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夫君来自未来(295)

这些人思来想去,却想不出能扭转晋王名声的事情。

这几年,当今圣上已经放弃了生孩子,但再早几年……他一直在努力治病,想生个儿子。

也因为这个,那时的他把晋王压得死死的,晋王压根没机会办成什么事情。

这几年他开始看重晋王,倒是给了晋王一些差事让晋王去办,但晋王能力一般,差事办得马马虎虎。

他们要怎么宣扬?宣扬什么?

总之这次,晋王党大受打击。

吕庆喜一派的官员,却来到吕庆喜府中,连连恭喜吕庆喜。

吕庆喜在自己的心腹面前,是不隐藏自己的脾气的,动不动就用方言骂晋王。

但在这些官员面前,他就比较矜持了,说话也尽量文绉绉的。

此刻,他被这些官员夸奖得都飘飘然了。

“千岁爷,您真是英明神武!”

“没想到张志儒也是您的人,千岁爷您藏得真深!”

“江安省乃是鱼米之乡,文人辈出,江安巡抚是我们的人,今后办事会方便许多。”

“还是千岁爷有远见!”

……

吕庆喜越听越高兴。

朝中官员除了晋王党和吕党,还有很多是哪边都不靠的。

出了这样的事情,他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少不得议论几句。

“这次还是吕公公棋高一筹!”

“他和张大人配合得真不错!”

“是啊!张大人先杀人,挑动晋王怒火,再在晋王为着娄家做了许多事情之后公开娄家的罪行……好计谋!”

“这关键不在计谋,而在皇上……皇上还是更看重吕公公。”

“要不是皇上……哪有晋王什么事?”

“唉……”

……

这些人聊着聊着,就想到了皇帝没继承人的事情。

要是皇帝有继承人,晋王又算得上什么?

“说起这次的事情,我之前还在担心张大人,没想到啊!我白担心了!”

“张大人竟然会跟吕庆喜合谋……我也没想到。”

“张大人又不是迂腐的人,晋王又做得太过,他为了百姓做出此等事情不奇怪!”

……

这些人只是聊一聊,张知府认识的人,却已经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拿了纸笔给张知府写信。

他们真要说特别生气,倒也没有。发现张知府不用死,他们其实挺高兴的。

但张志儒骗了他们,他们必须要谴责一番!

这些人奋笔疾书,写了起来!

常端正找人给酒楼刷漆,就接到了木掌柜送来的信,木掌柜在信里告诉他,说是张大人没事,还被升官了。

常端看到之后,喜出望外。

这可是天大的好事!

“有喜事?”冯大问常端。

常端道:“是有喜事!张大人被升官了,当了巡抚!”

“真的?”冯大惊喜不已。

“当然是真的,皇上他给了张大人密旨,张大人可以杀人……张大人没事了!”

两人欣喜万分,又觉得黎青执实在厉害。

他们来的时候,娄家已经先一步来了京城,在京城装可怜。

临湖县和京城离着十万八千里,京城的百姓和官员并不知道临湖县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对张大人也就有了误解。

吕公公虽然跟晋王有仇,但也不喜欢张大人,也不愿意帮张大人……

是黎青执那些书,让人知道了临湖县的具体情况!

吕庆喜意识到可以借此打击晋王,也就顺水推舟,帮了张大人。

现在张大人不仅没事还升了官,真的太好了!

常端心头的大石放下,对冯大道:“老马,你替我跑一趟,请吴掌柜明天晚上来酒楼吃饭,到时候我给他露一手!”

冯大应了一声就要走。

常端连忙叫住他:“等等,你跟吴掌柜说一声,告诉他可以带沈家商队的其他人。”

常端打算留在京城,但他不可能跟临湖县那边断了往来。

他需要有人帮他捎信捎东西。

吴掌柜无疑是最合适的!

至于让吴掌柜带上商队里其他人……他这是为了帮吴掌柜做脸。

沈家商队依附于吕庆喜,他在吕庆喜这边又有点地位……他对吴掌柜客气,商队里其他人就也会看重吴掌柜。

冯大走后,常端开始琢磨明天的菜单。

酒楼还未盈利,他手上没有太多钱,要让他准备一桌鱼翅鲍鱼来宴客,那肯定是不行的。

好在他家的菜谱里,有一些用料普通但做法复杂的菜式可以撑场面。

常端准备宴客的时候,吴白川在害怕。

吴白川一直很好奇常端是怎么得到吕公公的看重的。

要知道他们商队每年都给吕公公送不少钱,但吕公公从没见过他们!

常端呢?只用一天时间,他就成了吕公公的心腹,吕公公还给了他一个酒楼……

吴白川实在好奇,就找自己船上的人问了问,问他们是否了解段晋跟马二。

这些人对段晋和马二一点不了解,说这两人几乎不离开船舱,就连吃饭,都是花钱让他们把饭菜给端过去,还不让他们进屋,而是让他们放在门口。

不过说着说着,有一个人道:“我之前无意中看到他们在看书,这两人应该是读书人。”

看书?吴白川不记得这两人有带书,他们就带了一些箱子。

正不解呢,沈家商队有人弄回来一套《沉冤录》。

他们这些掌柜的都识字,这书又很好读……大家伙儿轮着将这书看了看,还说了这几天京城发生的事情。

“晋王颠倒黑白,吕公公就印了这《沉冤录》,为临湖县的百姓说话!”

“吕公公是好人啊!”

“张大人也是好人,这临湖县的百姓,真的太惨了!”

“就是这书……吕公公的手下,怎么将这书装订成了这个丑模样?”

“这像是没装订过书的人干的。”

“这书出现得也突然,之前都没影儿,突然就到处都是了!”

……

吴白川拿着这书,一下子就想通了很多事情。

他跟段晋聊过天,段晋说的确实是崇城县的附近的方言没错,但那口音……段晋应该是临湖县的人!

段晋手上全是针眼,他说他是在做首饰……做首饰哪会用针?而且船上那样颠簸,做首饰?这怎么可能!

还有他手底下的人看到了书……

吕公公拿到手的《沉冤录》,是段晋他们拿来京城的吧?

段晋是张知府的人?

不,应该说……黎青执是张知府的人?

吴白川仔细一回想,愈发肯定这件事。

张知府曾经来过崇城县,而黎青执……他把张知府惩治孙举人的事情写成了故事,之后甚至连戏文都出来了!

黎青执绝对是认识张知府的!

还有就是……来京城之前,因为临湖县的事情,他们崇城县的商人人心惶惶……当时他就从商会得到一些消息,说是黎青执跟朱前在张知府杀了严县令之后,去过一趟临湖县。

上一篇: 当起点男穿越成小太监 下一篇: 花千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