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釉里红(10)+番外

作者:无处可逃 阅读记录

沙路难行,一脚踏下,踩出浅浅一个坑印,往往又顺势退回数步。沙峰顶端,看似触手可及,可这般行一步,退数步,却真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到达巅峰。

日光复又斜斜照下,竟又走了整整一个午后。水囊早已饮尽,紫苏负着吃力,索性扔在身后,手足并用,终于爬到了顶端。鸟瞰而下,悚然而惊。

龙神窑。

正如吹箫客所说,龙脊山为巨大龙脉山。两边皋立,左辅形如白虎的三危山脉,如低头伏首状;右弼沙山,蜿蜒如同巨龙之身,鳞甲环环节节,龙首则搁在龙脉山侧。正对着一弯月牙般清水溪流,绵延流过,如同仙子额饰,晶莹透亮,诤然闪耀。这样的藏气之地,有三山遮住四方恶气——唯有活水带来灵漾数汪,醉人心目。

而那一片围拢的土地之上,远远望去,有白色瓷窑一座,长约数尺,作盘龙欲飞状。紫苏看不清楚,搭了手帘,极力远眺,却只分辨出瓷窑的基座为五星星芒,以金色勾勒出线条,在夕阳之下,闪闪耀人眼目。

这样奇异的一副景象,如此灵异的风水胜地。五星之芒,白龙之势,仅仅是为了一座瓷窑——那么,这样炼制出的瓷器,究竟又会如何?

少女怔怔的站着,竟忘了自己脚足酸软,一个没立稳,跄然向下翻滚而去。

所幸是沙山。一路翻滚而下,浑身上下落满了沙尘,而耳边风声呼啸而过,竟有奇异般的快感,好似将身体放任而去,只留精神一缕,追随着快速翻滚的身子,再也不需要费力去想、去坚持。

爬上沙山用了数个时辰,而滚落之下,却只是一瞬。沙山坡度减缓,紫苏的身子终于慢慢停下。此时她掩在一座小沙丘之后,探出头去,正对着远处的窑身。

通体是由一块巨大的汉白玉雕出,长六尺有余,龙嘴吞吐之处,正是窑门,而龙神双目,澄澈中隐有淡绿宝蓝色流转,大约是琉璃珠所制。窑下果然是一个巨大的五星星芒,金子铸成,交错纵横,各角一端都是一个正圆形触点,如同坐垫一般,似是等人来坐。整体却像祭祀之处,莫名透着与龙气相合的暴戾血色之气。

她看了半晌,又望见那一泉活水,才觉得燥得嘴唇欲裂,再也顾不得其它,就要奔去饮水。才走出数步,龙脊山脉下,却隐隐传来歌声,诡异得飘忽在这巨大的空间内。

紫苏强捺下喉间那一捧燃着的小火苗,钻回沙丘之后,而歌声传进耳中,隐约如此:

以我处子,

奉与神龙。

血弥清洪,

万般瓷红。

是最清澈的少女歌喉,如同不远处的泉水般,澄澈明净,却有甘愿祭奉神灵般的圣灵飘渺。而紫苏一时只觉得恍惚,碧洗无垠的蓝天,黄沙飞舞的大漠,而远处踏歌而来的白衣广袖少女们仿佛精灵一般,翩然向着这里,边舞而来。

她连大气都不敢出,只是凝神看着。而肩膀却被人轻轻一拍,紫苏大惊,还未喊出声,嘴巴已经被人捂住。

林怀尘半立在她的身后,紫苏微扬起脸,从她的角度,只看到他峻然的侧脸,神色凝重的望向远处姗姗而来的少女们。他并未将眼神投向紫苏,却递给她水囊,悄声道:“幸好追上你。”

紫苏自小到大,从未如同这一刻一般,想要放声大哭——既似释然,又似安心。手中的水囊,像是救命之物,她仰头灌了几口,又见林怀尘蹲在她身侧,挑眉看她,掩不去的笑意,似是看着她狼狈不堪才觉着有趣。

他压低声音,缓缓言道:“一会若是被发现,我断后,你从前侧沙脊绕过去,胭脂雪在那里等着,你上马即刻就走,切不可耽搁。”

紫苏愕然,以唇语道:“我们被发现了么?”

他的双手按着她的肩膀,笑得轻松惬意:“还没有,我只是说最坏打算。”然而言谈间,锋锐之芒却滑过眼角,傲然生色。

紫苏还要再说,林怀尘淡笑道:“我知道你讲义气——可是这种时候,若是你一意留下来,只能拖累我。”他语气直截,于是神色略加歉意,柔声道:“只要你能离去,我全身而退并不难。”

紫苏脸上因为沾了沙子,又擦破了皮,污秽不堪。她瞪大了眼睛,眼眸乌黑而透亮,低声道:“我知道了。”

林怀尘忍不住笑:“我是说最坏的情况。”又叹气道,“你的胭脂雪真是宝马,你道我想独自一人走回去么?”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

附赠逃逃小游记

旅行小见闻(一):

这一次将隶属敦煌石窟的三大组成部分:莫高、西千佛洞、榆林都转了一遍。发现如今大伙最不待见的是某辫子王朝。但凡说起了清代修复的佛像雕塑,讲解员会用鄙夷的语气说:“颜色艳俗,比例不协调,人物僵硬,诸如此类种种……”而一同游览的某一位看上去很豪爽的大叔则说:“哎呀,这都不用看了,我虽然是外行也知道这肯定是清朝修复的。”偏生清朝修复的又极多,我和同伴皆笑言:“这就是所谓的吃力不讨好啊。”

文中提到龙神窑风水宝地。虽然很多是我杜撰,但是莫高窟、西千佛洞、榆林窟三地,用传统的风水观来看,的的确确是风水宝地。

莫高窟前本有宕泉流过,左右为鸣沙、三危两山,暗合青龙白虎之势。如今河水改道,但是在昔年,必然绿葱环绕,佛光万丈,而千佛山的壁画皆是裸露,想象一下,从远处看来山体必然五色生辉,确实是供人顶礼膜拜的胜地。

而榆林窟则选址更难得。一望无垠的戈壁滩中,唯有这个峡谷底部有祁连山雪水融化而成的小河榆林河流过,峡底榆林如盖,绿意盎然。窟龛共四十多个,分处两壁,除去一些清代塑造的乱七八糟的塑像,如一些实在不靠谱的药王像之类,其西夏、唐朝等壁画画像线条、用色都是如今中央美院等学生临摹的范本。属于特窟,另外付费参观。

只是榆林窟本身实在太远,要先从敦煌赶到瓜州,再租车前往,实在劳心劳力。

三地在干燥至极的西北而言,都算得上湿润。当然如今莫高窟前河水改道,确实比较干燥了。

话说回来,就门票而言,后两者比起莫高窟,便宜太多了。我们花十元钱看了西千佛洞三个窟,算了算,三块钱一个,实在觉得赚到了。只是去的人不多,往往等讲解员需要很久,那边人们生活太悠闲,吃了饭、睡了觉,才慢悠悠的出来给游客讲解。

但是,在那样的地方生活,又该沾上多少宝地的灵气啊。口水……

呃,这里提到的魔鬼城,原谅我笔拙,未能将其狰狞之态描述出万一。这实则是雅丹地貌。而敦煌的雅丹地貌,实际上是罗布泊的一部分。干燥、日射、不生一毛,确是死地。

---------------------------------------------------

若是行文不卡,就每章附上一些小游记,也算是和正文相关的小记录。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