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68)+番外
而对百姓来说,道路也极重要,若无道路,粮食丰收了运不出来,天灾人祸了赈灾粮运不进去,都是让人心如火焚却只能束手无策之事。
故而狄仁杰在宁州,带人修了许多道路——当然没有混凝土路,但能为各村镇多通一条土路也是好的。
姜沃能想象到狄仁杰做的事情,像是在修建一条条细小的血管,慢慢的让血液能流通起来。
到底是在基层做过事的官员,狄仁杰的感触比姜沃更要深:“就是修路实需要人力物力,凭空变不出来,许多时候也只好扼腕而止!”
宁州的人口和财政都很有限,狄仁杰也多有遗憾,若是宁州的官库能支撑,他能做更多的事。
姜沃颔首:所以说,搞基建的银子永远不够用,要可持续发展地宰大户才行啊。
而狄仁杰在随姜沃看过城建署,又听过了她的‘高价限量拍卖皇家同款混凝土路’计划后,眼睛大亮,连连拊掌称妙。
“怀英,大理寺卢正卿还未致仕,这两年,你就先留在尚书省吧。”
姜沃想:当年科举保护伞也不能白当。她要把狄仁杰留在自己碗里两年。毕竟帝后也好,她也好,还有城建署这些官吏,都不曾真的去过京外乡镇通道路立桥梁的现场。在城建署事上,狄仁杰可以替她查漏补缺。
狄仁杰闻言拱手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太好了!他在宁州这三年多,办每件事都恨不得一文钱掰成两半花,每回看看宁州空荡荡的官库,都愁的他人未到中年而掉发。这几年‘悭吝算计’下来,他整个人都快形成条件反射了,看到银钱就想算算能买多少粮米,修多少路。
如今能在一圣大旗之下,跟着姜相一起宰大户,想想狄仁杰整个人就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银光)。
**
继狄仁杰之后,姜沃又见到了久违的硬核狠人,如今坐镇辽东的熊津都督刘仁轨。
姜沃见到他亲切地要命:宛如见到了火山灰、银矿、铜矿渡海而来……
刘都督就是她最靠谱的进货商!
且这回刘仁轨不是自己回来的,他还带了原高句丽王族(太子福男)、百济当地朝臣(百济的王族已然被苏定方大将军抓完了,只能带当地望族)、新罗和倭国的王族并使臣——
封禅泰山,属国使节随行以增大唐之威。
除了刘仁轨带回来的东边属国,其余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等国也各派了使臣前来。
刘仁轨见了姜沃先拱手笑道:“给姜相道喜!”
然后不用姜沃问起就爽快道:“我带着诸使臣的船行的快——剩下几艘载着矿银和火山灰的船应该不日就到。离开辽东之前,我也安排好了接下来的运送事,不会耽搁了姜相今岁所需。”
姜沃笑意浮靥:刘都督真是善解人意的好人!
**
在所有的故人里,最令姜沃欢喜与安心的,还是见到李淳风。
这一年秋日,她于长安城灞桥长亭外,等回了数年未见的师父。
熟悉身影下马车后,早就望眼欲穿的姜沃立刻拜见:“师父……”还未拜下,便被李淳风稳稳扶住。
姜沃抬头,看清师父的头发已经如雪——是啊,师父也已经年过六旬。
她只觉眼中一片滚烫。
李淳风看出她的泪意,望着她紫袍金带,开口笑道:“下官是不是该见过姜相?”
姜沃闻言含泪而笑。
虽说多年来,是她在长安而师父行踪无定。但此时看到李淳风,她才觉得,自己恍如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归乡。
亲人所在,便是故乡。
姜沃拜见李淳风之时,跟在李淳风马车后的马上,则早下来两个女子,立在路旁候着。
等着李仙师和姜相叙过话后,两人上前拜见姜沃。
是吴英和嘉禾。
一别数年,她们形貌也有所不同,但皆是干练许多。
吴英见了她眼中也是噙泪,似乎有千言万语想说,最后只先冒出来一句:“姜相,归程之时,我可以指挥数十船工,驾驭大船了!”
姜沃含笑:“好,等回家去你慢慢说,我都想听。”
*
看着吴英和嘉禾,这两个最早从掖庭中走出去的宫女。
姜沃就想到了城建署。
去岁年末,皇帝下旨城建署扩建。
姜沃则顺势以‘城建署秘方诸多,需技术保密’为由,向皇帝申请了,多从掖庭宫女中择选出‘通文字善医药’的女官入署。
就像有一些武林秘籍是传男不传女一样,姜沃将数十种‘化学物质的人工制作’法子教给掖庭女官们。并令她们也签下文书,将来再传于新的女官。
这些技术,就是女官们在署衙内为官的底气。
就像是当年她在太史局一样,是不可替代的。
于是至麟德一年秋日,城建署,这个全新的扩建的署衙,女官已经占到了近一半。
这一处远在皇城外,前朝从无存在过,与大唐格格不入的署衙,并不只是姜沃对于‘新建材’的尝试。
**
永徽一年,媚娘与姜沃商议在掖庭建立内文学馆,教导宫女读书。
当时姜沃就很期待,这上万名宫女中,在将来要长成的树,那些终会盛开的花。
十五年过去了,小树苗们渐渐长出来了。
第155章 谶中人
秋日天空高远,北雁南飞。
李淳风归京的次日,姜沃陪师父去面见二圣。
这还是李淳风第一回 来至大明宫。
他走在恢宏壮阔的大明宫中,回望寂静矗立的太极宫,回想曾经面见先帝的立政殿。
都已然被岁月悄然掩去。
姜沃昨日已经与师父提过如今朝中形势。
二圣临朝且皇后代理政事——这种从前未见,朝臣们温水煮青蛙多年才渐渐习惯,或者是青蛙们明着习惯暗里仍然想找机会把锅踢翻的朝局,李淳风听过后,也只是淡淡‘嗯’了一声。
*
紫宸殿中,帝后皆在。
李淳风上前见礼。
皇帝温声免礼,皇后则命人为仙师赐座。
之后凤目专注打量李淳风——早在掖庭时,媚娘就听了太多姜沃两位师父的名与事。
只是一直无缘得见。
尤其是袁仙师,先帝年间便致仕归老,后仙逝于蜀地,实是缘悭一面。
而此时媚娘初见李淳风,看清后便颇觉亲切——果然是多年师徒,他与姜沃的举止神态很是神似。只是李淳风发如霜雪,更多了些萧萧肃肃,如月透疏竹,飘然云壑之感。
更似世外之人。
说来,比起媚娘打量李淳风,姜沃倒是更留神师父初次见到媚娘时的心境。
只见李淳风行礼如常,抬头时目光自然不可避免落在皇后面容上一瞬。
一瞬,亦是一顿。
但也不过就此一顿,目光依旧如风流转而去,神色都未动一动。
*
帝后最关心的,自然是有关民生的占城稻事宜。
虽说这些年未断书信往来。但爱州毕竟距离京城太远,一年也就一两回的彼此通信罢了,实不如听李淳风亲口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