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156)+番外
大唐完全没有橡胶这个概念、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连听诊器上那根橡胶管都做不出来,何况是标准化听诊器。所以系统给的医书里,没有这种现代医疗器具。
但她其实可以靠自己做出‘医生之笛’。
*
姜沃是被李师父点回来的:“怎么走神了?困了吗?”
她转头问曾亲手改造过浑天仪的李淳风,眨眨眼道:“不困——师父,我有一物,想请您帮我看一看。”
李淳风点头:“拿来吧。”
姜沃:“我才刚想到,等我回去做个最基本款,就拿来给师傅看。”
李淳风颇为警惕,但警惕中分明又带了点期待:“是新的炊具吗?”说完似乎被自己说饿了,转头问袁天罡:“袁师饿不饿,我去弄点吃的吧。”
一直在旁边晒星星的袁天罡立刻坐起来:“好啊!”
姜沃:……
下回吧,下回把挂炉烤鸭给师父描述一下。
反正炼丹房都改成厨房了,也不差多加个挂炉用来烤鸭了。
*
于是下了夜班,姜沃没有如常补眠,而是寻人要了许多长短粗细不一的竹子来。
她觉得现代听诊器都做的标准化长度,一定是经过试验的,是最方便声音传导过来的长度。她就照着差不多长短的挑了许多竹子。
媚娘进门的时候,就见姜沃在摆弄一根竹管,竹管两头粗细略有不同。只见姜沃还特别认真把竹管的一头贴在桌子上,以手轻叩桌面,然后侧耳去听。
“这是做什么呢?”
媚娘走近后,才发现桌上不只有一根竹管,而是堆了几十根。
姜沃就拉她坐下:“姐姐别动,让我听一听。”
她先起身把门关上,尽可能隔绝了外面的杂音,然后开始把各种竹子放在媚娘胸口处听。
先是判断出竹管粗的那一头搁在人身上听得更清晰后,姜沃又开始换不同的粗细长短来听。
然后按照听到声音的清晰度标注出来。
媚娘虽没看明白,但也只由着她摆弄。
因看出来她是在凝神听什么声音,媚娘就连话都不说,一直安静坐着。
直到姜沃都试验完,媚娘才笑道:“你是不是又梦见什么了?”
“这回真的是个好东西!等做出来给姐姐一个!”
下晌,她带着许多竹管出门:“姐姐今晚还是不用等我,还得去观星台。”
其实这一晚,师徒三人并没有务正业,观测星辰。而是都在研究,怎么样才能把声音更清晰地传到耳中。
李淳风现场开始改造竹管。姜沃提意见把一头嵌入金属块也被李淳风接纳,他不但去拿了铜片、铁片等金属,还拿了石片、玉片等石料,挨个试验过去。
袁天罡被他们两个人轮流当成实验体来听心跳,后半夜都麻了,对李淳风道:“能不能换我听听你?我这被听的也不能动,也不能说话,是要憋坏老人家了。”
一夜过去,师徒三人最终将范围缩小到四张图纸,李淳风惯了昼伏夜出,倒是神采奕奕,很是满意点头道:“还要将作监好生做几个模具出来,将这些接口处的缝隙都彻底封死,才好知道到底哪一个传的音最清晰。”
毕竟他今夜只是粗做,不够精细,判断不出来最佳款。
手工大佬李淳风兴致勃勃说完,没有得到应和,转眼就见到袁天罡和姜沃都睡眼惺忪。
没办法,原来哪怕是夜里观星,其实也没有通宵达旦的,基本后半夜就可以去值房眠一眠。
这回却是结结实实一直忙到天边泛起鱼肚白,中间别说吃饭了,连水都没喝一口。
姜沃望着天边微光,想起那句著名的话:你见过凌晨四点的京城吗?
我最近见得太多了。
*
将作监的动作很快,姜沃送过去图纸不过三日,就有将作监的小宦官跑腿过来,说是几个‘笛子’都做好了,请姜太史丞亲自过去看一眼,若有微瑕,能够现场就改了。
这日傍晚。
媚娘见姜沃捧了几个匣子回来,好奇道:“这就是你说的‘听诊器’?”
姜沃取出最上面的一个递给媚娘:“姐姐听一听我的心跳声。”说着将金属端放在自己的左侧心口,媚娘则将耳朵放在木管的另一侧。
清晰的声音穿过来,媚娘握着木管,微有些错愕的抬头:人的心跳声,原来可以这么响吗?
姜沃哪怕已经听过了,此时也忍不住也取过一只‘听诊器’来,听媚娘的心跳。
门窗未关,在夏日的啾啾蝉鸣中,她还是清晰的听到了——
“咚-咚-咚-”
健康的、规律的、有力的心跳声,代表着一颗心脏在良好运转着,是生命的声音。
这真是世上最动听的声音了。
第57章 上朝
六月底,尚药局每位大夫的药箱中,都多了一柄‘听诊器’。
“倒真是不一样。”
二凤皇帝把手里的听诊器放下,太医令蒋季琬就带了两位宦官下去——这是如今太医署的两位珍贵‘案例’,一个人天生心跳的快,有时候还乱跳两下,另一个则是多年有肺病,用听诊器能很明显听到一种,胸膛似乎是哮鸣的声音。
皇帝拿到听诊器后,听了身边人的心脏与肺腑,觉得并无太大差别,太医令就将这两人带了来。
因为是陛下来听,那位天生心跳快且不齐的宦官,紧张地症状越发明显,皇帝听了没两息,都怕他跳出毛病来,连忙让他先退到一边去缓着去了。
*
“姜太史丞。”
姜沃起身相迎:“英国公。”
李勣很随意道:“不必这么客气,我今日过来,是替先生带给你这个。”他拿出孙思邈写的《听诊方略一》。
姜沃接过来:“先生这就写成了一卷?好辛苦。”
李勣手里也拿着一柄听诊器,颔首笑道:“先生一见此器,实在高兴的很——别说先生,连我这些日子也是随身就带着这听诊器,府中与兵部上下都被我听了个遍。”凡是心向医道之人,骤然得了此器,如何忍得住。
李勣现在就是见了谁咳两声,都想拿出听诊器来给人家听一下。
以至于现在兵部上下一片整肃,那真是一声咳嗽不闻。
“先生的《千金方》和正在新修的《医典》,也要加上这听诊方略了。”
他此时说话的语气,较之初见,已经熟稔许多。
此时替孙思邈捎了一份《听诊方略》后,还很随和亲切地与姜沃说了一声:“既如此,姜太史丞,明儿朝上见。”
*
没错,朝上见。
二凤皇帝试用听诊器的那日,不光太医令在,太子、李淳风和姜沃也在。
等太医令下去后,二凤皇帝依旧赏罚分明地夸了姜沃几句,并赏下绢五百匹。
姜沃正在边谢恩边听系统里新入账的权力之筹时,皇帝忽然冷不丁问道:“朕昨日看李卿推算的历法,那今岁定日是岁星去日度十四?”
皇帝忽然问起历法,姜沃下意识就答了:“是,太白去日十一,镇星、辰星去日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