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秦始皇一起造反(332)
“……”蒙毅心情微妙,他家有从大父那时候传下来的祖宅啊,为何要他儿子以后再给他建造大府邸?
可君有问,蒙毅不敢不如实回答:“臣之子未说过此话。”
“不息方才来见朕。”嬴政听到蒙毅的回话之后面上的表情肉眼可见的更愉悦了一些。
“她说让朕随意修多大宫殿,她日后会努力赚钱给朕建造大宫殿,还要将匈奴单于和戎族首领抓回来给朕跳舞看。”
不知道是不是蒙毅的错觉,蒙毅似乎从自家陛下的话中听出了得意。
“公主已经让天下间再无人非议阿房宫,日后也必然能为陛下建造更大的宫殿。”蒙毅这个人有一个优点,他说实话,尽管有时候说话不如赵高那么好听,可老实人夸起人才是最让人舒服的。
蒙毅说的也没错,现在的骊山役夫都已经变成黑石施工队了,每个月在骊山服半月徭役,剩下的半月就可以到黑石施工队里面干活,墨家学宫、黑石学堂……不缺活干,冬天还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力换取冬衣,闲暇时间赵不息的门客还免费教他们识字,等到第一批役夫回到家乡宣传完之后,民间非议始皇帝劳民伤财的声音就消失不见了。
给钱,福利待遇都好,还能免费识字,这样的好事谁不愿意干。
至于让匈奴单于和戎族首领来给陛下跳舞……蒙毅想到了赵不息送进宫来给自己啊陛下“献曲”的百越王,面色古怪。
嗯,尽管这个爱好他理解不了,但是也的确不是没有可能成真。
听到蒙毅真心实意的夸奖之后,嬴政得意轻笑。
“嬴不息,朕之麒麟女、秦之麒麟也。”
蒙毅:“……”他似乎明白自己陛下为什么要问他儿子了。
合着是为了对比啊。
喂!你们父女的幸福就不要总是只让我见证啊,满朝大臣之中有子女的又不止我一个。
蒙毅幽幽叹了口气,觉得心累极了。
天色渐昏,听了一下午陛下和公主父女情深的蒙毅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将少君喊过来。”蒙毅靠着椅背,怎么想都觉得不顺心。
蒙毅的儿子名为蒙崇,十五岁,正是人嫌狗厌的年纪,不太爱读书,满脑子都是隔壁家的小女郎。
蒙崇被下仆带过来以后,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时辰了他爹还把他喊过来。
“为父觉得你年纪也不小了。”蒙毅在儿子面前还是很有严父模样的,“日后咱家这一脉就要靠你撑起来了,为父老了以后也要将位置让给你。”
“蒙府还是为父的大父留下来的,这几代咱们蒙家人丁兴旺,已经不太住得下了,你认为日后应当如何做呢?”蒙毅心想他儿子大本事没有,可建个大宅子的本事应该还是有的吧。
蒙崇嘴一咧:“住不下了那就把房间改小嘛,反正爹你又不经常在家……哎呦哎呦!”
蒙毅怒气冲冲脱下了自己的靴子,“逆子,人家十五公主比你还小一岁都知道给陛下修大宫殿,你就不知道给你老子修个大宅子吗?”!
第199章
赵不息建造衙门官府已经轻车熟路了。
直接从骊山拉个几l千人,加上她和秦少府一起弄出来的吊机滑轮什么的。朱阳这一年来画了不知道多少中大型建筑设计图了,区区一个最高就是二层小楼的衙门他闭着眼都能画出来。
唯一多耗费了些时间的就是藏书阁,因为要保存易燃的图书,所以在防火方面要求很高。不过也不着急,藏书阁不止一座,可以一座一座慢慢修,先修两座用着。
而后再直接挨着大秦出版府,在府后面建一座造纸厂一座印刷厂,同时开始招募工人进行培训。
赵不息打算先修几l本书出来,然后用她修完的书去和天下各地的贵族“换”书。
当然,识相的就是以旧换新换书,不识相的就是“焚书坑儒”了,赵不息比起她爹还是仁慈一点的,起码给了这些贵族选择嘛。
在日夜三班倒不停修建下,只用了短短一月大秦出版府就已经初具雏形了。
赵不息为出版府令,府丞则为张良,往下还有若干赵不息直接从黑石学堂和秦少府掉过来的百家弟子为属官。
在赵不息背后,还专门设置了一个小桌子,一个史官模样的男子正在瑟瑟发抖。
“公主,我,我不行啊……我不会写史……”这个中年男子仿佛快要为难的哭出来了。
赵不息笑眯眯安慰他:“没事没事,你肯定行,你随便写就行。”
这个男人本来是少府中负责冶铸铁器的一个小官,赵不息特意把他调了过来负责史书修撰。
他的名字是司马昌,这个名字没有什么稀奇的,不过他孙子的孙子名字叫做司马迁,《史记》的作者。
司马昌,就是司马迁的四世祖。
赵不息心道,我收集大才就是照着你孙子的孙子撰写的《史记》目录收集的,你身为司马迁的四世祖,怎么能打铁呢,这不是浪费人才嘛。
这时候的史官还大多都是世代相传,司马昌孙子的孙子司马迁是太史令,他的祖上也是周朝负责修撰周史的史官,只是不知道为何从司马昌的四世祖司马错这里出了点差错,司马错弃笔从戎,直接成为了秦惠文王时期的大将军,一晃几l代,司马家又在武将里面扎了根。
只是到了司马昌这一代,他实在是没有带兵打仗的本事,只好荫蔽祖荫在秦少府中做了个冶炼铁器的小官吏。
正好秦少府已经是赵不息的天下了,赵不息在查阅少府官吏资料的时候忽然看到了司马昌,就干脆给他转了个职,从打铁的官吏变成了修史的史官,专门负责跟着赵不息记录她的言行。
身为注定要继承大秦基业的未来皇帝,怎么能没有专属的小史官呢!
“这个现在咱们最要紧的事情是先给天下有名的这些诸子百家大贤都给发一张邀请函,请他们来共同修撰各家之书。”赵不息笑眯眯道。
坐在她下侧的朱阳忧心忡忡:“咱们现在和儒家法家关系僵硬,恐怕他们不会来此修书。”
“朱老不必担心。”张良声音温和,一双桃花眼中满是温柔。
“总归咱们是邀请过的,他们不来那是他们之事,便与我等无关了。且出版府门前已经修好了公示栏,咱们只管将邀请的各家大贤名字写上去,让天下人知道我等并非独断专行,而是……他们不来。”张良俊美的脸上带着笑,说话让人如沐春风一般。
只是这其中透露出的信息却让在场之人纷纷振奋。
朱阳稍微一想就想通了为何赵不息要大张旗鼓的邀请百家之人了,他捋了捋胡须,乐呵呵道:“此阳谋也。若是他们不来,那这些书怎么修,就都是我等说了算了。”
想到了这一层,朱阳看向张良的眼神顿时多了三分赞赏。
这一策妙就妙在这是赤·裸裸的阳谋,儒家法家之人若是来,则是对赵不息示弱,可若是不来,那天下人便会议论他们因私废公,任由诸家典籍被“稚童”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