说道。

以前因刘打铁一句男孩子将来出息了,自己总有机会出去的,柱头还一次都没去过嘉兴城。

“二哥、去,我在家。”鸡蛋板着脸说道。

狗剩摸了摸鸡蛋的头。

“拍肩、大哥,我也长大了。”鸡蛋正经说道,两条淡淡的小眉毛还微微蹙了起来。

狗剩见了,即使心情低落也翘起了嘴角,“哪里长大了,嗯,头变大了?”

鸡蛋今年将将十一岁,长得圆头圆脑,因脑筋慢,心里事就少,能吃能睡,比几个兄弟都圆润些,老天总是公平的,他脑子不大灵光,于相貌上却继承了父母两方的优点,天庭圆润饱满,两条眉毛淡淡的,不像男孩子一般的粗眉,眼睛不算大,眼睫毛却又长又清晰,一眨就觉得忽闪忽闪的,鼻梁也并不是笔挺的,有些塌,鼻头却是个小小的圆头,嘴唇厚实红润,唇线分明,若不笑,总给人微微嘟着的感觉,不是俊俏,却是再可爱不过的正太了,只脸上时常就有些呆呆的,多少露了些脑子不大灵光的端倪。

“嗯,身体也大了。”鸡蛋点点头,还加了一句。

“哈哈……”狗剩笑了起来,“好,大哥和二哥出门了,山上就交给鸡蛋帮忙看着。”

鸡蛋郑重的应了。

这几年,过年两家人都是一起过的,平日里,刘打铁却是坚持住自己家里,只鸡蛋是实实在在跟着狗剩长大的。

狗剩又叫了大麦和李伯进来交代了一遍,还有刘打铁能帮忙看这些,就是出去个十天半个月也是没问题的。

93第九十三章

……

自家有了马车,这一路又是走惯的,一路疾驰,夜里找了一家旅店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中午就到了嘉兴城。

因想着山官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回来,狗剩年前就跟租院子的邻人讲定了,今年只租一季,这个月已经收回了,只还没收拾,三人还是借住在大荣家。

孙婆子听狗剩说李老太没了,唏嘘了好一会儿。

“她比我年龄还小呢,前几年看着还硬朗,你娘不舒服,提着半篮子鸡蛋就生生走到了我们柳树屯……”

“婆婆,不喜欢听你说这个!”李青远一头扎到孙婆子怀里说道。

大荣早就教会了李青远说官话,只两人跟孙婆子还是一口土话。

孙婆子搂住李青远,让人跟她挤在一张矮榻上。

“好,好,我们远远不喜欢听,婆婆就不说了!”孙婆子用巾子抹了抹眼角说道。

孙婆子跟大荣住在一起,好汤好药的调理着,心又放得宽,到底补了些回来,虽已老态毕现,头脑却还清晰,手脚也灵便。

这样的太平之时,武官想升起来并不容易,大荣却不知使了什么法子跟上次京里来的特使交好了,那特使走的时候已经跟大荣称兄道弟了,两人这几年书信来往也没断过,又经由那特使介绍,与知府相识,知府为正四品的官,算是嘉兴城最大的长官了,虽军营自成一系,官员认派并不受文官管辖,有了交情,不论办什么却都便利不少,为平衡军营与府衙,军营也设最高品级正四品将军一名,其它品级若干,山官几年前就是正七品的把总,年前一举升到了正六品的千总。

在嘉兴城,正六品的官已经排的上名号了,大荣并没有置办新院子,仍是住在当初分的小院子,只在那年流民涌进来的时候,添了一房下人。

“……屯子里如今种番薯和土豆的人多了,冬日里已经少有人挨饿了……屯子口那颗大柳树去年冬天刮大风断了一半,嚯,几人抱的树干早就被虫子蛀空了,大家都已经死了,没想到今年打春,又生了一层密密的嫩芽,有小子们淘气,把里面的渣子都掏空了,几个孩子就爱钻进去玩,有一回,两兄弟在里头睡着了,叫他们老子娘好找……”

孙婆子年纪大了,不宜奔波,这几年都没回过柳树屯了。

狗剩捡了屯子里的琐事讲,孙婆子听得津津有味,一老一少倒聊了小半天。

上一篇: 刃之殇 下一篇: 涉江采芙蓉/艳僧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