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4)
李十二又惊讶又高兴,天幕在他吟诵诗之后出现异动,这是天人在回应他吗?天人喜欢他的诗!
一只憨态可掬的粉色兔子出现在天空中,口吐人言:【hello大家好啊,我是悠悠我心……】
【新系列的名字叫作《唐宋十大
诗人》】
唐宋十大诗人?
所有人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炸晕了脑袋,全国上下哗然一片。唐宋中的唐,好像是在说他们大唐啊!
盘点唐宋诗人……所以这个视频会盘点唐朝的诗人!?
危楼上的少年游侠似有所感地低下头去。火烛是个稀罕物品,贫苦的村民大多买不起,买得起的话也舍不得点。
周围的村落啊,早就熄了灯,黑黢黢的一片。
只有远方的城镇依稀有亮光。
而现在,一簇簇橙色的火苗接连被点燃,突破黑暗,照亮夜色。
百姓们点燃平时舍不得点的火烛,从自己的屋子里走着出来,仰头看着天空夜色。或激动,或惊讶,或畏惧,众生百态。
可以说,是天幕点燃了这万家灯火。
小沙弥骤然想起少年游侠刚刚作的诗,激动坏了:“李十二,李十二,你这么会作诗,这个十大诗人,会不会有你呀!”
他不像那些王侯一样,去思考这天幕的来历和意图。
他也不像那些文武百官,去探寻视频所透露的关于朝代更迭的惊天秘密。
他才不管那么多,只关心自己那无比厉害的朋友,能不能获得荣誉。
在他心里,李十二
作的诗就是天下第一!
李十二见他如此崇拜自己,心里也很受用,微微扬起下巴。思忖片刻,又惋惜地摇头,诚实地说:“要是现在就评选的话,那我差得远呢。”
他虽心怀傲气,却不至于狂傲到目中无人。
光是本朝的上官仪和四杰王杨卢骆,就比他厉害不少。
但他相信,未来,他总会超过他们,也会超过自己的偶像司马相如!
小沙弥目光闪闪地看着这位诗人,发自内心地鼓励道:“你肯定会名扬四海的,到时候考科举,当大官!”
“那是自然。”李十二笑意盈盈。
小沙弥的大师兄见状,心中暗暗摇头。
这位游侠刚刚那首诗作的确实好,非常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也没到精彩绝艳的地步。师弟还是见得太少了,改天他要送师弟几本诗集,让他考科举去。
再说了,据说天子也会作诗,天子是神之子,仙人肯定会把位置留给自己的孩子啊,普通人再会作诗有什么用?
而且这李十二,他浑身上下有股书生狂气,和城里的那些用鼻孔看人的官老爷不太像。
也不像是能作大官的样子。
大师兄开口勉励道:“戒骄戒躁。”
李十二笑着答应了。
然而这时,这天音突然说道。
【比如说《资治通鉴》关于唐朝的篇幅非常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完全没有李白的身影,就连杜甫……】
这一下,可让大唐的人民惊讶坏了。
这天幕的意思好像是,李白杜甫是大诗人呢。
李白是谁?杜甫是谁?他们怎么没听说过?
一时间,这两个诗人的名字被人们深深记住,成了高频词。
大师兄隐约察觉到了仙人来自未来,一边震惊,一边啧啧称奇:“看来李白杜甫两人很厉害呀,都能当诗人的代表了。李十二啊,别怪我多嘴,你要想名扬四海啊,还是得收敛一下狂气,不然当不了李白这样的大诗人!”
谁知他话音落下,旁边的李十二面色变得古怪。
而小沙弥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大师兄以为李十二生气了,有些懊恼,他将寺里这些孩子一手拉扯大,骨子里有点好为人师。
今天交了李十二这个有趣的朋友,他忍不住秉持着长辈的身份,说教一二,却让对方不高兴了。
他叹了口气说道:“是我着相了,你就当我没说。天幕亲口说这李白厉害,那肯定是真厉害,估计没过几天,书铺里就有他的诗集了。等后天我们把采来的药卖了,我买份李白的诗集送给你,你好好向他学习,将来当大官!”
谁知他话音落下,对面的李十二面色更怪了,一会白一会青,一会激动一会沉默,古里古怪的。
大师兄见
状迷茫极了,这李十二怎么还拿起乔来了?
真是不知所谓!
他难免有些生气,脸色黑了下来,正准备拂袖离开。
结果这时,旁边的小沙弥眼看着他要走,终于激动地说道:“师兄,他就叫李白啊!”
“我记得可清楚啦。他来投宿的时候,说他叫李白,在家中排行十二,让我喊他李十二。”
大师兄:“???”
“你就叫李白?你怎么能叫李白呢?”他像是第一次认识李十二一样,仿佛遇见洪水猛兽,吓得后退了两步。
李白沐浴在众人震惊的目光中,挠了挠脸,论起惊讶来,他也不比别人少。
他流露出几分尴尬的神色:“可、可是我确实叫李白啊。”
他在家排行十二,朋友都叫他李十二,这种称呼排行的方式是唐朝的风俗。
李白见大师兄如此惊讶,只好安抚:“应该是重名吧,这天下叫李白的人太多了。”
大师兄稍稍平复好心情,既是安抚别人,也是安抚自己:“啊,这样啊,你说得对,我们村里就有好几个重名的呢。”
总之,不可能这么巧!诗人代表李白绝对不是这个李十二!
他刚刚还让这个李十二向李白学习呢!
李十二对这个很可能和自己重名的大诗人兴致盎然,重新看起天幕:“是啊,至于这李白是谁,继续看下去自然水落石出。”
与此同时,一种难以宣之于口的隐秘的期待涌上心头。……
清朝
故宫书房三希堂
乾隆正在鉴赏书圣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真不愧是书圣大作呀,每次看都有不一样的感受。”
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叫作三希堂,其中的“三希”是指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
《快雪时晴帖》是三希之首,也是他最爱的宝贝之一,总是要反复拿出来品鉴。
他越看越满意,忍不住掏出自己最爱的印章,给书圣的大作盖上“爱的印记”,然后拿起毛笔在上面写下自己这一次品鉴的心得。
随着他这些年来一次又一次地评鉴,上面盖满印章,写满心得。
换作旁人来看,都有点分不清这作品的主角是王羲之的字,还是他的印章秀了。
这时,总管太监李玉快步走了进来:“陛下,出大事了,仙人有动静了。”
“哦?!”乾隆闻言,终于停下盖章的手,放下惨遭摧残的书圣作品,出门观看天幕。
他越听兴致越浓,捋着胡须,有些薄怒:“唐宋十大诗人?这天幕倒也是风雅。”
“但是只评价唐宋两朝也太狭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