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274)+番外
姜沃仰头看着蜀地晴空如碧,听他说完了这番话。
转头笑道:“这一回来蜀中,我想通了。”
原来,她总觉得自己心中背负着跟别人不一样的想法。
所以有些事,总想都担在自己身上。
经过昨夜,除了将来传承外,她又想起了一句话——
崔朝就见她带着无尽崇敬神色道:“有一位伟人说过‘最关键的问题是,分清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
只要他们这个漫长阶段的目的是一致的。
姜沃转头看向崔朝:“以后,我大概要让你做许多事了。”
崔朝见她眼底清亮光泽如冰霜消融后,春光里映着日色的水面,轻声道:“这一天,我等了很久了。”
**
姜沃回到长安后,才晓得帝后并不在皇城内,而是去九成宫避暑了。
她稍一思索也就明白。
九成宫更清净。
她就也往九成宫去。
帝后二人本以为会见到一个伤感憔悴之人,都已经预备好生安慰她,甚至把一对儿女都提前抱了来,准备让稚子安抚人心。
见到姜沃后,倒是放心许多。
虽然有袁仙师故去事,又是夏日入蜀奔波一回,但瞧着,她除了消瘦一些外,精神还好。
姜沃入内见过帝后。
还未行完常礼,就见媚娘怀里的安安,已经对她伸手,口中还往外蹦着单独的词:“姨姨。”
皇帝笑道:“这孩子记性真好,都快一月未见了,竟然还记得。”
媚娘则把小公主递过去:“好,找姨母吧。”
姜沃到九成宫后,已经先换过了衣裳才来,此时就伸手接过安安。
然后认真与被乳娘抱着的李弘打招呼:“弘儿好。”
李弘很快就要两岁了,吐字就清楚多了,他也常见姜沃,就慢慢说道:“姨母好。”
媚娘在旁笑道:“弘儿倒是个慢性子。”
叙过一路行程与家常事,姜沃就一顿。
媚娘便知她还有正事要说,就让乳娘把两个孩子都抱走了。
*
姜沃先说起,大公子也前往祭了袁师父。
皇帝一听也略带了几分诧异:“朕是吩咐过亲卫,不要把大哥当成犯人拘押着不许出门。”
“但听亲卫说,大哥也从未出过万岭谷。”
之后又连问了几句兄长身体如何,气色如何的话。
姜沃都一一答了。
又道:“臣与大公子谈了许久——相谈的这件事,臣觉得该尽快禀明陛下。”
见皇帝颔首,姜沃立刻取出两份数据详实的奏疏来。
回程的船上,她也不‘飘零久’了,而是一直在奋笔疾书写奏疏。
在船上拟初稿时她用的是系统里的数据,回来后,还抓着崔朝一起熬夜,与史书上对了对。
第二日就拿来给帝后二人看了。
皇帝先是大略一看,就道:“这是……历朝历代的户籍数目?”
“是。”
姜沃与帝后二人再次说起了人口陷阱。
这次她说的更加详细——
生存资源增长的速度,是远远赶不上正常情况下人口繁衍增长速度的。
而自然界的残酷就在于,当生物的数量超过生存资源,必然会带来残酷的‘洗牌’。
将生物数量残酷地清洗到生存资源可负担的红线之下。
最常见的方式,就是……战火。
不比跟李承乾说起此事时,两人多半从理论上来探讨。
这次姜沃是从实际数据与帝后道:“自秦以来,历朝历代中华人口,皆未超过六千万。”
其实此时朝廷统计的多不是具体人口,而是户籍。
姜沃也是为了更直观,把户籍换成了人口数。
“据汉地理志可见,汉平帝时期,人口约五千七百万。”姜沃拿过另一份奏疏来。
她特意分成两份来写,正为了此时放在一起对比看。
“平帝年间人口到了六千万的边缘,接着就到了新莽年间爆发绿林赤眉起义,战火连天,待光武帝刘秀建东汉,重新厘清户籍时,人口只剩……两千多万了。”
百姓折损一半还多。
“再有,东汉末年,桓帝灵帝年间,人口也是养至近六千万,之后就爆发了黄巾起义。”
直接就‘苍天已死黄天当立’了,迎来了大名鼎鼎的三国时期。
她的目光落在令人惊心的数字上:“魏蜀吴年间……三国相加人口只有不到一千万。”
东汉末年,‘十户九空’并不是一句虚词。
她的情绪已经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惊痛过了,此时还算平静,倒是皇帝与媚娘,眉头越皱越紧。
“再有隋大业年间……”
这个不必姜沃说完,皇帝本就谙熟于心:“隋末近九百万户,乱世后到高祖武德年间,厘清户籍,只有……二百多万户。”
姜沃叹息道:“陛下,臣知道,这些战火,一定有朝廷极大的过失。汉末隋末,朝堂腐朽。”
她看着眼前帝后二人:“但人口增长和粮食增长不匹配,以至于粮米不足,百姓养不活自己而变成流民乱民,活不下去只能拼命,亦是战乱起因。”
人口太多,资源有限,本就不可避免内卷。
再加上朝廷腐朽土地兼并,那就是烈火遇到热油。
不可避免会炸开。
姜沃想起了安史之乱。
除了李隆基前后水平差别极大的执政外,开元天宝年间,六七千万的人口与越演越烈的土地兼并,大唐本身也摇摇欲坠,繁华背后亦是深渊。
若是那时候天降太宗一般的帝王,或许……
姜沃按下这些思绪不去想。
而是拿出了第三份奏疏。
“户部每年会向陛下回禀一年增长的户籍。”
不管是对总管天下户籍的户部来说,还是对各州官员来说,治下人口增长,都是妥妥的功绩。
“臣还记得,这些年进户是越来越快的。”
皇帝脸色已经彻底凝重下来。
不用听完,他已经明白了姜沃的意思。
他看向姜沃推算过结果的奏疏——太史局出身,果然数算学的好。
若是按如今大唐的繁荣与进户之快,只怕几十年后,大唐的人口,也会到达汉朝人口最多的五六千万。
那时候,大唐的土地和粮食,还能养活这么多百姓吗?若是再有世家门阀损国肥私,侵吞土地……
皇帝此时的想法,便正如那一夜,姜沃与李承乾商议后的想法一致。
真想‘劫富济贫’,让贪吃了这些年的世家门阀,把吃了的吐出来啊!
当然,人吃都吃了,吐是不可能主动吐的。
只能放血。
皇帝的手按在几封奏疏上。
“姜卿之奏,朕会再好好思量!”
他心中甚是震动。
媚娘亦如此,她已经开始走到架子前,去寻姜沃在奏疏上注明的数本史书。
姜沃见帝后,已经投身于‘人口陷阱’研究中,就暂且告退。
下次再回禀良种之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