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228)
事情不出所料。对很多文人来说,踩一脚李杜都让人难以忍受。李杜优劣论都能争辩千年。更不用说,这个称号,拉踩了李杜两个人,还拉踩了整个全唐,连皇帝都不例外!在唐朝,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公贵族,亦或是文人墨客,都被这个称号拉起了仇恨。如果这个人的诗篇不能服众,那可要闹大笑话了。
书圣张旭正在和贺知章争辩谁能当得起这个称号,争的脸红脖子粗。他们吵不出来一个结果,只好扭头看向张若虚: "这称号不像是在说李杜。那你说这人是谁?"
张若虚拱手说道:"这问题还用争论?
我看啊,这是圣上。"事到如今,还有比皇上更能服众的人吗?他们一下子哑了火,闷声喝起酒来。他们心中腹诽,这人还会不会聊天?话题一下子就终结了!
然而这时,天幕说道:【他就是最神秘诗人张若虚,代表作《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
书圣张旭以及贺知章:"!"
好小子,想不到你还有这样的文采?背着他们偷偷练是吧!
张若虚骤然想到家中的诗篇,他最近写了一首乐府旧题《春江花月夜》,还没拿出来给朋友鉴赏。
他诧异不已,这首诗能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在他所有的诗中,这首也只算普通吧。
天幕此话一出,很多唐朝的人都懵了,一时间无数人在问“谁是张若虚?” "张若虚是谁呀?"女皇武则天询问:“婉儿,此人是谁?怎么没听说过他的名字?还是说他是未来的人?”
上官婉儿隐约想起了这个名字:“他好像是吴中四士之一。近些年来,他与贺知章,贺朝,张旭和包融等人并称为吴中四士,在长安有些名气。
据说他文辞非常俊秀,诗篇受人称赞。其他的便不知道了,臣没看过他的诗篇。"
听到这四人的名字,女皇有些恍然,也有些诧异: “这其他三个人都比他出名多了。想不到这人居然有这样的文采啊。"
"把他的诗集找来给朕看看。"
这下可出了个难题。张若虚在充满才子的长安,名气处于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属于有点名气,但不多。
侍从找了半天,找不到对方的诗篇,也对他的作品没什么印象。
很多唐朝诗集似乎都没有收录他的诗文。简单来说,他的诗篇不算流行,只在小圈子内流传。
不光是唐朝人对他的名字有些陌生,宋朝也是如此。?
sp;?张若虚在宋朝的名声也不显著。诗集是诗人影响力的重要参考依据。宋朝的很多唐诗选本也无他的名字。
直到明朝,张若虚才声名鹊起。
武则天对张若虚好奇极了,恰好这时,天幕放出了《春江花月夜》的原文。武则天视线扫过,眼前顿时一亮。
“春
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武则天会写诗,更会解诗。
细细品读,便感觉自己眼前出现一幅画卷。
青墨色的天空浑然一色,落月西斜,水雾如同飘渺丝带轻柔婉约。诗人漫步于江水之边,举头望月。万般惆怅,浮于心头。种种意象在诗人指尖跳跃,任他驱使,来告诉读者他所见到的美景。
武则天惊叹于其中诗美,又摇摇头。诗仅仅是美,还是不够的。人们欣赏美人,也希望美人有与美貌相配的聪明才智。否则便是胸无点墨的花瓶了。
她继续往下看,目光停滞住了,念着那一句: “江畔何时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己,江月年年望相似。"
淡淡的悲凉涌上心头。她想要长生,想要万岁万岁万万岁,连续武周。可人生只有短短几十年光阴,哪里比得上月亮的百万分之一?
和近乎永恒的月亮相比,人类不过蜉蝣罢了。
她驾崩之后,武周又能延续多久?
武则天被这一句话,说得焦虑起来,过了一会才平复好情绪,暗暗惊讶。
"能把乐府旧题写成笔落天外、思考宇宙的伤春之诗,倒让朕意外了。"
这首诗不仅诗美,在哲理上也一骑绝尘,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武则天继续往下看,又有些说不出的哀伤: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诗人在外求官,家乡的妻子对镜梳发。
她孤独寂寞,悔叫夫君觅封侯,却还是“愿逐月华流照君”,希望夫君有个好前程。诗人惆怅不已,在这春江花月夜,又有几位游子能够回到家乡?
武则天忍不住想起了已死的丈夫,曾几何时,他们也是“愿逐月华流照君”的夫妻啊。很快,她收拾好心情,想他做什么,死掉的丈夫才是好丈夫。武则天看向上官婉儿: "这人文采斐然,做那芝麻小官实在可惜了,召他来见朕吧。"
上官婉儿点头应是,心想,张若虚的诗中隐隐有怀才不遇的意味,谁知道这首诗能让他改命?他这下可要发达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武则天等人看外在,专业诗人看技法。
杜甫凝神望着天幕,越看眼睛越亮: "平声庚韵,仄声霰韵……每四句换一次韵,穿插交错,声调整齐。而且每种韵对应不同的景象。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象断而续复,飞丝相接。真乃大才!"
从开篇的“春江潮水连海平”,到“落月摇情满江树”。春、江、花、月、夜这五个意向全部出现,且错落有致。
杜甫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种开天辟地似的全新写法。事实上正是如此,《春江花月夜》开创了顶针续麻体,直到现在还有人在使用。
诗人好像在细心地编织上好的蜀锦。没有一个字是无用字。他驱使文字的能力,已经达到了臻至化境的地步。事实上,《春江花月夜》甚至出了顶针续麻体。李白也有些惊艳,放下手中酒樽: “我怎么没在诗集中读过他的诗?”
天幕放出原文之后,那些不满张若虚的声音渐渐小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孤篇压全唐有些夸张了,但说它是唐诗巅峰之一是不为过的。
可这么厉害的人,他们偏偏没怎么听说过他的名声,张若虚就像他的诗一样,仿佛被浓雾笼罩,身上充满神秘色彩。
这时,天幕解释道: 【唐朝印刷技术并不发达,张若虚的诗大多失传了,时至今日,只剩下两首。】
杜甫比自己的诗失传还心痛:“真是明珠蒙尘,暴殄天物。”
第111章 师父,我们想学写诗!
《春江花月夜》让各大世界的人都眼前一亮,心中叹服。苏轼眼中闪过惊艳之色,若有所思。
李白曾写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自己也曾写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都是思考宇宙真理的佳作。
张若虚写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也一点不差,而且极其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