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44)
紧接着,她听到天幕中的女子说起她和赵明诚结婚的来龙去脉,心中倍感虚幻。
自己成婚的事情
居然被后人用戏曲演绎出来,平凡的生活被后人细细琢磨,就像她和小姐妹津津有味地谈论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一样。
真让人受宠若惊!
她未来好有名气哦!
如今婚姻很幸福的李清照心中装着满满的期待。
想来,她和赵明诚应该也是司马相如夫妇那样白头偕老的神仙眷侣,才会被后人如此怀念吧。
旁边的小姐妹羞红了脸:“哎呀,你和赵明诚居然是那么认识的,你躲进房里就躲进房里,为什么还要假借闻着青梅来看他?你怎么这么不知羞?”
李清照向来胆子大,根本没觉得有什么不好意思:“这有什么,我在看他,他也在看我啊,你怎么不说他不知羞呢!”
“这这这……”小姐妹被说得哑口无言。
好有道理,她居然没有办法反驳。
【李清照新婚燕尔,整个人冒着幸福的泡泡,写了几首词。】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的词就像饱满
的青橄榄,汁水丰盈,咬下之后,清脆爽口,又回味无穷。】
【两人郎才女貌,自然是天作之合,妙的是,他们还心灵相通,有共同的爱好,都是文艺青年!】
【赵明诚非常喜欢收集,和整理古玩。巧了,李清照也很喜欢收集图书和古玩。】
【两人一拍即合,成了战友。】
【他们两人婚后经济其实不独立,钱都是从父母那里来的,赵明诚还在太学里上学。】
【他们俩于是节衣缩食,收集夏商周三代的青铜器、古人字画等等东西。】
天幕紧随其后,出现新的画面。
大相国寺经常会举办庙会,庙会非常热闹。店铺里摆满各种商品,还有些小摊贩卖古玩字画,热热闹闹,简直是古玩爱好者的天堂。
李清照和赵明诚这对小夫妻两眼放光,这个拿起来看看,那个又拿起来看看,逛了一圈下来,手里拿满了东西,钱包变得空空如也。
这时,两人同时驻足,不约而同看向一个商代的青铜器。
李清照摸摸空荡荡的荷包,面露难色,这下是真的一点也没有了。
摊主说道:“这可是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你们现在不买的话,明天可不一定有喽。”
李清照压低声音,给赵明诚一个眼神,有些忧愁:“这可怎么办啊,已经没有钱了。”
赵明诚咬咬牙,把身上华贵的袍子脱了下来:“拿这件衣服来换怎么样?”
摊主看了眼上面精致的刺绣,笑眯眯地收了下来:“勉强够了,青铜器你们拿走吧。”
一对小夫妻高高兴兴地捧着青铜器回家。
晚上,两人就在家整理和欣赏这些古玩,记录古玩的信息,琴瑟和鸣,颇为和谐。
画面一转,有人听说这对小夫妻很喜欢收集古玩,所以说道:“我这里有一幅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的《牡丹图》,二十万钱,一口价!”
夫妻二人都想要这画,可怎么也掏不出钱,抓耳挠腮,急得要命。
最后只能把这幅画借来看看。
晚上点
了根蜡烛,两人殷殷切切地拿着牡丹图,爱不释手,眼神黏在图上。
可二十万钱太多了,根本买不起,两人只能依依不舍地把画送了回去。
夫妻俩皆难过不已,“相向惋怅者数日”。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①
【刚刚也讲过了,北宋朝廷的党争非常激烈,宋神宗和宋哲宗都支持变法,他们死后,向太后却支持旧法,赵挺之也是在这一段混乱的时间朝李格非家提亲。】
【接下来,党争又又又开始了。】
【向太后退下去,宋徽宗刚刚亲政的时候,还是表现了一些明君之相,他想承父兄之志,继续实行新法。】
【蔡京之前参加过变法,就被宋徽宗重用,开始掌握大权。】
【这就意味着,新党再次占领高地。】
【那原本的旧党可想而知就要遭到血淋淋的屠杀了。】
【蔡京搞了一个元祐党籍碑,标题就是宋徽宗的墨宝。】
【司马光、文彦博、苏辙、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几百人的名字都在上面,被列为奸党!】
【蔡京还让宋徽宗下令,这上面的人和他们的子弟全部不能入朝为官,子孙也不能跟其他官员的子孙通婚。】
【最后,蔡京还把这个碑文颁布天下,想让这些反对变法的人遗臭万年。简直杀人诛心。】
【不妙的是,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也位列其中。他没犯任何错,却因为自己站队而受累。】
【李清照为父亲着急,求来求去,跑去求自己的公公赵挺之,希望他能救救自己的父亲。给他父亲一个申诉的机会,不能因为党派之分就让官员前途尽毁啊。】
【当时新党蔡京掌控大权,支持新法的赵挺之也升了职,如今正炙手可热。】
【如果赵挺之帮忙,那么李格非应该能逃过一劫。】
第22章 刘彻中原文化比蛮夷强
【李清照先是给赵挺之写了首诗,其中有一句:“何况人间父子情”,企图打动公公赵挺之。】
【结果赵挺之冷眼旁观,并不伸出援手,以前亲亲热热的姻亲关系,消散不见。】
【朝中无人帮忙,李格非最终被罢官,丢了饭碗,被赶回老家。赵挺之则被蔡京看中,任右丞相。】
【李清照又给公公写了一首讽刺的诗:“……炙手可热心可寒。”公公你如今炙手可热,可你不觉得烫手吗?我觉得心寒得很。】
【可能会有人奇怪,赵挺之不喜欢儿子赵明诚吗?为什么不帮帮亲家呢?】【这方面是没有明确的记载的,不过陈师道曾经给黄庭坚写了一封信:“夫有幼子明诚,颇好文。每遇苏、黄文义,虽半简数字必录藏,以此失好于父。”】
【也就是说赵明诚很青睐苏轼和黄庭坚这些旧党的文章,并且特别喜欢搞收藏,因此不被父亲喜欢。】
【如果信的内容是真的,那么赵挺之都不喜欢这个儿子了,就更不大可能蹼浑水去帮亲家了。】
小楼中,李师师感慨万分: "这李清照敢于公公抗争,真是位奇女子。怪不得被称为干古第一才女,这份勇气太难得了。"
她没注意到旁边的宋徽宗面色黑如锅底。
宋徽宗满脑子都是天幕那一句: “宋徽宗刚刚亲政的时候,还是表现了一些明君之相。”
什么意思啊?他不是明君难道是昏君?胡说八道!
他气得要死,不顾李师师的挽留,拂袖而去。
自从天幕开始播放大宋的事情,蔡京等人就收到信息,赶忙来觐见宋徽宗。宋徽宗刚回到皇宫,就看见蔡京等一众文武大臣。
文武大臣见状有点尴尬,低下头去,没有一个人不长脑子,去问宋徽宗为什么带着宦官从外面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