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凤难为(2)+番外

早些年,皇帝登基多年还未有子,心里急的不得了,明里暗里不知操了多少心:他自个儿就是因为堂兄无子而得了皇位的,最怕的就是没儿子。等他好不容易得了长子,心头实是欢喜难言,故而取名载基,寄予厚望,只盼着长子能承继社稷。结果,这千盼万盼来的长子被封太子没多久就夭折了。

因为这位皇帝陛下信天师胜过太医,连忙询问国师,陶国师也不知哪根筋错了竟是回了一句“二龙不相见”——皇帝和太子都是龙,二龙相见必是相碍。皇帝本是半信半疑:从古至今出了那么多皇帝和太子,还从未听过这般的歪论。没成想,很快,后头被封太子的次子也死了。因为接连死了两个太子,本来就迷信的皇帝顿时对陶国师的话信了十分十,悔恨着说“览卿奏慰,朕复何言,早从卿劝,岂便有此”,对于剩下的两个儿子——三皇子和四皇子,都是能不见就不见,就连出阁讲学成亲都是朝中大人三催四请的才点了头的。

这月初,经过礼部尚书徐阶谏言,又得群臣相劝,皇帝再三思虑,终于还是传谕礼部“皇三子、皇四子年已长成,理宜婚配,命将京城凡年龄在14至16岁的未婚女子全部送至二王馆以备选取”。

李清漪年十五又未婚,正好符合条件,自然是要参选的。

黄氏再精明也不过是小女子,被李百户这话一说,面色顿变,忍不住把自己心里的打算给说了:“你们锦衣卫一贯都是耳目通明,要不然你去找人问一问,这事是谁在管?咱们使使银子,看看能不能把二姐儿给刷下来,京城这么多姑娘,总不至于只盯着咱们二姐儿一个。”

李百户虽一贯是个迂腐忠厚性子,可到底是还是疼女儿的,此时被妻子一哭一骂再劝了一句,果然入了心。他抬头一看,女儿那双和妻子如出一辙的杏眼正殷殷的望着自己,顿时心中一软,热血跟着上涌,连自个儿是谁都不记得了,立时就起了身应声道:“是这个理儿,总不至于只盯着咱们二姐儿。咱们家总不是那等子想靠女儿富贵的人家,只要一家子平平安安就是了。”

这话说得掷地有声,无论是黄氏还是李清漪都松了口气,目送着李百户推门出去。

等李百户走了,黄氏这才伸手摸摸李清漪的手。李家能有今日,黄氏亦是操劳许多,她面上虽是不显,但那做惯了活计的手掌却还是宽大粗糙了许多,如今握着女儿的娇嫩白皙的手掌,就好似树皮对着花瓣一般。

然而,为人母者自来都是疼惜儿女,吃多少苦都不觉得后悔。黄氏搂着女儿,轻轻摸着她的白玉似的手腕和手掌,无奈叹气道:“本还想多留你几年,早知如此,倒不如直接早早定了亲事。”她凝了细细的柳叶眉,柔声和女儿解释道,“天家看着富贵,可哪里是咱们这般能攀得着的?”

黄氏想了想,还是觉得女儿年纪轻,要把话说透了才好。她看了看闭紧的门窗,压低了声音,悄声和女儿说心里话:“陛下本就不是个好脾性的,修道修得连人情味儿都没了,皇后都先后立了三个!虽不关咱们的事,可底下瞅着都心惊肉跳。有这么个难伺候的在上头看着,太子又还没立,王妃再风光也不能做啊。”

李清漪清亮的眸光微微一动,掩下那复杂的神色,温柔的垂了眼,犹如小儿一般的依在黄氏怀里,点了点头:“娘,我知道的。”她握住黄氏的手,摩挲着手掌上面的茧子,想起慈母这些年的照顾,声音更加柔软起来,低低道,“我还想要多陪娘几年呢……”

