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之前他已经预想到当知青会很辛苦,周边的一些街坊邻居家有下乡的人,每次寄信回家都是在抱怨和哭诉,听得多见得多他对陌生的生产大队也挺慌的。
可来了之后就发现,这个地方比他想象中要好的太多太多了。
只要打进本地人的圈子中,向他们寻求一些帮助还是很容易的事。
比如说陈婶子会帮着他们弄来一些棉花。
方大姐的娘家有一批土豆,也是第一时间问他们要不要。
刘大爷家每回都会给他们匀一些菜种。
虽然干农活很累,但只要他们好好干活就能维持日常所需。
甚至挣得工分要是和贺大哥一样多,不但自己能吃饱吃好,甚至还能攒下一些给家里寄过去。
现在的日子是真的比预想中好多了。
尤其是在老师和师公的帮助下,他们能顺利的将窑洞建起来,今后或许他们就能成为生产大队的一名工人,这可是以前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高辽也在强调着并没有委屈自己,说完之后又从兜里掏出了一封信:“先前我给同学寄了一封信,拜托他们将信交给师公家人,这是他寄来的回信。”
虽然写的是同学的姓名和地址。
但里面的信却是师公的家人给师公寄来的。
因为担心会在寄得过程中被人看到。
所以都转了好几道手。
甚至里面还做了一些掩护,生怕被人发觉。
程行颤抖的手接过来。
能接到家里的来信是让他想都不敢想的事。
本以为一朝下放,这辈子都怕是再难联系到,没成想这一个月的时间就能收到爸妈的来信了。
“还愣着干什么,赶紧打开看看!”贺梅催促着,还忍不住伸手推了推他,显然也是尤为的激动。
“好好好,我这就打开看看。”程行连连点头,颤抖的手缓缓将信封拆开。
也就两页的纸。
上面是父母以及其他亲人对他们的牵挂和问候。
同时上面还说了另外一些事。
程行抹了把脸,趁机擦掉流出来的眼泪,他抬着头道:“有件事想拜托你一下,家里打算给我们寄点钱过来,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帮着收一下顺便再给我们置办点物件。”
贺梅也跟着说:“有钱了就好,你得把先前给我们的棉衣布料以及粮食的钱都扣一扣,我们可不能太占你便宜了。”
不得不接受他的帮助。
但这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过意不去。
毕竟谁的日子都不太好过,靠着高辽一个人拉着他们一家三口,肯定会很吃力。
这一次高辽并没有拒绝,“行,那等收到钱了再另算。”
“好,按你说的办。”贺梅笑着应道。
而这时程行将信封中最后一张纸递过去,“这是老爷子让我教给你的,他知道你们在烧陶器,上面记录了一些上色的方法,这些方法全是老爷子自个琢磨出来的,要比寻常的省力又省钱一些。”
原先记的信中就有提过媳妇学生做的一些事情。
他也没说一定要让老爷子提供一些办法,没想到老爷子倒是主动将这些办法告诉他们。
一来肯定是为了感谢这些年轻人对他们的帮助。
再来面对一些心有理想的年轻人,多少也是想支持一些吧。
高辽有些惊讶,拿着这张信纸呆愣了一下。
他并没有欣喜若狂,而是稍稍皱起了眉头,不是很确定地道:“师公,我想把您的事和大队长说一说。”
不是不知道说出去有风险。
但他觉得红山大队的大队长是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他想要大队的人知道,真正为红山大队付出最多的人其实是住在牛棚中的程行两夫妻,是因为他们,烧窑的事才能进行下去,不然就算他们再有理想再有毅力,一切都是空话。
可惜的是师公和老师的身份不能摆在明面上。
但最少让大队长心里有个数吧。
这样一来,有大队长的特别关照,师公他们在大队的日子也会更好过一些。
第112章
更重要的是,高辽想要在窑洞建起来之前为师公老师争取一些福利。
即使是多争取几个工分那也行。
一天多拿几个工分,等分了粮食之后一家三口怎么说也能吃个饱腹,就算师公家里能寄来一些钱,但谁又能保证这笔钱会持续不断?
万一真要在这里待上几年甚至十几年,还有可能更长的时间,靠着自身挣来的工分那才能让他们心中有个底气。
同样的,大队长心中有个底,也能约束一下大队的社员,就算不像对待平常社员那样对待他们,也好歹别欺负别诋毁。
红山大队是真的很好。
比他想象中好太多太多。
但不可否认的也有一些人的本性并没有那么好,他不止一次看到有人对着师公老师扔石块,还大声嬉笑,他不是没有上前制止,但他不过就是一个才下乡没多久的知青,对方根本不会听他的话。
甚至说多了,有人还会怀疑他们之间的关系,一个举报他和老师一家都讨不了好。
可要是有大队长的关照就不同了。
不需要太多的帮助,只要能稍微约束一下大队的社员,让老师们和他的孩子不被欺负就足矣。
高辽的话刚刚说完,程行就有些沉默。
视线不由落在刚刚睡着的女儿身上。
其实他被欺负都无所谓,即使被石块砸到只要自己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对方也不会闹得太过。
这些忍忍就忍忍,咬咬牙也就过去了。
可孩子……
“这件事不着急。”程行苦笑着,“等我再想想。”
这件事得好好想想。
他也知道红山大队的大队长人不错,但他真的不敢冒一丁点险,这件事还是得多想想。
而且他也想多问问那个人的意见。
考虑充分之后再说要不要告诉大队长。
……
统计了整整一天的时间,袁会计核对了一遍又一遍,最后得出了一个数据。
这次赞成的一共有一百二十多户。
其中有二十来户选择了不同意,最后结算出来的钱是一百六十三块。
这钱看着不多,可几乎将整个大队的钱都快掏空了。
拿出来的时候袁会计那是肉痛的不得了。
还是一旁的罗支书看不过眼,一把将钱拿了过去塞到贺家宝手中,并让他们一切按自己的安排来做。
这做的第一步自然是购买建筑材料。
砖块、水泥,这些可是大头。
至于人工,正好现在是农闲的日子,随便他们一吆喝,大队就能来几十个壮汉帮忙。
这两天忙的是热火朝天,但也有滋有味的。
这一日,容晓晓搭了一个便车,和采购的知青一同前往镇上,因为有公社的帮忙,知青们能用一个比市场价稍低的价钱采购砖块,这会儿都是去搬砖的。
而容晓晓也是来采购的。
想要买东西自然得找熟人,尤其是她手里没有想买东西的专用票,还得拜托贾菊帮着打听打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