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朗跟着赵明月进了里屋:“什么事?”
赵明月说:“你刚才听到妈说了没有,以后公社不收购茶叶了,我们的茶叶要自己去卖。”
赵明朗点点头:“我回来后也听说了,不过暂时还没定,明年我估计还是会收的。”
赵明月叹了口气:“这才刚分包茶园,大家的热情刚点燃起来,公社要是不收购茶叶了,这也太打击积极性了。”
“是啊。你不是说还打算建议今年分包耕地?我看这个事一来,大家的热情估计都高不起来了。”赵明朗说。
赵明月点点头:“是有这个问题存在。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可不可行啊。”
赵明朗一向知道妹妹胆大心细有远见,听见妹妹这么一说,便知道又有新点子,便睁大了眼睛:“你说。”
赵明月说:“我觉得公社不收购茶叶,并不代表大家不喝茶了是不是?茶叶肯定是还有市场的,中国人这么多呢,还有很多地方不产茶。公社不收,但是老百姓还是要喝茶,所以茶叶不是卖不掉,而是卖给谁、怎么卖的问题。”
赵明朗抬起眉:“然后呢?”
赵明月说:“现在咱们国家的政策已经在改革开放了,经济在快速复苏,市场也会逐渐扩大化,不再像以前那样受局限。到时候我们可以自己去开拓市场。”
“什么意思?”
赵明月看着她哥:“我们自己去找买家。”
“怎么找,去哪找?”赵明朗将问题抛出来。
赵明月说:“省城、上海、北京,大城市啊,他们有商场、市场,肯定就要东西卖,需要采购,我们可以直接跟他们对接就可以。”
赵明朗说:“你是说我们去找?”
赵明月点头:“这个具体怎么cao作,到时候再说。我们先要关心茶叶的问题,得先保证有茶叶,还得保证茶叶的品质。这些都有了,才能谈市场。到时候市场要是开拓起来,我们村这点茶叶恐怕不够卖。而且公社不收茶叶,也不止我们的村的茶叶卖不出去。我们可以集中收购起来,然后一起去卖。”
赵明朗觉得妹妹的心可真够大的,卖自己家的茶叶不算,还要卖全村的,卖全村的不算,还要卖全公社的,他妹妹是不是个女中豪杰,太有想法了啊。
赵明月继续说:“光有茶叶还不行,得有包装,有一个品牌,而且最好的统一制茶,这样才能保证茶叶的品质。你说,在我们村弄个茶叶加工厂,怎么样?”
赵明朗的嘴已经合不拢了:“你说,要办工厂?”妹妹的想法未免太大胆了些。
赵明月笑盈盈看着她哥:“你觉得可行吗?”
赵明朗说:“你得让我想想啊,让我消化消化。”
第70章初吻
赵明月提出的这个点子,赵明朗是闻所未闻,他根本就没有想过,他们自己还能办工厂!赵明朗思量了许久,问:“你说谁来办这个工厂?”
赵明月说:“村里办。村里将茶青收过来,然后制茶卖茶。”
赵明朗皱着眉头说:“如果照你这么说,当初茶园就不该分包下去,直接由村里统一管理就更好了。安排人去采茶,然后再制茶销售。”
赵明月摇头说:“就怕安排下去的人又跟从前一样磨洋工,而且分配也成问题,到时候是按人头呢还是按劳力?现在分包到各家各户下去也有好处。村里负责统一制茶卖茶,茶厂的收入,除去制茶的成本,给负责人、制茶和卖茶的人的工资,剩下的就按照各自提供的茶青数量分配。这就激励大家采茶的积极性,他想要赚更多的钱,就得多采茶。有人不愿意将茶叶送到工厂来,那就自己制茶,自己卖茶。”目前的情况只能如此,等以后谁有能力,还可以承包茶厂,收购茶青,制茶卖茶。
赵明朗问:“那要是其他村子的人送茶青过来,也是一样吗?”
