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39)+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若是如此,就会像高句丽一样,哪怕被打下来,这些年也一直叛乱不断。

而之前的宗属关系,甚至还允许属国来大唐学习先进文化技术,以丰本国。

这相当于给予了他们属国的优待,但他们又不履行属国的义务——如此这般赔本买卖,姜沃觉得实在是不划算啊!

治理的经验是要不断通过实践积累的。

因此,姜沃提出,以‘新罗’和‘倭国’这两个属国,作为‘一类(应统且治之)属国’的试点地,推行下新的,以大唐根本利益为核心的‘宗属关系’。

**

皇帝再次布置作业——五品以上朝臣都要写策论,群策群力。

而姜沃很多时候都在感慨:比起朝上这些腹黑老狐狸,她这个人,真是善良、正直、温和的五好官员!

比如姜沃想的法子,是在当地设置‘都尉’‘译令’等官职,能够了解属国内部的政治经济,以及王权更迭等大的国家变化。

再比如编当地民数,统计户籍,又或是让属国行大唐律法等‘正经统治’法。

而朝上那些老狐狸,一出手就是类似于‘送子弟入质’的卡脖子政策。且还不只要求王族子弟入质。他们听说新罗和倭国,都有历代为官的大家族后,就决定:来,把这些人家的子弟也送进大唐来,族均一个进修学习的机会。

有子孙在唐朝做人质,想叛唐的时候,是不是得掂量一下?

还有提出‘君王亲朝’的——不要每次都派个使团来就完了,为表属国的忠心,君王每三年亲自朝贺一次不过分吧?

令属国君王亲朝,也是为了震慑和敲打:若是私下谋划着什么的君王,如何敢应诏亲自入唐朝贺?

姜沃听着这些老狐狸在朝上,

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如何更好地掐住属国的七寸,好令其心身服心服。

心道:啊,你们政治家真可怕,心真黑!

完全忘记了,自己才是提出‘新宗属关系’,以及一类属国二类属国的人。

*

此番朝论,最终形成了‘一类属国’的十二条例。

公文是九月里送到原百济,现大唐熊津都督府的。

其中关于建立属国‘都尉府’,安排朝臣等吏部工作的条例,共有五条。

于是原本打算十一月份跟着师父一起回国的裴行俭,因身为吏部侍郎,被迫留在异国他乡加班。

日常坐船辗转于新罗与倭国。

连大唐新岁那日,都是在新罗过的。

最要紧的是,吃的还不好。

饶是裴行俭武将出身,平素不怎么讲究衣食住行。但过年都没吃上顿好的,还是不免有点委屈。

颇觉月是故乡明。

至今年二月,新罗与倭国的‘都尉府’初见雏形,裴行俭方还。

结果一进门,就看到让自己异国漂流过年的‘元凶’,悠哉如云,坐在山茶花下,还带笑问自己为何‘缺值一年余。’

裴行俭长叹:唉,这世道人心,怎么变成这样了?!

第138章 安安的功课

二月的天,春寒料峭。

姜沃从马车上下来时,只见天边乌压压的云。想来今夜不是下雨就是下雪。

她刚进门,便与臂弯搭着一件披风的陶枳遇上。

“姑姑。”姜沃上前道:“这么冷,姑姑何必出来接我?”

陶枳将厚绒披风给她披上,好似姜沃还是二十多年前的小姑娘一样,总要提醒她多穿一些:“春捂秋冻,我瞧着变天了,就顺手拿了件厚衣裳出来。”

说完后,陶枳又自己笑着摇头道:“人老了,总是爱多操心多唠叨。”

姜沃微微抿唇,没有说话。只是把从马车上带下来的手炉,塞到姑姑手里。

姜沃还记得,安安满月后,她把安安从宫里抱走。

也是那一年,姑姑从宫正司离开,出宫来陪着她一起照顾安安。

一晃已经九年过去了。

当年姑姑感叹一句自己老了,姜沃立刻就能发自内心反驳,说姑姑根本不老。

可现在……其实陶枳的身体一直不错,平素也注重保养,外貌其实并不老。只是人老去,并不一定是外貌最明显,而是会在不经意间露出一些上了年纪的神态和举止。

最是人间留不住。

*

庭院廊下放着不少箱笼——

今年二月贡举后,圣驾要再巡东都洛阳。

定期半载。

姜沃和崔朝都已经定了是随驾洛阳的,故而行装就得早早收拾起来,免得临了儿忙不过来落下什么。

但此时,姜沃看着廊下的箱笼,想起的却是宫中事:这一次圣驾巡东都,太子留在长安监国。

太子,已经十岁了。

*

就在今年正月,太子还给皇帝奉上一套东宫编纂的书。

两年前,太子上禀皇帝,想要采古今文集中的精妙词句,按类别以分,修成书籍传世。

皇帝便指了侍中许敬宗、礼部尚书许圉师、中书侍郎上官仪(李义府被贬后,上官仪提任中书侍郎)等人,辅太子编篡此书。

龙朔元年,此书勒成,共五百卷。

书名也如其内摘录的无数英词丽句一样优美,名为《瑶山玉彩》。

皇帝嘉奖太子后,太子又为许敬宗等编书的朝臣请赏,皇帝亦从太子言,各有所赐。

太子聪颖好文,礼贤朝臣之名为朝野称颂。

**

姜沃进门的时候,就见安安正在窗边读书。因太投入,甚至连她进门都没听见。

“何不试以臣为属国之官,以主匈奴……德可远施,威可远加。”[1]

声如珠玉落于盘。

还是姜沃的手轻轻按在她面前的书页上,安安才抬头。

九岁的小小少女,脸上露出一点明亮轻快的笑:“姨母回来了。”

这样的笑容,映着外头阴沉沉的天空,越发显得清亮。

姜沃没有被这样的笑容迷惑,坚决无情地抽走了她的书,然声音却是不自知的温和:“又忘记了?黄昏时分看书对眼睛不好。”

安安任由书被抽走,笑道:“母后说起过,当年姨母也是这样与她说的。至今,到了黄昏时分,母后都会停了笔墨。”

姜沃把安安方才在念的书,扣在桌上。

是西汉贾谊的《治安策》。

此文被誉为西汉第一雄文,一文写尽汉文帝年间,天下诸多初显露、或是还深埋不显的社会弊端,并提出了许多政治构架。

就比如‘属国论’。

其实姜沃关于属国置官的想法,也基本是脱影于贾谊的‘属国置都尉、丞、侯等官职’的框架理论,目的也与贾谊向汉文帝提出的‘德可远施,威可远加’一致。

只是汉文帝的时候国力尚且不够,并不能实行贾谊将匈奴变为‘属国’的设想。

到了汉武帝时期,才终实现置属国。

这一篇正是安安近来在通读的功课。

姜沃的系统教材里,还有不少历代帝王将相对贾谊《治安策》的批注。

有些后世帝王,姜沃只能在心底对他们说声对不起,匿去其姓名摘录下来,交给安安——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思想碰撞,也可以让安安更立体地看这篇《治安策》,毕竟兼听则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