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盘点千古风流人物/开局盘点唐宋十大诗人(72)
让宦官领兵,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女官上官婉儿若有所思,思索片刻,温声说道:“陛下,别把身体气坏了。”
"臣有一种猜测,未来有武将叛乱,导致皇帝不再相信武将,开始放权给宦官。毕竟宦官是无根之人,只能依附皇帝,谁知道宦官有权了,比武将还可怕?”
武将从边疆杀到京城还需要时间,宦官半夜就能弄死皇上。
武则天不忍直视。治大国犹如烹小鲜,帝王需要在各方势力之间端水,比如文官和武官,比如派系和派系,不能让任何一方做大。
未来的皇帝可好,直接把这个平衡给玩崩了。
武则天:“十常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却有人没长记性,把宦官当没野心的狗,简直笑话。你们说是不是?”
她的儿女们纷纷附和。
十岁的李隆基穿着华丽的袍子,坐在父王旁边,点头如捣蒜,一副乖顺的模样。
是啊,皇帝应该像奶奶一样牢牢把权力抓在手上,怎么能把权力交给别人?
卧榻之间,岂容他人鼾睡?
如果他做皇帝,他绝对不会干出这种事!
未来的皇帝真是一群蠢货!
天宝年间,唐玄宗时期。
什么?未来宦官势力居然那么大?!
没来中的,他交然有点心虚,明光闪烁没米田的,他突然有点心虚,眼光内烁。
唐太宗把宦官限制得死死的,宦官最多只能打杂,李治和武则天时期也牢牢贯彻了这个祖宗之法。
他自己刚刚继位的时候,锐意进取,学习了很多太宗皇帝的优秀政策,比如广开言路。
可眼见着开元盥世如此繁华,他感觉自己做的已经够多了,功绩比太宗皇帝还要多,于是想休息休息。
宦官又好用又忠心。他选拔太监很随意,经常授予三品的左右监门卫将军,已经违背了太宗的祖宗之法。
逐渐,太宗留下来的规定犹如虚设。
中老年李隆基感觉有点不妙,锐利的目光扫过身旁的两位心腹宦官。
空气突然凝滞下来,充满火.药味。
宦官高力士看到未来的甘露之变,察觉不妙,立刻跪地,痛哭流涕:"陛下,老奴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虢国公杨思勖也跪地,哭着求情。
他们战战兢兢,感觉自己今天要凉,心中哭天抢地。
真冤啊!他们虽说位高权重,却真的没有反心!
陛下可千万不要因为未来的宦官太混账而惩罚他们呀!
唐玄宗李隆基冷静地审视这两个人,这两人都是他的心腹宦官,也都是人才。
虢国公杨思勖在诛杀韦皇后的时候一马当先,为旧主报仇,立下赫赫战功,为人特别勇猛善战,根本不像个太监。
李隆基上位之后,非常看重他,突破祖制交给他兵权。杨思勖多次征讨安南岭南等地的叛乱,实打实靠军功上位。
杨思勖比武将有能力,也不容易反叛,太好用了。
高力士也官至骠骑大将军,封齐国公,权倾朝野。
太宗之法被高力士两人的出现冲击到粉碎!
该不该收回他们的权利?
“唉!朕舍不得你们!”
唐玄宗李隆基想来想去,轻声叹息,心头一软:"朕知道你和杨思勋都忠诚,都起来吧。"
“朕虽然重用宦官,但任人唯贤,绝对不会用未来那种
胆大包天之宦官。想来,还是后人不懂得知人用人。”
“多谢陛下!”
两位宦官千恩万谢地站起身来,背后冷汗涔涔,深感自己逃过一劫。
唐玄宗李隆基放空了几秒,突然说道:"把朕的七弦琴拿过来。"
杨贵妃刚刚怕得不敢说话,如今见李隆基面色和缓,连忙笑着接话:"陛下这是要作曲?"
“嗯。”
“李商隐那首《无题》写得真不错,蓬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爱妃之前回娘家的时候,朕也恨不得有青鸟来为我报信。”
杨贵妃含羞带怯地笑了。
刚刚冰冷的气氛变得缓和,周围伺候的人都松了口气,一场□□就这么消散。
舞姬接着起舞,身姿曼妙,音乐动听,动人极了。
唐玄宗李隆基拿到自己的七弦琴,轻揉慢捻抹复挑,假装认真地谱曲。
唐玄宗李隆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特别的是,他还精通音律。《霓裳羽衣曲》就是他自己编的
唐玄宗李隆基弹着琴,沉迷在音乐里,心情渐渐好起来,愁绪在琴声中随风飘散。
他说服自己,嗯,没错,宦官之祸跟他无关,绝对跟他无关。
普通人犯错都未必能认错,更不用说富有四海的皇帝了。
他感觉到了可能是自己第一个打开了宦官的潘多拉魔盒,让后代给他收拾烂摊子,却不想承认。
唐武宗李炎望着天幕,心中又震惊又发苦。
即使这李商隐是他治下的小官,他上榜也让自己与有荣焉,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唐文宗甘露之变失败之后被囚禁,不久而死,唐文宗太子被宦官仇士良杀害。
唐武宗李炎被仇士良捧上位。
>
仇士良在朝,杀二王、一妃、四宰相。
唐武宗李淡表面顺从,心里却很不满,堂堂皇帝怎可受制于家奴?
他比唐文宗懂得忍,平衡多方势力,团结文武百官,装成听话的傀儡皇帝。
终于,他想要的机会来了,仇士良老了,手下的虾兵小将也不是很听话。他渐渐架空了仇士良。
不久前,仇士良自请回家养老,最后死于家中。后来他找了个借口除了他的爵位。
唐武宗李炎赢了,但赢得并不爽。
他仰头看着天幕,情不自禁地想哭,心想:"太宗皇帝,我经常晚上梦到你对我哭。你哭我没用,可我也没有办法。你应该去找玄宗!"
"玄宗破祖宗之法,重用宦官,还导致安禄山等人叛变。后来的皇帝已经无法信任武将了,不得不把兵权交给宦官,结果收回来太难了。”
“我们这些后世子孙都在给他擦屁股!”
“太宗皇帝,你要是有眼,就去夺了玄宗的寿命吧!他活得太久了!”
如果唐玄宗死得早,那么大唐不会这么难,开元盛世还能延续很久。
当然,他只敢心里想想,这话要是说出来,简直太大逆不道了。
他擦了擦眼角,看向身旁的宰相,提起正事,升起一些爱才之心:"这李商隐在长安吗?还是在地方当官?”
“这么一位大才子,名声应该很好吧,朕怎么没听说过他?”
他透露出来一个信号,他想提拔李商隐。
宰相:“……”
宰相移开目光:“嗯……这个,他现在在长安。可是他的名声不是特别好。”
唐武宗李炎有些震惊:“如此有才学之人名声为何不好?”
大唐文风很监,诗文都被列入科举内容了。如果写诗写得好,大家都会喜欢。
宰相只能如实说道:“大家都说,他是背信弃义之徒,大家都耻于与他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