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问来问去,邻居唯一能告诉左秋鸣的,也只有河水有问题。
“不用再找了,一定是河水的事,你们直接把上面那个化工厂的人抓走就行。”
邻居斩钉截铁的告诉他:“环境小组那些人,也一定是收了化工厂的钱,趁晚上跑了。我那天晚上还听见有声音了呢。”
很多人吵架一样的吵闹。
小镇常年安静,邻居被吵醒也纳闷,便睡得迷迷糊糊想要出门,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却没想到刚推开门,就看到了门外人影晃动。
吓得他赶紧关了大门。又在好奇心的驱动下留了一条缝隙,悄悄往外看。
邻居和环境小组住的房子,正好是隔着一条两米宽的小路相对,对面有什么事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而他看到一连串的人影从对面的大门里走出来,那些人身体动作僵硬,双眼无神,不知是否是灯光的问题,竟然让那些人的脸看起来格外红润,像是发生了什么好事一样喜气洋洋。
他们排成排,一个个走向小巷外。
邻居好奇,在最后面跟了上去,一路跟着到了河边渡口,眼看着那些环境小组的人上了船,船晃晃悠悠的离开了河道。
“这不是他们自己跑了又是什么?”
邻居斩钉截铁:“就是他们不想查下去,但直接走又不好交差所以才会故意搞出来个什么失踪。我都看得清楚,还能有假?”
可左秋鸣却觉得不对劲。
环境小组有十三个人,可小镇的船,是小船,最多也就吃重八九个成年人的体重,再多就要翻船了。怎么能载得动十三个人离开?
况且环境小组的人都是旱鸭子,不习水性,更不会划桨开船,就算要走,他们也无法自己开船,应该找个当地人带他们才对。
贸然离开,真的不怕中途翻船吗?
抱着这样的疑问,左秋鸣向邻居问清楚了那夜的渡口和离开方向,带着陈力追了上去。
小镇虽然已经失踪十几个人,人心惶惶,但总体还算是过得下去。
左秋鸣很快就在河边找到了一位船夫,带他们沿着邻居口中的路线前行。
行到河道中央时,左秋鸣忽然间发现,就在前面,赫然是一截船头突出水面。
[环境小组的船翻了,小组成员生死皆不见。]
左秋鸣的汇报中,这样写道。
第229章
幸也不幸, 左秋鸣被白翎羽救回来过一次,虽然再次失踪,但也留下了完整的工作日志。
得以在此刻, 让祈行夜和左春鸣,跟着工作日志, 逐渐了解到在170案件中, 到底发生了什么。
本想追踪环境小组的左秋鸣,却意料之外的发现了河道里的翻船。
他一惊之下跳进河中, 试图去救起环境小组的人, 或是找到尸体。
可泥沙俱下, 河水浑浊,他什么也看不见。
好心的船夫建议他,去找老镇长问问吧, 把大家都聚集起来一起找会更快些。尤其小镇居民长在水边,大多会水性。
总比左秋鸣这个游泳馆里练出来的花架子强。
桃子镇的老镇长年过七十,但仍精神矍铄, 德高望重。在一身湿透的左秋鸣登门求助时,不仅立刻聚集了居民们去河道里寻找, 还留左秋鸣在家梳洗, 将自己年轻时的衣服找出来给他。
左秋鸣本想拒绝,但架不住老镇长热心且威严, 还是道谢后去热水澡洗去身上淤泥。
出来时,已经有热腾腾的饭菜在等他们。
“年轻也不能糟蹋身体, 更何况你们是来帮我们的,怎么能让你们生着病离开?”
老镇长关切的神情让左秋鸣想到了自家哥哥, 心绪一动, 也就坐下来, 边吃饭边和老镇长闲话,说起了环境小组失踪的事。
但对找回他们,老镇长却明显不抱希望。
甚至左秋鸣还在老镇长家里,看到了给环境小组准备的牌位和纸钱。
这让他不由得错愕。
老镇长却苦笑:“这么多年来,没见过哪个失踪的人,还能活着回来的。不瞒你说,生病并不是从今年才开始的,也和大家说的化工厂没什么关系。”
“恰恰相反,是从化工厂关门之后,大家才开始生病的。”
老镇长德高望重,谁家有事也就都习惯来和他说一声。
桃子镇偏僻事少,生老病死总有定数。
老镇长在这个镇子上生活了七十年,对镇子上每年有多少老人健康情况差,哪户人家身体不好易生病,都了如指掌。会出什么事,数量多少,他心里自有一杆秤。
但从几年前开始——准确来说,是在化工厂关门后不久,小镇上生病的人数却激增。
并不是会致死,或是有明显表征的病。而是一场缓慢的,悄无声息的侵入。
人们会亲身感受着自己的衰弱,眼睁睁的看着自己日益虚弱,大脑逐渐停止转动,灵魂被禁锢在身躯里腐烂悲泣,却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看着自己走向死亡。
直到某一天早上再睁眼,彻底忘记了自己是谁。
只知道笑。
一直在笑着,面色红润,像看见了令自己幸福的桃花源。
老镇长也试过去找医生,可镇子上只有两个上完了初中就出来行医开方子的,附近的县城,医生也只说应该是阿兹海默症,也就是常说的老年痴呆。
没有人放在心上。
老镇长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老朋友们,一个个死去。
“那怎么不往上汇报?”
左秋鸣惊愕:“没想过要和其他人说吗?”
老镇长看了他一眼,叹气:“我们这里,可比不上你们大城市,不是一个处理方式。再说,这种根本检查不出来的病,要怎么让人相信呢?”
“就是环境小组来了,不也一样说和化工厂无关吗?”
左秋鸣拿出了自己找到的铜佛。
这事,还真不一定是化工厂做的。而是污染。
老镇长吃惊:“它就是大家生病的源头?可这是一千多年前的东西。”
左秋鸣却摇头。
不是铜佛,而是水。
在铜佛触碰武器导致武器报废后,他本来也以为铜佛是污染源,但在看到环境小组翻在河中央的船后,他忽然福至心灵般意识到,铜佛只是污染物而非污染源头!
一直以来,铜佛都被浸泡在河水底部,当水质变化,它也会受影响。而化工厂关门这一事件,触发了污染融入河水,使得浸泡其中的铜佛也被污染。
身为调查官的左秋鸣清楚,污染不仅仅针对人类,而是现实世界上存在的一切有机物和无机物,包括无生命体也是。
在污染面前,一切平等。
而河水中的污染粒子,令铜佛日夜熏陶,成为了污染物,并持续污染着其他存在——河水也是。
左秋鸣当即向老镇长说明了自己的部分猜测,让老镇长提醒镇子上的人,不要使用河水。
老镇长苦笑摇头:“没那么容易,河水毕竟不加盖子,蒸发到空气进入循环,同样也会影响。再说,就算我说了,大家真的会遵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