黄氏垂头一看,伸手摸了摸女儿鸦羽似的长发,见她肤光胜雪、眉睫乌黑,眉目宛然若画中的姑射仙人,此时静静倚在她怀中,竟有几分琼枝玉树的模样,比自己年轻时候还要更胜几分。

但凡女儿家,多是爱美,可若是长得太美了,家世又跟不上,怕也是要招祸的。

不知怎的,黄氏这会儿虽是把李百户支使出去办事了,可这心头仍旧是惴惴的,竟是很有几分不安,好似有什么不好的事要发生了一般。~

第2章 茶糕

眼见着时候尚早,李清漪亲自拧了帕子替黄氏擦脸,又忙上忙下的递茶水和拿点心,温言温语,终是把一片忧心的黄氏逗得开了颜。

见着黄氏稍稍安心,李清漪揣着的心也终于可以放下,这才放心起身回自个儿屋子。

李小虎有力气,早就能把院子扫好的,只是听着正房里头吵嚷的声音,心里不放心,故意拿着扫帚来回拖时间。这会儿听见脚步声,见李清漪从里头出来,他顿时抓了抓头,咧开嘴,躬身行礼:“二姑娘好。”

李清漪心里存着事,轻轻的弯了弯唇角:“很快就要起风了,你早些干完了回去歇歇吧。”

李小虎涨红了脸,没管那小丫头雁子的笑脸,挺胸大声的应了“是”。

李清漪没再说什么,领着丫头雁子西厢房走去。

李家只三个姑娘,大姑娘李清闻住东厢房,二姑娘李清漪和三姑娘李清容住西厢房。如今李清闻出了嫁,东厢房便空了下来,偶尔有人过去打扫打扫,等着出嫁的大姑娘回来小住。故而,西厢如今住着两个姑娘,加上伺候的两个丫头、一个妈妈也有五个人了,有些挤却也热闹。

李清漪想着事,步子也慢悠悠的,走了一路倒也赏了一路的景致。到了院门时,正可以闻到一点儿从院中传来的桂花香。

西厢房院中有一株老桂树,炎夏时可以遮出一片的绿荫,入秋后便展枝开花,虽是叶肥花瘦却也香远益清。李清漪闲了也喜欢在那树下坐着,翻翻书、做个针线或是喝口茶,当真是偷得浮生片刻闲。待得落花的时候,正好把那桂花集在一起,洗过晒过,能收罗出一罐儿来,可以做香囊、可以能泡茶、也可以做点心,再好不过。

如今,进了院门,就见着徐妈妈和三姑娘李清容身边的丫头绿枝凑在树下说话。

李家本就不太宽裕,几个丫头也不过有两套惯穿的换洗衣服,洗的有些陈旧了,颜色也淡了不少,但都是一水儿的碧袄白裙。绿枝自也是如此穿戴,不过她生得比雁子白嫩纤长些,远远看着便如拔出土的绿萝一般,为人亦是稳重不少——因着李清容年纪最小又有些小性子,李清漪看顾妹妹,这才特特把绿枝这么一个稳重的丫头留给她。

绿枝见着李清漪进来,忙快步迎上去,白嫩颊边露出两个小梨涡,脆声问道:“姑娘今个儿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李清漪眼一扫,倒也没应声,只是略点了点头,便问她:“三姑娘呢?”

绿枝瞧她面色也不敢玩笑,连忙端正了身子,细声应道:“三姑娘头晕,屋里歪着,就让我们都在外头待着。”

徐妈妈又跟着问了一句:“二姑娘可要进去看看?”

李清漪一听这话音就知道自家妹妹是发小脾气了——现下正等着人去哄呢。若是之前,姐妹几个,倒也不须计较这些,自家妹妹虽是娇气但也没有坏心。可如今李清漪心下颇是心烦,另有计较之事,虽是面上不露但也没了哄人的心思,低声交代了一句:“我记得还有篮子茶糕,配茶最好不过。等三姑娘起来了,你们记得给她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