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153)+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大的米行,每日出入货量大质稳,且各种米面都有,当然相应的为了这份保障,价格会贵一些。同时,大的米行多走大宗买卖,供应大户人家,或是东西市其余的酒肆食肆,很少有陈米留下。

中小型米行,更多是面对小的商户和百姓日用。虽说米面品种不那么全,但价格也会稍微低一点点,而且有时会低价售卖陈米,穷苦人家很愿意买这种陈米。

但陈米是有风险的。

这会子人还不太清楚,米放久了不但会变陈不好吃,有可能还会有黄曲霉或者其它的微生物,有可能就不是陈米而是‘毒大米’了。

不过,虽然没有标准的质检手段,但人们倒也知道些,吃陈米是有风险的。所以大米行为了自身的名声(也为了怕人讹钱),都是从来不对外售卖陈米的。

“你既不能出宫,只托了宦官们出去帮着巡看一二,拿了账簿回来……时日久了,只怕人心易变。便是这个老掌柜是可靠的,谁能保证下一个掌柜也是可靠的?”

若是掌柜的为了挣钱,坏了良心,在正常米里掺了陈米甚至是腐米,一旦吃出了人命,就是大事!

姜沃深以为然:权力失去监管,总会出问题,这是人性。

就算掌柜的不会故意害人,但在完全没有监管端的情况下,只怕也会出现松懈和懒怠。只有极少数‘圣贤之人’,才能在没有外力监管的情况下,自律如一。

姜沃不觉得,自家这个半大不小的米行,能请到这种‘圣贤’心性的掌柜的。

所以还是出手的好,换成‘女医助学金’,姜沃会更安心也更开心。

*

从长安城策马至九成宫不过半日,比马车要快许多。

崔朝是次日午后就到了九成宫,验过鱼符,入内先去东宫拜见,然后去了太史局。

见崔朝过来,还是问起米行的事儿,姜沃很快反应过来:“难道是崔郎家有大的米行?正好生意做到你那里去了?”

见崔朝点头,姜沃笑道:“那更好了。”

跟可信之人交割生意,顿觉麻烦少了,于是将缘故都说与崔朝。

崔朝听了姜沃想出手米行的缘故,以及这份钱财的用处,却没有要买下米行的意思,而是道:“姜太史丞来做我的东家如何?”

姜沃:?

“我来替姜太史丞寻靠谱的掌柜打理铺子,平时也会时不时去铺面上查看账目与生意——你不必再操心这些琐事,我每月会送成账过来——太子殿下的许多私产也都交给我一并管着,也是如此。”

“毕竟你们都在宫里,出入不便,且也有许多要紧事忙。”

“钱的事情,都交给我就好了。”

“若有需要,只管从我这里取钱用。且太史丞不必只卡着自家账目上的钱用,我也颇有家资,若有所需,但凭取用。”

“听姜太史丞之意,对女医很重视。若是将来,太史丞想开单独的女医馆,完全不必再折本出掉米行或者其余铺面。你需要多少现钱,甚至需要什么地段的房舍、家具、药材等物都可以直接告诉我,这些,都是自家的产业,很快就能到位的。”还省了中间门商赚差价。

姜沃:……

你这是颇有家资吗?我这才叫颇有家资好不好,你这叫一条龙产业链啊!

崔朝诚恳道:“在太子殿下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说过,咱们都是自己人不是吗?太史丞不必与我客气了,您在宫里辅佐太子殿下,乃是正事。些许银钱小事,真的,交给我就可以了。”

美人诚恳的的眼神,配上这样的面容,给姜沃晃得下意识点了点头。

见她点头,崔朝就笑了。

而崔朝忽然展颜,让姜沃有点理解了千金博美人一笑的昏君。

不过,这回拿出千金来的是美人自己——

崔朝拿出了一份数额颇大的“借贷契”,上面写着崔朝欠姜沃万贯。

万贯,已经超过了姜沃这几个铺面的市场价。

“这是?”

姜沃倒是知道,大唐已经颇流行这种‘借贷契’,是受到律法保护的。而且‘借贷契’上还会有担保人的姓名,若是欠债人还不上,担保人就得负责还债。

崔朝笑道:“我是想请姜太史丞将铺面都过户给我。这样我更好安排人,也省了我发现有掌柜伙计不老实,还不能即刻就处置了,耽搁要事。”

“但怎么好空口无凭,就让太史丞将父母留下的产业直接过给我。因此我先立一张借贷契,写下欠款与太史丞。保人就是太子殿下。”

“这契约只是个担保,请太史丞放心将铺面过给我。”

“实则还是我代太史丞管着,所得利钱依旧是太史丞的。”

姜沃见他来之前都写好了借贷契,甚至连太子这个保人都请完了,便知他不是客气话,而是真的想为自己分担这一块事务。

正好她也懒得管这些——她的心思全放在太史局,剩下的时间门学习她的权利指南还忙不过来呢。

“既如此,外头的事,就拜托崔郎了。”

崔朝笑意明朗:“就请太史丞有空的时候,写过户的文契与我就是了。”

说着还特别贴心给了姜沃一份模版。

姜沃直接开写,边写边不由问:“鸿胪寺不忙吗?崔郎如何能管得了这么多产业?”

她是真的好奇,便是崔朝有父母产业里留下,他家这一脉用了多年的可靠人,但他管着这么多铺子,既然要管的仔细,光查账就是很大的工作量啊,他难道每天熬夜看账目啊?

崔朝莞尔:“我在鸿胪寺,每日也会看账。”

姜沃:??摸鱼啊!

你们鸿胪寺怎么回事啊!

再问,才知道不是鸿胪寺的缘故,而是崔朝官职的缘故:鸿胪寺正卿直接掌管‘典客’‘司仪’两个署,其管事者为鸿胪寺丞。

如今崔朝便是典客署的丞。

与姜沃的官职一般,人人都可称崔朝一声典客丞,但他名声在外,还是唤他崔郎的人多。

而典客署的公务,就是负责接待送迎外邦首领,同时为他们预备宴享。

除了年节下,外邦首领入长安的其实不多。就算有,他也只负责带领下属的典客、宾仆迎接一下,然后设宴即可。

有人说,做中层领导是最舒服的,真正的大事,上头有大领导做主,而具体细致的工作,又有下面的员工分着做了。

崔朝的工作,就相当于那种办公室里,负责出席镇场面的领导,平时摸鱼的时间门大把大把的。

姜沃懂了:她在太史局拼命背书、学卦象、数算,不停地卷工作。

而崔朝在鸿胪寺的工作:负责定什么时候设宴,以及出席宴会展示美貌,然后平日美美摸鱼。

姜沃:慕了,调我去鸿胪寺吧。

第56章 听诊器

九成宫东宫。

李治有些头疼。

他挥手让宫人都退下,只留了两人。

“今日咱们好好说说话吧。”他对面坐着的是脸上带了些委屈之色的太子妃王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