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12)+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我才知道,世上总有更大的船。”

“就像我原来以为,不会有比掖庭和皇城更大的地方了。现在却见到了大海。”

“姜侍郎。吉州港口一年能造数百艘战船。我就站在岸边看啊,看战船高巍首尾相连,却怎么也看不到头——听港口上的老船工道,这战船能够绵延数十里大海。”

“我就想起您曾经讲给我听,当年先帝征高句丽,水陆两军并进。”

“应当就是这样的海船,挂着大唐的军旗,浩浩荡荡开出海面吧。”

姜沃不由闭了闭眼。

从吴英的描述中,也能想到战船齐出,云帆辽海连樯挟橹的景象。

也感受到,吴英对于海洋和船只,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果然,吴英下面写道:“我已经开始跟着老船工学着怎样驾驭船只了。”

“侍郎,不,您从前说过,我可以叫您一声姜师。”但之前在长安,吴英从来守着亲卫的身份,未曾唤过。

“姜师,我有时候想,有生之年,我或许也能操驾一回战船呢。”

“又及,椰壳乃亲手所雕。雕坏数十方有一可入目者。”

“吴英拜上。”

姜沃欣而含笑。

她知道为何吴英会雕一个‘风浪中海船’的椰壳送她了。

是份奇特的拜师礼啊。

*

姜沃又一一看过师父的信件。

终于,在拿起最后一封书信时,摸到了里面除了信纸,还另有几支条状物。

姜沃猜到是什么了。

她打开信封,小心地倒过来。

几支晒干了的金黄色稻穗,落在她掌心。

比起她曾在司农寺见过的水稻。

这几支稻穗,穗长而无芒。

占城稻。

稻穗已经晒干了,在掌心轻飘飘的,若无物。

然姜沃却觉得,托着的是重若千钧之物。

**

贞观殿。

姜沃到的时候,帝后正在看李淳风的奏疏。

这封奏疏也是到了长安,才转到洛阳宫。

皇帝神色很喜悦。

见了她笑道:“姜卿也知此佳讯了?”

皇帝看上去气色好多了,姜沃也看的心下稍宽。

无论从多年君臣情分,还是作为曾经的病人来说,她都不愿见人被病症如此折磨。

皇帝的风疾,与先帝的病症一般,最怕夏日。

而且……最初发作的年纪,也与先帝仿佛。

今岁在整理贞观元年‘裁官事’时,姜沃也接触到许多贞观元年的先帝朱批与诏令。

之前秦王府时如何,不可得知。

但就在贞观元年,先帝已然下过欲修整行宫的诏令,其中便道:“朕有气疾,暑辄顿剧。”[1]

以贞观元年的百废待兴,国库空虚,二凤皇帝依旧想要修行宫避暑,可见此病症实苦于夏日。

而那时……先帝也还不到三十岁。

正如此时的皇帝。

姜沃眼见今岁自夏日以来,哪怕头痛目眩没有发作起来,皇帝看起来气色也总不甚好。

且此症实乃生来所带之病,当年孙思邈诊先帝,也只能配药缓解症候,又屡次嘱咐若是‘忧劳烦结’便会风疾弥时,迁延不愈。

今日大约是心情好,皇帝的气色看起来好多了。

在姜沃递上一支稻穗后,皇帝心情更好,连声嘱咐程望山去将随奏疏而来的木匣拿过来。

李淳风给皇帝进上的是一箱干稻穗。

姜沃听皇帝道:“待年底回长安后,朕往昭陵祭拜父皇,也将此良种奉上灵前。”

晒干的稻穗和麦穗,都能放很久。

姜沃记得原先见过有人以干稻穗插瓶,比起花卉来另有意趣。

她提起后,媚娘就从多宝阁上拿下一只润白玉瓶。

皇帝亲手挑选出一支他觉得最好看的干稻穗,插在白玉瓶中。

之后道:“朕知育种事,并非一两年之功。”

“朕已然下诏,厚赏此番随行爱州的司农寺‘育种计史’和田农的家眷。”

皇帝伸手轻轻拨了拨垂头的稻穗:“到时候,他们每育出一种,朕便往里插一支新的稻穗。”

他抬头笑道:“媚娘,你可得把这个玉瓶给朕留好了。”

媚娘莞尔:“好。”

*

待尚药局的御奉亲来送药,姜沃就告退,让皇帝服药安歇。

门口的宫女将她引到后殿去。

安安正在后殿写字。

见了她笑道:“姨母!”

然后先好好搁下笔,免得墨点落在纸上。然后才跳下椅子奔过来。

姜沃正好弯腰,将她接在怀里。

“等安安晚上回家,姨母送你一盏灯。”

两人正说话,就见媚娘进门,笑道:“什么灯?”

姜沃回首:“也有姐姐的。”

然后放下安安,递上嘉禾的信。

见媚娘坐下来看信,安安就来到母后身边,依偎在她膝旁。而媚娘也就一手拿着信,一手揽着女儿。

媚娘看文字向来很快,她读完后,很自然递给姜沃,笑道:“还记得你问我给她起什么名字的旧事吗?”

姜沃颔首。

嘉禾。

媚娘是从掖庭的风雨中,捡到这个孩子,取名嘉禾。

姜沃接过信看完——嘉禾此时正在跟着司农寺的育种计史,学农事。

正如其名。

“甘露降,风雨时,嘉禾兴。”

*

五月二十五日黄昏。

姜沃封好要送往长安给王神玉的信。

这是一封极厚的信,以至于姜沃换了一枚最大的信封才能装下。

里面详细整理了她与裴行俭定下‘资考制’的最终细则条款——

便于王神玉面对长安城里各路人马的狂轰乱炸的询问。

之后,姜沃便去向王老尚书请假。

明日是安安的生辰。

王老尚书准了假,笑道:“你都几个休沐未休了?端午也未歇着吧。等下月彻底定下此事,贴出公文发了邸报,你与小裴便轮着歇一歇去。”

*

夏日黄昏。

姜沃踏着一地碎金似的夕阳,回到了洛阳城姜宅。

说来……姜沃觉得跟从前的魏王李泰,还是很有几分缘分的。

她在京城中的侍郎宅,就是先帝赐给李泰的宅子改造的,在洛阳城这座姜宅,也是如此。

不过,姜沃自从见了皇帝连‘无官职’的舅舅都要卷起来后,深深怀疑,皇帝将这座改造过的‘前魏王宅’赐给她,说不定只是因为这座宅子离皇城最近,方便她省去路上的时间,更好的加班。

尤其是,近来皇帝也赐了裴行俭一座洛阳宅,让两人成为邻居后,姜沃觉得自己的猜想更靠谱了。

绝非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姜沃领着安安的手,一路穿过廊下。

院中种着高大的梧桐,与丛丛修竹,掩去大半暑热。

走至屋门口,就正好遇到崔朝出来,笑问道:“今日天儿热,吃槐叶冷淘如何?”

槐叶冷淘,是竹叶般淡绿色的冷面,盛在白瓷碗中,顿生清凉之意。

面上还码着新鲜的烫过的青菜与现炒的肉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