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259)+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正如去岁,江夏王李道宗等宗亲,也未及过年,就按太尉的要求不得不离开长安去向各自的流放地。

这风水轮流转,也实在是,转的太快了些。

再不灵醒的朝臣,也感觉出了朝堂已经变成了壁垒分明的阵营。

大多数臣子,就像丛林中大部分的小兽一般,躲避起这场狂风骤雨——虽依旧不敢站在太尉的对立面,但也不会再如从前一样,太尉进言上书,他们纷纷跟上生怕落后。

现在,是生怕被太尉看到。

因而,年后上书为褚遂良求情的朝臣寥寥无几。

且就算是上了奏疏,皇帝不批复,他们也就罢了,甚至心内还觉得庆幸——正好太尉的面子也给过了,他们也不是没按太尉要求上书,只是皇帝不允罢了。

唯一坚持上书为褚遂良求情的重臣便是侍中韩瑗。

三日连上三道奏疏,皇帝依旧不理不睬。

韩瑗下一道奏疏便是‘上表辞官请归乡野’。

这道奏疏皇帝理会了——左授韩瑗振州刺史。

姜沃对着舆图查了下:韩侍中去了三亚啊。

*

正月初五。

长安城。

燕国公府。

于志宁难以入眠,扶仗而起,立于冬日院中。

先帝朝时,他是黎阳县公,当今登基因辅政之臣,晋为燕国公。

偌大府邸,数代家族。

他看的分明,儿孙皆无宰辅才,他也从未想过将他们向上推。

于志宁望着院中些微雪白积雪,眼前却想起立政殿那片触目惊心的赤红,与滚到自己靴旁的朱笔。

又想起年前与自己有过片刻私谈的英国公。

他长叹一声。

*

初八,燕国公于志宁上表,以年老为由请解侍中职,再请致仕。

帝准。

恩加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散阶。

*

永徽五年,正月十二。

皇帝正在对着朝臣名册,勾选可奉诏入宫,列席元宵灯会的朝臣。

比起去岁,又少了数人。

褚遂良贬爱州。

韩瑗贬振州。

于志宁表请致仕。

柳奭收监于大理寺。

崔、卢等世家朝臣,一时俱不敢言。

皇帝搁下朱笔。

朕在朝上,曾经觉得孤立无援。

此时此刻,不知舅舅你有没有同样的感觉?!

第102章 废后

永徽五年的元宵灯会。

姜沃再次得到了一盏御赐兔子宫灯。

将宫灯提在手里时,她才忆起,又是一个兔年到了。

转眼,一旬十二载已过——贞观十六年,她第一次参加元宵灯会,就曾得到先帝赏赐的一盏兔灯。

*

回至姜府,姜沃将两盏宫灯挂在一处。

十二年前先帝所赐宫灯,外头绷着的绢布已经旧成了一种略显暗淡的黄色。唯有兔子眼睛处用的朱砂石依旧鲜红。

今岁皇帝赏赐的这一盏,更加精巧华贵,兔眼是红色碧玺镶嵌而成的。

“当年元宵灯会上,升之写了一首诗——”姜沃听到背后有脚步声走近,知道是崔朝,头也不回轻声道:“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对景想起此句,颇多感慨。

听到背后稚子笑声,姜沃才转身,看到小公主时面上不由就笑了:“安安。”

她伸出手。

小公主被裹在大红色锦袄中,头上戴了媚娘亲手做的兔兔帽。

是个粉雕玉琢又格外爱笑的小姑娘。

“公主愿意出门看景,不愿意总呆在屋里。尤其现在院中廊下都是彩灯,出来看到灯,她便会笑。”崔朝温声解释了一句冬日抱孩子出门的缘故。

姜沃就抱着小公主,指给她看两盏相隔十二载的兔子宫灯。

*

直到把小公主哄睡了,两人才坐到院中树下。

守着围炉,温热酒备小菜,边赏灯边闲聊——

也算不得闲聊,该算是正聊。

姜沃抱着手炉道:“昨日三司上书‘柳奭谋逆案’审毕,已然封了卷宗送到御前了。”

崔朝拿了一支黄铜钳慢慢拨炭火,时不时会有火光亮一下,映在他的面容上。

他抬头一笑:“是,此案一结,朝上又有新事。”

陛下必要废后。

崔朝道:“这不,我就躲出来了——今年寻我的人实在太多,族长天天堵我,像是守着草窟堵兔子似的。”

姜沃忍不住伸手捏了捏兔子的脸颊。

然后继续若无其事说正事:“崔尚书还在举棋不定?”

崔朝道:“应当是颇为煎熬,尤其是年后陛下下了这几道旨意后。”

年后,皇帝不光只大手笔公费请褚遂良等人去边疆单程游——贬官外还有不少升官旨意。

昨日结案后,皇帝下旨,将首告柳奭的御史崔义玄,从御史中丞升至从三品御史大夫,直接接手了御史台。

大理寺丞侯善业升为大理寺少卿。

而比这更早的,还有许敬宗、李义府等人的升迁。

帝心所向可见一斑。

尤其许敬宗如今可是接了‘拥有三亚新户口’韩瑗的职缺,做了门下省侍中,正式位列宰辅。

同样做了多年兵部尚书,也想进宰辅队伍的崔族长如何不急?

姜沃以手托腮:“就以崔尚书这几年行事,若再跟着太尉走下去,于废后事上跟陛下争一争——还在想做宰辅?做梦更快些。”

崔朝递给她一盏热酒:“应当不会。我瞧族长有效仿于相之意。”

姜沃抿了一口:“也好。”

于相这一退,实在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与她设想中的一致,许多世家朝臣,也望风而退。

不需要他们站出来支持,但实在需要他们不聚众反对,毕竟——

“其实走到这一步,废后基本已成定局,难处倒是在……立后上。”

后位空缺后,才会是一场新的大风波。

明眼的臣子,自然看得出皇帝属意武宸妃。

但,反对者必有,他们也一定早准备好了‘武宸妃不能为后’种种理由。

姜沃算了算:“后日是大朝会。陛下应当会在大朝会上明诏对柳奭的和魏国公府的处置。”

“明日我进宫一趟。”

崔朝闻言就伸手拿掉了她手里的酒盏,笑容在灯下如珠玉明光:“那少喝点。”

**

皇城。

掖庭马球场。

媚娘与姜沃正在看女卫的训兵。

“你如今射箭练得如何了?”媚娘转头笑道:“我可提前给你透信儿——今岁端午,皇帝要行百官射粽大比。”

姜沃谢过考官提前透题,准备开春加练。

两人站在窗前说起废后之事。

“今岁内外命妇入宫,各有肚肠。”这是媚娘过的最忙的一个新岁。

皇后禁足,宸妃掌宫事,设宴待内外命妇。

“真是见了千人千面。”媚娘道:“与我说什么的都有——有从我这儿试探陛下废后心意的;有‘好心劝说’让我为了名声考量,谏陛下勿废后的;还有些看上去比我还着急,道既然王家柳家出事,就该早废后,免得夜长梦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