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嫡子攻略(220)

但要他放任整个西沧的百姓被杀戮,也是绝无可能的。

——只是,到底是舍君王,还是舍百姓,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恐怕只有后人评说了。

“先去西沧,随时注意京中的动向,如果……再分兵。”

裕王转而看向林彦弘:“你也赶快收拾一下,跟景承一起去西沧,都督府留些人,不要乱。”

林彦弘也跟李景承一样,立刻回应。

祺王造反,京中派任西沧的官员,此刻多半已经被杀害,最好的情况也是被软禁起来。

总之西沧的政务恐怕已经如一盘散沙,这时候光是到边境支持尚还不够,还得尽快帮助西沧恢复民政,以求安稳。

如今北境尚算凝成一股绳了,所以当务之急是让能吏去西沧,在李祈裕看来,最值得信任的人当然是林彦弘。

……

裕王回平武不易,他们很快就安排好接下来的事情,李祈裕甚至比他们还要快离开王府,返回南岭。

李景承迅速点将,带林彦弘一起赶往西沧,他们会先行一步,以便最快控制西沧民政。

为了要赶路,自然要采取“非常手段”,这也是林彦弘第一次亲身体验“从天上走”是个什么感觉。

面对那样的庞然大物,林彦弘已经不如一开始那般连看都不敢看了。

他在京郊围场杀死了一头妖魔,之后又在曲都与它们“错过”,林彦弘猜想自己的先祖返魂对妖魔是有一定影响的。

果然,林彦弘一靠近那只形似犬、身有双翼的妖魔,它就立刻露出骇人的獠牙,却是原地踱步,颇有些焦虑不安。

影卫中有一部分知道李景承是先祖返魂,有一部分却并不知情,但他们训练有素,从不对不应该注意的事情多好奇。

裕王殿下既然让世子用镇魔队,就说明世子是有魂现之力的,至于为什么瞒着外界,与他们的任务无关。

因为有李景承在场,所以他们并没发现引起妖魔恐慌的人,其实是林长史。

都是父王或者自己的影卫,自然没必要避嫌,李景承与林彦弘共骑,一路上没人表示惊讶。

他们很快赶到西沧,并先在边境一带盘旋了一阵,发现这里少了祺王镇守,妖魔果然猖獗起来。

那个被祺王留在西沧的皇子有眼疾,多少还是拥有魂现之力,只不知按照妖魔这样增剧的规模,他独自带着少许兵力还能撑多久。

“既然被祺王留在了边境,那说明这位三公子多半已经被放弃,就算劫他为质,恐怕也没有办法达到效果。”

第149章 公子

李景殊见到裕王世子和林彦弘的时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他似乎没有预料,裕王竟然没有跟父王想的一样,选择先进京勤王,以便在梁帝或者未来新君面前占一个好。

他被留下来,虽是弃子,但也有自己要发挥的作用——只不过他心知肚明,这作用微乎,也不知道能撑到何时……

祺王府的三公子不像他父亲那样对天京有着很深的怀念甚至执念,他也不像兄长祺王世子,好多年都待在京中,见惯了浮世繁华,对西沧也许已经没有多少留恋。

这片土地是李景殊出生并成长的地方,哪怕他身有眼睛,视物不清,无法清清楚楚地将它看在眼里,李景殊依旧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切而依恋的情感。

其实,他是自愿留下来的。

“父王,西沧毕竟是我们的后方,若是妖魔犯境,由西域进入梁境,父王登顶之后重建西域,费时费心……不如孩儿留下,代为镇守边境,能保一时是一时。”

站在这样近的距离,李景殊依旧看不清父亲祺王的面容和表情,他向来只能从对方的语气来判断其喜怒。

再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他得到最多的,一开始是叹息,接着是厌倦,后来变成了漠视。

再一次听到父亲的叹息声,李景殊心中微起波澜,但很快的,祺王严厉的声音就传进了他的耳朵:“你知不知道,留在西沧意味着什么?”

他当然知道,这时候被留在西沧,非常危险。

一个没有亲王镇守的边境,是被虎视眈眈的妖魔围城,更何况城中的士兵和粮草全部被带走,等于他守着一座注定要沦陷的空城。

但祺王可以走,士兵和粮草可以走,西沧的百姓能走到哪里去?

李景殊的内心从没有这般坚定,他听到自己对祺王道:“父王,孩儿自出生起就给王府增添了无穷无尽的忧愁和麻烦,如今若有能为父王和王府、为西沧做些事情的机会,孩儿死而无憾。”

母亲以为世子死了,他作为父王唯一一个拥有魂现的儿子,理当成为继承人。

但李景殊非常清楚,自己的存在是父王的污点——父王永远也不会喜欢自己这个身有残疾的儿子,所以宁愿起兵造反,也不在西沧苟延残喘。

哪怕他身有残疾的原因,是嫡母祺王妃在他母亲怀有身孕的时候动了手脚……这是大家都心知肚明的事情,因为有优秀的世子在前,他这个三公子本就不该拥有魂现之力。

更何况,李景殊还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

眼不能视物,导致李景殊的听觉等其他感觉非常敏锐,他判断一件事,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心“看”。

西沧一开始得到祺王世子离奇暴毙的消息,李景殊能明显“看”到父王的悲痛欲绝,他的歇斯底里、他的暴虐、他的愤怒,充斥在周围的空气中,让李景殊明白失去儿子的父亲,原来是这个样子。

但不过半天时间,虽然在众人眼中,祺王依然“暴怒”,甚至因此突然生出造反之心,但只有李景殊能够分辨这其中的区别。

他的父王,心情似乎并不像他表现的那般绝望和痛苦……甚至还有些兴奋和暗喜。

所以,是什么让他在短短半天的时间内,产生了这样的转变?

李景殊觉得,兄长祺王世子,恐怕还活着,而且父王对此次攻京,似乎志在必得!

他不知道是谁救下了祺王世子,也不知道为什么父王如此有信心能够取梁帝而代之,但他至少明白,父王离开西沧只是权宜之计,他此举并非因为丧子而产生孤注一掷的疯狂。

正是抓住这点,他才毛遂自荐留在西沧,只要父王对西沧还有一丝不愿放弃的念头,他就有机会说服对方。

后来,果然如李景殊所料,祺王并没有拒绝他的请求,反而留下了一些人马,让三公子不至于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祺王的大军离开之后,李景殊就以王府的名义,将已经因为征兵而只留下老弱病残的边境诸城重新梳理了一遍。

这里的百姓明白自己是被放弃的,大部分已经逃走,只有一部分不愿意远离故土,或者想逃也逃不了的人,绝望地等待死亡。

同样被留下的三公子给他们的,也许不是真正的希望,但人就是这样,溺水的时候不要说一根浮木,就算是一根稻草,也能让他们欣喜若狂。

上一篇: 公公”偏头痛 下一篇: 穿成顶流的隐婚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