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番热情的招待之后,元宝提出了自己想见三哥哥的想法。蒋太妃一听愣住了。
但转念一想也觉得合情合理。这两个孩子总不会真是来看自己这个老太婆的,自然是听说了有个姐姐和哥哥,跑过来瞧新鲜来了。
这下蒋太妃为难了。见还是不给见呢?她摸不透皇帝和皇后的态度。
结果这时元宝又道:“母后说三弟鲜少与我们见面,若时间长了便要生疏了。”
母后说过这话吗?二皇子使劲想半天也没想起来。但母后一天说那么多说,搞不好说过也有可能。
关键是蒋太妃一听这话觉得跟得了尚方宝剑似的,顺水推舟应了这个事儿,把刚午睡醒来的三皇子给叫了过来。
三皇子如今大概五岁,长得一团和气,不像良妃那么尖锐,看着倒挺老实。他小小一团的时候就来了蒋太妃那里,对生母的事情几乎没有记忆,对皇后这一派也就没什么恨意。
平日里常听人提起四弟弟,今儿终于见着了他也挺高兴,总觉得这个弟弟白白的很漂亮,眼睛特别有神,叫人一见就喜欢。
平日鲜少有玩伴的三皇子特别高兴,拉着哥哥弟弟玩了好长时间,到了黄昏快开晚饭时才想起来两人要回承乾宫的事儿。
于是这事儿就瞒不住了。
两个孩子知道回来晚了,灰溜溜地进屋等着挨训。
晚饭时间皇帝已经来了,得知他俩去了蒋太妃那儿后一言不发,端坐在上首冷着一张脸,一副喜怒莫辨的模样。
他这个样子,任谁看了都害怕。
-------------------------------------------------------------------------------
知薇和皇帝在教育孩子方面,曾经达成过共识。
那就是一方在“开炮”的时候,另一方不得干预。不管做得对不对,事后关起门来再论。当着孩子的面,必须枪口一致,绝不能让他们找到哪怕一个细小的突破口,将他俩土崩瓦解。
所以当皇帝面色阴沉坐在承乾宫正殿里时,知薇默默退到了屏风后面,捏着帕子紧张不已。
皇帝的铁面无私她是见识过的,万一待会儿罚得太重可怎么办?
贴身宫女翠竹在一旁小声劝她:“娘娘别担心,皇上不会的。”
知薇不由摇头,她是没见过皇帝发脾气的样子。再说翠竹心多大啊,这是个比腊梅还心宽的主儿。自打腊梅出宫后她就被提拔到了知薇身边。就是个大事不含糊小事捣浆糊的主儿。
屏风后头知薇忐忑不安,屏风外头两个孩子倒还算硬气,见了皇帝先是规规矩矩跪下行礼,随后就一直维持这个姿势不变。皇帝不叫起,绝不敢自个儿起来。
皇帝也不说什么,优哉游哉喝着茶,那茶盖儿拨弄碗沿的声音一下下敲在三个人的心头儿,谁心里都不好过。
也不知过了多久,大概到皇帝觉得差不多了,再这么拨下去回头晚上皇后娘娘该不让他进房了,于是便搁下茶盅,清了清嗓子。
这是要开始算账了。
他也不绕弯子,直接道:“你们两个这一下午跑哪儿去了?”
“回父皇话,儿臣们去了蒋太妃处。”
这话是二皇子答的。两兄弟中他年纪大些,觉得有什么炮火都得自己受着,于是主动开口回话。
皇帝看看元宝:“你二哥说的可属实?”
“确实如此。”
“去看太妃朕没意见,只是一去好几个时辰,都做了些什么?”
二皇子心想皇帝肯定都知道了,这会儿问不过是给他们一个坦白从宽的机会,于是不敢隐瞒,一股脑儿全说了:“儿臣去同三弟玩了一会儿,错过了时间,还请父皇责罚。”
“除了你三弟,还见旁人了没?你三姐呢?”
“三姐身子不适,在屋里休养,儿臣没敢打扰,这一回便没见着。”
安宁也算是皇帝的一块心病儿。从前对这个女儿不太上心,良妃出事后皇帝才真正意识到她的问题。所谓耳濡目染,她自小由良妃养大,性子竟养得和她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自己的女人心机如此深沉,皇帝也有些担心。
幸好这几年安宁表现不错,再没出什么妖蛾子,但要叫皇帝就此放心,似乎还为时过早。
如果他们真的只见了三皇子,倒也罢了。
不过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一点儿不显,依旧一脸肃穆神情。
“今儿这件事,是谁挑的头儿?”
元宝一抬头,刚要认下这罪,二皇子就抢在前头道:“是儿臣的主意。”
“不是的,是我要去的。”
二皇子瞪一眼元宝,叫他别乱说话。
看这架势父皇是肯定要罚的,他这小身子板受得了什么,还是自己来担责任更好。再说他年纪大,本就该劝着弟弟的,没拦着他就是他最大的罪过。
皇帝看他们两个兄友弟恭抢着认罪的模样,不禁好气又好笑。当这是在行封赏呢,还你争我抢的。回头打屁股,一个也逃不掉。
“到底是谁的主意,老实同朕说。若不说实话,回头罚得更重。”
“确实是儿臣的主意。”二皇子咬死不松口,并且悄悄捏了元宝一下,示意他别说话。
元宝到底还小,叫皇帝的话吓着了,也被二哥这样子惊着了,意识到还是闭嘴得好,于是乖乖听他的。
皇帝心里冷哼一声,将他俩这小九九看在心里。
如今好得穿一条裤子,将来别为了他屁股下头那张椅了争得你死我活。这种事情在皇家太常见了,以至于皇帝都不些不信兄弟手足之情了。
不过从今天的表现来看,二皇子还算仗义,他是铁了心要替弟弟担罪责,那皇帝就成全他。
于是两人一个都逃不掉,各被打了十下。不同的是元宝年纪小,打的是手心,二皇子年纪大,被打了屁股。
打得不算太重,不是罚太监的那种大板子,但也够叫二皇子喝一壶的。知薇事后冲皇帝发了好大的脾气,觉得他简直不是人,根本就是个暴君。
“那么小的孩子,打那么多下,您像话吗?”
“不过十下屁股而已,朕小时候也被打过。”
“孩子们又没犯什么大错儿,不过就是到太妃处多玩了会儿,也是带着人过去的,何至于就罚成这样。您要这是这么做,回头叫太妃知道了,还当您给她老人家脸色瞧呢。三皇子怎么了,见就见了,搞得跟洪水猛兽似的,兄弟之间感情好您还嫌弃不成。”
“瞧你火气大的,小有惩戒是为他们两人好。要叫他们知道自己的错处,往后便不会再犯。如今不罚,将来积得大了,便不只是罚那么简单了。”
“那您也别打屁股啊,跟元宝一样,打手心就成了,打了手心难道就记不住了?”
“朕之所以打他屁股,是因为他没说实话。他一心护着弟弟是好,只是用错了方法。今儿个朕打在小二身上,回头元宝肯定难受,搞不好这会儿就赔礼道歉去了。往后他再鲁莽行事便会思量一番,自己挨罚不算,还要连累身边人,他便不会再这么肆意妄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