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53)+番外
姜沃点了一下她最想买的一本《神奇的建筑材料——水泥与混凝土》。系统就友情提示:客户是否具备相应的化学知识?了解生石灰、熟石灰的制备与风险?是否了解醋酸钙硅酸盐的制备和替代?是否具备水淬矿渣技术……后面还有一长串。
姜沃:啊,她的化学知识,离开高中一年后,基本就停留在只能背出三酸两碱是什么的水平了。
姜沃捧着瓷杯喝了一口茶,目光不由又移到桌上的琉璃杯上——崔朝换了热茶后,连杯子都给她换过了,因此时的琉璃杯是不耐热很容易炸掉的。
而古代所谓的琉璃杯,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土法烧制出来的有色玻璃,质地很脆,价格极其昂贵。
姜沃又点了点系统里一本《古代的奢侈品:玻璃的制造》。
作为现代人,住过窗明几净的玻璃窗屋子,在古代屋舍里办公是真的难受。尤其是屋舍大了后,远离窗子的地方,必须要点蜡烛才能看清。且玻璃的妙用也不止于建筑,还可以做镜子等许多工业品。
许多穿越人士不都是靠玻璃发家致富的吗?
且姜沃原以为玻璃的制作是最简单的:原料就是石英(二氧化硅)和纯碱嘛。
然而姜沃点了点这本指南后,系统再次友情提示:检测到该时代已经具备土法炼制玻璃。如客户想要制作现代玻璃——请问是否了解纯碱的制备法?请问客户是否具备‘石灰窑(产二氧化碳)、焦炉气(氨气)、饱和食盐水的制备、除硫法……’等前置化工知识与器具?
姜沃当时就关上了提示页面:师父,别念了。是我僭越了。
而她亲爱的客服小爱同学还给她补了一刀:“姜老板,您知道一个有趣的小知识吗?”
姜沃:?
小爱同学声音一如既往很活泼:“现代建筑用的玻璃,就是您走在大街上最常见的那种平板状的透明平整大玻璃,百分之九十都是浮法玻璃。”
“而您的祖国,是在1971年,才突破西方的技术封锁,真正研发了能够生产浮法玻璃的生产线。而且这条生产线能运作,需要大量燃料和电力的支持。”
姜沃还真是吃了一惊:她没想到前世随处可见的现代玻璃,竟然这么晚才建成生产线,还是在国家投入了无数专业人士和物力支持后。
小爱同学银铃似的声音还补充了一句:“相较于浮法玻璃,您的祖国,可是1964年就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呢。”
姜沃:“……懂了,你的意思是,与其想造现代玻璃,不如手作原子弹是吧。”
总之,不是姜沃之前宁愿十年如一日在大唐的土路上颠簸吃灰。而是在古代完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要想搞基建,尤其是化工产业相关的基建,实在是太难了。
于是在这个下雨日,望着外头坑坑洼洼无法行人的路。
姜沃就像是一只兢兢业业屯坚果的松鼠一样,再次清点了一下自己的筹子。
还好她如今官职多,月入筹子也多。之前媚娘给她留的女官位,以及佐后行亲蚕礼之事,也给她带来了一笔进项。
她如今已经攒够了筹子,能够先买下两本最基础的指南——《自然界中有用化学物质的辨识和提取》、《有用化学物质的人工合成和危害》。
算一算剩下的筹子,姜沃满怀期待地想:希望能在媚娘生产前,攒够最后一笔筹子,买下那本《神奇的建筑材料——水泥与混凝土》。
以此为礼物,送给两位新的崽崽。
没错,是两位武皇崽儿。
**
紫宸宫。
薛则正陪在皇后身边。因外头下着雨,就只好在屋里慢慢散步。
皇帝进门后,薛则刚要行礼,便被皇帝托住:“遂安夫人不必多礼。”在皇帝看来,这位兄长的乳母,多次入宫陪护皇后生产,实是功臣。
在皇帝细问过媚娘今日情形后,还不免加了一句:“若早知道是两个孩子,朕是说什么也不能由着媚娘你,竟然行足了三日的亲蚕礼!”
跟在皇帝身后进门的尚药局奉御,恨不得把自己变没。
怎么说呢,他们尚药局也有苦衷啊:喜脉这种事,哪怕是孙神医,在月份浅的时候也做不得十成准。比如说断性别,虽说脉经有云‘有孕四月,可按左疾为阳,右疾为女’来诊脉,但实在不能说次次精准,经验再老道的大夫,也不敢把话说死。
因而皇后身孕四五个月时,两位奉御虽然都隐隐把出了双生脉象,但都未敢言明。
若是说早了,到时候皇后只生下一个孩子,皇帝空欢喜一场,他们肯定要吃挂落的。
还是亲蚕礼后(以及皇后处置完家人后),皇后的身孕到了近七月,脉象更明显,十有八九拿的准,他们才敢说出口。
当时皇帝脸色就沉下来了:“亲蚕礼前如何不说!”而且一针见血道:“下回再有这等为保自身官位而缓报实情之事,你们自己掂量着!”
当时就给两位奉御吓得心脏差点停跳。
好在皇后胎像安稳,并无什么不妥,皇帝才只记了一笔,把这件事暂且揭过去。
此时,奉御听皇帝再提此事,不免提心吊胆。
不过今日,皇帝心情甚佳,并没有翻旧账。而是对媚娘笑道:“北境又有捷报传回来了,朕与你细说说。大将军啊真是……”
虽说朝中将军不少,但能让皇帝称一句‘大将军’的,必然只有英国公李勣。
自年初赵国公去世,数月过去,皇帝眉宇间郁色终于差不多消散,但也少见这样显而易见喜悦的样子。
于是媚娘也不由好奇,英国公做了什么?
而听皇帝说完后,媚娘也忍俊不禁。
皇帝心情明朗道:“算来大将军班师之时,差不多便是媚娘你生产之时。”
“果然是双诞之祥。”[2]
**
姜沃是次日雨停后来到吏部,才见到昨日送入长安的北境捷报。
看过后感叹:英国公,不愧是你!
且说天山之下大唐与铁勒九部一战,薛仁贵三箭定天山后,铁勒军队溃无斗志,很快败于唐军。
由九部汇聚成的大军,并不是九部的酋长亲领,而是从其中‘仆固’一族里,选了骁勇善战的兄弟三人作为将领带兵。
铁勒大军溃败时,主将伪叶护兄弟三人还想趁乱奔走。然李勣大将军有惨痛的经验教训,盯人盯得很紧,将这三位当场擒获,准备带回长安献俘。
然,这三位俘虏级别不够,不能让李勣满意——
虽说他们是领兵犯边的将领,但也只是受命之人,李勣要抓的,是下令之人。
于是李勣大将军捡起了自己‘安抚大使’的官职,开始带兵深入北境,挨个部落‘安抚’过去:仆固、同罗、思结……铁勒叛唐的九部,一个不落走了一遍。
甚至期间路过没有叛唐的部落,也对其酋长进行了真实亲切地慰问,‘请’他们以后也要做出这种正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