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139)
高适:"是啊,白居易在诗里写了大唐马上有一场动乱,不过不用担心,陛下还是一位厉害的君主,动乱会被平息的,不然也延续不到白居易那个年代了。"
“你说的对。”杜甫说道。
他们虽然对大唐有所微词,但是总体还是很有信心的。在他们心里,李隆基是一位多么英明神武的君主啊!
唐玄宗李隆
基看到这首诗之后,心里很不高兴,气氛肉眼可见地紧张。
杜甫儿子饿死之后很悲痛,他能理解。
但是悲痛之后居然写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强行把问题发散到社会上,发散到他这个皇帝身上,这未免也太过分了。
真是愤世嫉俗的酸诗!
杨国忠见他面色不好,察觉到他的意思,连忙捧眼:"臣总算是知道他为什么叫诗圣了。那些文人就爱挑皇上的毛病,这种负面的文章直中他们下怀。"
"陛下一手缔造盛世,功超文景之治,堪比贞观之治,家家户过得比从前好得多,饿死的人比之前少多了。”
“再说了,哪个皇朝没有富人?哪个朝代的富人不是这么奢靡?”
“杜甫只看这些坏的地方,从不看好的地方,这是在抹黑大唐监世啊。”
李隆基闻言,虽然没有说话,但是面色好了不少。
杨国忠句句话都说进了他的心里。
没错,他就是这么贤明的君主。
杨国忠见状知道自己夸到了点子上,又说:“杜甫当官之后不感皇恩浩荡,反而嫌弃官小。他有没有想过,如果皇上不让他当官,可不只是一个小儿子饿死,他们一家人或许都要饿死了?"
“这等居心叵测之人,理应处死。”
李隆基终于开了尊口,假装做出悔改的模样,开始唱红脸:"你这么说就有点绝对了。底层官员可能确实收入有点微薄,可以适当提一提。"
“他可是青史留名的圣人,怎么能轻易处死?”
他都愿意给他提工资了,这下杜甫总应该满意了吧?!
杨国忠立马歌功颂德: “杜甫吃着皇上的粮食,吃完却把锅砸了,心思简直歹毒。可陛下却愿意原谅他,简直是当世明君,臣等佩服。”
李隆基轻声咳嗽:“大唐兼容并包,怎么容不下杜甫了?”
他话虽这么说,却暗下决心。
大唐现在可是宇宙第一强国,无数个小国的国主抱着自己的腿喊爸爸。要是那些外国使节看到杜甫的诗集,该如何作想?
等天幕这阵风过去,他要把杜甫的诗集给禁了。不需要怎么安排,只需要他给几个眼神,手下的
人就会把事情安排得妥妥帖帖。
他顺手拿起王维的诗集,下意识点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旋。”
还是王维和李白的诗好啊。
大唐就是这样的盛世!
谁知紧接着,天幕继续说:【755年,杜甫儿子饿死了,可是祸不单行,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
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
至此,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安史之乱敲响了大唐的丧钟,摧毁了盛世大唐。
“安史”指的是安禄山和史思明。
叛军攻破长安,唐玄宗仓皇逃窜,杜甫一家人也不得不逃跑避难。】
唐太宗李世民懵了,天幕明明说了李隆基缔造了开元盛世,怎么接下来就来了这么一场巨大的动乱?
不光是他疑惑,唐朝之前的观众也很疑惑。
假如历史是一部电视剧,上一集还高高兴兴,下一集急转直下,好像没有任何铺垫,这也太突兀了!
紧接着,天幕继续说。
【其实李隆基早期的时候锐意进取,任用很多贤明的宰相,推行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比如张九龄和姚崇。
但他错误地以为,这都是他的功劳。
到了开元后期,他觉得自己超级厉害,可以美美摆烂了。
他于是重用李林甫和杨国忠这样的谄媚人士,也重用安禄山这样的将领,给大唐埋下了一个又一个炸弹。
杜甫的一生之敌李林甫排挤走了很多能人,朝堂乌烟瘴气。他死之后,杨国忠风光无限,和安禄山争权夺利,两人的矛盾剧烈激化。
安禄山这个三镇节度使于是提前打着清君侧的名号造反。
有意思的是,安禄山一年之后就会得重病、双目失明。如果杨国忠没有激化矛盾,安禄山一年之后眼睛失明了,说不定安史之乱就不会发生了。
可是历史也没有如果,渔阳蓥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唐玄宗李隆基属实是自己把自己作死了。
所以有一种说法,不管是李隆基的粉,还是李隆基的黑粉,都希望他早点死。】
沉默,沉默是今天的大唐。
唐太宗李世民悟着胸口,血液逆流,直冲大脑,眼前有点眩晕。要不是长孙皇后扶着,差点一扇股摔在地上。
泱泱大唐,原来毁在了李隆基身上。
长孙皇后:"别说了,休息一会。来人啊,叫太医。"
唐太宗李世民喝了安神的药之后,这才稍稍好转,从牙缝里挤出声音:"朕本以为他抢占儿媳妇,就已经够离谱了,没想到这还只是小事,他最大的过错是乱用人。
他为什么要给安禄山这么多兵,难道安禄山是他儿子吗?"
随时紧接着,便听天幕说道。
【安禄山认了杨贵妃当义母,所以唐玄宗算是安禄山的义父。
唐玄宗非常信任他,普通人领不了这么多兵,但是他却让安禄山掌握三个军区。
有一说一,连他儿子都没得这样的信任。他曾经因为后妃的教唆,连杀了三个儿子。这就是著名的“一日杀三子”。】
唐大宗李世民·唐人示字色·……
原来安禄山真是他儿子。
为什么宁愿相信养子,也不愿意相信亲子?
李世民把自己带入李隆基,怎么也想不通他的逻辑,最终只能化为那一句:"……李隆基,你该死啊!”
“陛下!陛下!”长孙皇后眼睁睁看着李世民被气晕过去了。
她也气得不行,可眼下只能强撑着镇定,安排事情:"把陛下抬进寝宫,不要让他再看天幕了。"
长孙皇后怀疑再这么看下去,他们两人会减寿十年!
唐玄宗李隆基气得快炸了:“禄儿,你负朕!”
天幕播放《长恨歌》的时候,提了一嘴安史之乱,可是安禄山以死明志,表示自己不会造反,还说渔阳只是个泛指,并不是造反的地方。
安禄山潸然泪下,说得有条有理。
唐玄宗李隆基有些信了,于是暂时压下了处置安禄山的念头,只把他软禁在长安。
他拔出侍从的宝剑:“来人啊,把安禄山押来,朕要亲手杀了安、禄、山!”
杨国忠欢欣鼓舞,连忙点头:“臣遵旨。”
安禄山被压了过来,这个胖子
屁滚尿流,哭天抢地,祈求一丝生机: "陛下,不要啊,臣未来可能只是一时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