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48)

作者: 墨尔玉 阅读记录

他来的路上,已经看见很多人在端王府门前流连了。

他们目露凶光,身上藏着兵器,自以为别人不会注意,实际上宦官看得明白。

这群人都是来杀赵佶的。

端王赵佶以一己之力,拉动全京城的仇恨。赵佶不是被陛下毒酒赐死,也会被百姓刺杀。赵佶瞪圆眼睛,不敢相信,一个恍惚之间,毒酒入喉。毒酒的效果穿肠烂肚,仿佛有一只手在内脏里搅。

赵佶哇哇吐出几口鲜血,倒地不起,很快没了声息。

因为他心里悲愤,居然死不瞑目。

宋哲宗收到赵佶已死的消息,松了口气:"来人啊,

宣告天下,端王赵佶自知有愧于大宋,有愧于百姓,自缢而亡。”

他叹了口气,未曾想,他也学了祖先的本领。宋太.宗赵光义———绝命毒师。……

宋哲宗还活着的时候,赵佶的性命掌握在陛下手上。

可在另一个李清照的平行世界中,宋哲宗早已死去,宋徽宗乃是天下之主,没有什么人在地位上比他更高贵。

百姓即使知道未来宋徽宗会让大宋灭亡,如今也敢怒不敢言。可偏偏算算时间,靖康耻马上就要发生了!他们就是首当其冲的对象!皇帝目前杀不了,那皇帝的走狗呢?

这一天晚上,京城家家户户闭门不出。如果靠近,便能听见尖锐的呲啦啦啦的声音。

如果是技艺娴熟的铁匠,便能轻松地听出来,那是磨刀的声音。

大宋,起风了。

【吏部尚书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把抢来的妇女整车整车送往金营,号称“金人岳父”。】

吏部尚书王时雍原本和家人一起看着天幕,高高兴兴,结果吃瓜吃到自己,顿时吓得六神无主。

连忙带着妻妾回到屋里,命令丫鬟奴仆关好大门:“你们把门看好,一只蚊子也不能放进来!”

既是门关得严严的,吏部尚书王时雍的心也无法平静。怎么办?他该怎么办?

倘若天幕说的是真的,他真的是金人岳父,这种事也是让下属去做,做得非常隐蔽,没几个人知道。

可是如今天幕广而告之,他已经拉起了全京城人的仇恨。所有家里有女儿的人,都会恨上他,恨不得杀之后快!

他为什么清楚?因为他也有女儿。如果别人买卖他的妻妾和女儿,即使那个人是大官,他也要让大官好看。

吏部尚书王时雍拍拍胸脯,后怕不已。家宅抵挡不住外贼,等到熬过今晚,他要去面圣。

听天幕说,自己未来是帮宋徽宗买卖女子送给金兵,陛下得帮他,不能只让他背锅啊。

没过多久,五个侠士踏着月色,来到吏部尚书王时雍的门口,腰间的刀闪着锋利的冷光。

皇宫中,宋徽宗慌得六神无主,看向文武百官:“靖康之变,还有多久?”宰相赵挺之说道:"据说公元1125年,金兵南下攻打大宋。儿媳李清照

尚且还在京城,没有去山东待上十几年。按照这种纪年法,大概还有十多年。"

宋徽宗长松了口气,还好,还来得及!

赵挺之看到靖康耻,心中忧愤又焦虑,连忙说道:"陛下,请派人商讨抗金一事。”

宋徽宗闻言,却觉得荒谬,挥挥袖子,惊恐万分似的说道:"抗击金国?你疯了吗?"

“你没听见未来,金国都打到大宋都成了?金国该有多强啊。”

“如今金国得知未来会战胜大宋,信心肯定会空前膨胀,说不定马上就要打过来了。”

“如今迅速南迁,才是大宋的出路!”他话音落下,无数忠臣心如刀割。

文武百官求情道:“陛下不可,大宋版图早已大不如前,如果放弃北方,那么国将不国,无言面对老祖宗。"

“是啊,金人的胃口如此之大,犹如豺狼虎豹,南迁也是没有用的,他们一定会打过来的。”

可是宋徽宗武断地说:“朕心意已决,不用再说了,必须南迁。长江阻隔蛮夷,有什么可怕的?”

宋徽宗已经被那牵羊礼吓坏了,满脑子只剩下一个“逃”。国土丢一点没事,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更何况,长江是天险,过河很难。凭借长江,他就不会被俘虏了。未来金兵过河也无所谓,他死后,哪管那洪水滔天?

这时,蔡京像是想到什么,笑着说道:"陛下,你可曾发现了一件事?"“什么事?”

“那天幕称呼我们的时候,一直说北宋,这说明什么?未来可能有个南宋。天幕是在告诉我们,南迁是可行的!"

宋徽宗觉得很有道理,不停点头,给文武百官打定心剂:"没错。韩信曾受胯. 下之辱,却让人刮目相看,大宋退一退又怎么样?只要保住根基,将来一定能北伐,灭亡蛮夷,夺回中原。”

宰相赵挺之心中悲愤,陛下糊涂啊。

倘若天幕未出现,大家还对大宋无比忠诚,百姓会自发护着大宋的根基,保护宋朝皇室的南迁之行。

哪个百姓不恨?哪个百姓不气?还会保护大宋吗?大家怨恨金国,更怨恨皇上无能。

为今之计,只有和金国死战,才能把大宋的名声打回来。可天子执意要南迁,殊不知早已失去了民心。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大宋如今失去了民心,南迁真的能成功吗?唉,他也不用担心儿媳妇被宋徽宗觊觎的事情了。大宋,将亡。

赵挺之心如死灰,彻底失望,只想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中,保全家人,立刻跪地说道:“陛下,臣年事已高,乞骸骨!”

宋徽宗很想南迁,非常讨厌反对他的赵挺之,赵挺之的请求正中他的下怀,让焦急烂额的他有点高兴:“朕允了。”

赵挺之辞官挂印而去。

宋徽宗忙得焦头烂额,也惦记不了心心念念的才女了,没什么事情比身家性命更重要。

皇宫的蜡烛彻夜未熄,一直在研究南迁的事情。

次日,便有人急急忙忙来禀报:“陛下,吏部尚书王时雍,开封府尹徐秉哲……"

宋徽宗惊骇不已:“什么?他们居然被杀了?谁敢谋害朝廷命官!”“是的,头颅被挂在城门口,死不瞑目,眼睛都没合上。今天早上,才有人看见。”

“他们家的侍卫呢?京城的守卫呢?是干什么吃的?”

官员有些难以启齿:"昨夜家家户户闭门不出,都在看天幕。京城的守卫也在护卫皇宫的安全。听说是他家的丫鬟和侍卫放了人进来,才让王大人……”

宋徽宗: “这群家奴居然敢背主,谋害朝廷命官,来人啊,将他们凌迟处死。”

官员尴尬地说:“昨夜大家都在忙着观看天幕,并没有注意到王大人家里的事情。那些仆人已经全跑了。”

宋徽宗气得不行:"派人去抓捕凶手和罪奴,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他灵光一闪,智商占领高地:"刁民作乱,可能会妄图刺杀寡人。只派一小队去抓他们就可以了,把剩下的将士都给我调来,保护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