赵明月说:“别的村子我估计这样比较难cao作,信任是个大问题。如果他们不同意这个模式,只能收购他们的茶青了。”
“听起来似乎有可行性。”赵明朗说。
“哥,我们再合计合计,把细节问题都考虑到,然后再去找村主任说去。不过这也只是个初步打算,我觉得暂时应该还用不着,我们先跟他们通个气,当务之急,是要将耕地全都分包下去。”赵明月拿出本子和笔,开始做策划。
这次没有沈旭跃在,就必须赵明月兄妹俩出头了,为了壮大声势,他们又将于有清拉了过来,村里仅有的几个大学生为村民谋福利,村干部当然是非常诚恳地听从他们的意见的。
村干部家家户户都有茶园,显然也遇到了赵明月家里同样的问题,他们也在为这个事犯愁呢,这才刚恢复收购茶叶不两年,大家刚尝到一些甜头,现在又都说不要了,这不是断了财路吗。
听赵明月说可以自己去寻找销路,村主任不禁来了兴趣:“谁去寻销路,去哪里寻?”
赵明月说:“我和我哥去,到时候从村里找几个人品好信誉佳的人,又见过世面的人跟着我们去跑就可以了。”
村主任拍桌子:“这个想法好,还是你们年轻人脑子转得快啊,敢想敢闯,到底多读了几年书。我们会大力支持你们的。”
赵明月趁机提出分包责任田的事,这事在暑假的时候就提过了,村干部早已经过深思熟虑,说是会在过年之前将这个问题解决。
过年之前,村里召开了社员大会,宣布了这个决议,然后由各生产队将本队的田地重新丈量,按人均分配,然后将原本十几亩几十亩宽的大丘田地重新间分开来。这些田地本来都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后来集体化,为了便于机械耕种,就将耕地之间的田埂全都挖掉了。不过机械化只搞了一两年,成本太高,以后就全都变成了人工耕种,而大块田却没有重新划分开来,这给耕种其实带来很大的麻烦,施肥、喷洒农药的时候特别麻烦,但人是有惰性的,能维持现状就尽量维持现状,非得要必须改变的时候才会去变动。
赵明月看着田产分包到户,才觉得今年的任务总算完成了。
过年的时候,亲戚朋友们来家拜年,这两年赵明月兄妹考上大学之后,家里亲戚来得格外勤了些,估计都想着早点搞好关系,以后万一有什么事好开口求帮忙。
亲戚们爱登门,这是一件有面子的事,但是亲戚们来了得要吃的喝的呀,不说多丰盛,顿顿得有ròu吧。胡年春为这事都愁死了,那压箱底备用的一百块钱给赵明辉借去了,手头变得紧巴巴的,最后还是赵明月掏了钱出来帮贴家里,这个年才能过下去。胡年春心生感慨,还是女儿贴心啊,生的儿子一个个都是要钱的。
这天赵明月的舅舅和姨妈们都过来拜年了,正好有大太阳,大家就都在太阳地里晒太阳嗑瓜子聊天。大家的关注点自然都在赵明月和赵明朗身上,众星捧月似的将兄妹俩围在一起,先从赵明月和沈旭跃的问题上问起,赵明月自然都是拣好的说,不让大家担心。沈母那块硬骨头暂时只能扔到一边,慢慢来,不过她还真有点担心,等结婚的时候,家里的亲戚过去,沈母会不会给脸子看。离毕业还有两年半,估计毕业后就该结婚了,因为到时候沈旭跃就三十岁了,不知道到时候沈母的态度会不会转变。
大家都艳羡赵明月,说她有福气,好眼光,居然能找到沈旭跃这个北京人。赵明月只能面上笑着,内心里的苦楚只能自己扛着了。赵明朗大概知道一点沈旭跃父母的态度,去年去北京的时候,赵明朗去沈旭跃家拜访过。当时沈启学和毛剑兰的事尚未东窗事发,沈母的态度虽然说不上和蔼可亲,但也能在场面上过得去,赵明朗也没十分放在心上,加之赵明月不让他告诉家里,他也就没跟父母说起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