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一起造反(223)
“真是一模一样啊。”李先生感慨一声,手下的动作却又变了,借助地势,他死死守住了关口,愣是没让赵不息再前进一步。
本来这场演练的目的也不是分出胜负。
赵不息率先放下了手中的令旗,对着李先生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师兄!”
“你该叫师叔。”李先生,或者说是李左车,赵国名将李牧的孙子,无奈哂笑。
李左车纠正了赵不息的叫法:“按照辈分我虽是大父的孙子,可实则兵法却是大父亲自教我的,按照师门辈分,我和大父乃是师徒,和你母亲……情同兄妹。”
“小师叔。”赵不息改口很快,啪的一下就从师兄变成了小师叔。
其实该叫师伯的。
李左车轻笑一声,却也不计较这个。
“你的母亲现在如何?”李左车语气略有些急切。
赵不息对着李左车摇了摇头。
李左车目光瞬间暗淡了下去。
“国破家亡,唉,阿嫦性情刚烈,必定不愿苟活。”李左车说完这句话之后沉默了许久。
约莫一刻后,李左车才平复好心情,对着赵不息挤出一个十分勉强的笑:“若是有时间,带着我去阿嫦坟前祭拜一下吧。”
赵不息点点头,有忍不住问道:“那小师叔你现在……”
问到一半,赵不息忽然觉得有些不妥,李牧全族被赵王迁所杀,天下人都知道。
偏偏赵王迁纵然昏庸,可从血脉上看却实打实是赵不息的舅舅。
李左车神色平淡:“没有什么好避讳的,不过是父母爷奶皆死于非命罢了。”嘴上说着没什么可避讳的,可眼中那浓烈的哀伤却骗不了人。
年不到三十,却半头白发,怎么会是不哀不恨呢。
“昏君赵迁和阿嫦、你没有关系。”李左车倒是的确分得很清楚。
说是赵王迁和赵不息的母亲是兄妹,可实则同父异母,又有公子和公主的差别,自小就不在一起玩,除了名义上是同一个父亲之外,和陌生人也没什么差别。
李左车又忍不住问赵不息:“你母亲是怎么从赵迁那昏君手中逃出来的?我逃走之前,还听闻赵王迁想要献上公主美人求秦国撤兵,你母亲在诸位公主之中容貌最美,我还以为她……”
赵王迁到底没有对得起任何一个人,无论作为君王却因为猜疑而杀柱国之臣,还是作为兄长却为了讨好敌人而将自己亲妹拱手献上。
赵不息挠挠头,她娘还真没给自己说过这个。
“我也不太清楚,可能我娘半路跑了?然后遇上了我爹之后就有了我?”
赵不息总结:“反正肯定没有被送到秦宫之中,我亲爹是个商贾,和我长得很像。”
李左车也赞同:“昔日以荆轲之英勇,去往秦宫都有去无回,你母亲虽然剑术高超,可也不可能从秦宫之中逃脱。”
“赵迁那昏君的算计终究还是没成功。”李左车眼中满是见到仇人失败的痛快。
转而,李左车仔细端详着赵不息的眼睛,脸上满是追忆之色。
“你有一双和你娘亲很像的眼睛。”
赵不息:?
等等,这个剧本,她好像见过。
再加上青梅竹马和师兄妹设定,问题更大了!
熟读中外历史、小说的赵不息顿时组合出了一个狗血的故事。内含有公主将军、青梅竹马、师兄妹、被现实强行分离,亡国公主和灭族将军等等狗血元素。
“你想当我爹?”赵不息一句话脱口而出,脸上满是惊恐的表情。
李左车:“?”
等等,他这个师侄女,怎么脑回路和他的师妹完全不一样呢?!
第133章
经历过国破家亡,全家惨死,直面过数万匈奴骑兵压境,还有着数十年治理一郡之地经历,自认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天底下没有什么事情自己没见过的李左车,这一刻却陷入了迷茫之中。
自己何时说过什么话让小师侄女误会了吗?
李左车回忆了一下,自己刚才只是说“你有一双很像你娘亲的眼睛”,没有说什么让人误会的话啊。
难道,是他年纪大了,跟不上潮流了,现在的年轻人见到朋友的孩子,都不说“长得和她娘/她爹真像啊”这种话了?
看到李左车脸上的迷茫之色,赵不息顿时尴尬了起来。
哈、哈,这个时候好像那些狗血野史话本都还没流行起来,青梅竹马师兄妹之间的关系还是属于亲情的。
“我是说,其实我是拿您当作义父看的。”赵不息连忙找补,露出了一个无辜的微笑。
李左车恍然大悟,看着赵不息的眼神欣慰极了:“果然和你娘亲一样,都是重情义的好孩子。”
赵不息拼命点头:“没错没错,见过我的人都说我和我娘的性格一模一样,单纯善良没有心计、急公好义重情重义……对了,小师叔,要不这次你跟我走吧,我想要将您接到黑石,好好给您养老。”
“我在怀县还开办了一个黑石军校,专门培养将领和士官,您若是闲着无聊,也可以去指点一下后辈们,将师祖的兵家学问发扬光大。”
赵不息逐渐图穷匕见。
她亲爱的小师叔李左车也是历史记载的名将,历史上虽然是作为韩信背水之战成名的背景板,可是也是实打实给韩信造成了不小的麻烦,若不是当时他的主公没用,韩信想要以少打多也未必能顺利成功。
哪怕是在被韩信打败之后,韩信也没有轻视他,而是悬赏千金捉拿李左车,见到他之后以师礼相待,向他请教灭齐、燕的策略,李左车则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协助韩信收复齐燕之地。
当然,赵不息最最看中她亲爱的小师叔的地方还是因为李左车虽然有极强的兵家本事,但他不是韩信项羽这样的天赋流,他是自己学出来的,还著有《广武君略》兵书一部!
想要造反,名帅是必须要的,可再往下的大小将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支团结百战百胜的军队,绝对要有完备的将官体系。后世无数人总结古今中外无数历史、战争总结出来的军校制度是新事物,而现在野路子全凭天赋的平民将领和靠着父辈祖辈代代相传的贵族将领是旧事物,经过后世许多年的检验,最终还是用军校制度,这说明军校制度肯定是对封建社会将领选拔制度能降维打击的。
有前人用血泪教训总结出来的正确答案不拿来用岂不是傻子?
赵不息在开设黑石墨家技术学校的时候就顺便也开设了一所黑石军校,只是碍于没有名师,所以到现在都还只是一些退役的老士卒再给学生讲课。
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赵不息和韩信带兵打仗的本事倒是足够了,可韩信是纯纯天赋流天才,他的兵法别人根本模仿不了,或许等他四五十岁的时候会有能力将自己的兵法总结成兵书流传下来,不过如今十几岁的韩信显然还没有呢个本事,他只知道打仗就应该这么打,至于为什么这么打?因为这么打就能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