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72)+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索性全都禁止。

既如此,官舍衙门并馆驿不够住时,只能由武将们就地发挥特长,按照行军的规格列营置幕,许多朝臣就要一路走一路体验露营生活了。

行程中,一应生活起居便尽量从简。

也只有帝后带着太子、安定公主与周王这皇室一家人,能单独住在当地最大的官衙之中。

朝臣们则全得体验新鲜的拼房生涯,一处大宅中,至少住着数位朝廷重臣——如姜沃这般,就住在离二圣最近的官舍中,能有一个独立一进小院的情况,已经等同于此次行程中的‘总统套房’了。

虽路上条件艰苦些,但姜沃瞧着无论是安安还是李显,都适应良好,明显是出门在外的新鲜感压过了种种不便。

每天都很欢实活泼。

安安还分外可惜道:“可惜令月和旦儿才三岁,父皇母后不令他们此番随行。”安安每每想起临行前与妹妹在紫宸宫中道别,令月拉着她的衣摆呜呜哭泣的样子,都难免一阵心疼低落。

李显倒是对于半年见不到弟妹无所谓,甚至带了点孩童特有的,终于被父母关注的窃喜:说来他生的也不巧,上头有皇太子兄长和因故少时养在宫外,故而帝后格外心疼的嫡长女,下头又有一对龙凤胎弟妹。

帝后本就是执掌天下之人,对太子都无暇每日亲自教养,见太子苗头不对都只得托付李勣大将军,何况是次子李显。

自幼弟幼妹出生后,这两年李显难免有被忽略的失落之感。

倒是此番离开京城,太子哥哥每日都有读不完的书见不完的朝臣,而姐姐则跟着长乐、晋阳姑母等公主王妃,每日温习随皇后祭祀地祇的典仪规制。

唯有李显多留在帝后眼前,承欢膝下,忽然就得到了父母很多关注。

此番他也是代帝后来传话的。

李显从姐姐身后站出来,背着手开始背诵帝后的话:“出门在外诸事不便,朝臣们所用均是当地官舍配给。不知姜卿崔卿今晨早膳如何?可够用否?”

姜沃见一身僧袍脑袋圆圆的小和尚站在自己跟前,认真学着帝后的大人话,憨态可掬。

她只得努力不笑做认真状听完,免得失去自己近来积攒的功德。

确实出门在外赶路,饮食很是不便。

唯有帝后能带两个御厨随行,专食供给。其余朝臣俱由当地官舍供应饮食——但还是那句话,这是头一回京中文武百官几乎全员出动。当地官舍哪怕竭尽全力安排了衣食住行,也只能是保证诸位官员吃饱,而不会吃好。

作为宰辅,姜沃起码能吃到荤素搭配的热乎饭。据说许多扎营的武将,根本不吃当地的供给餐,嫌弃送来的时候都冷了。

冬日的菜肴一旦冷掉结油自然是难以下咽。

于是武将们继续发挥特长做军中大锅饭吃,还有不少文臣去蹭饭。

等李显传达完帝后旨意,姜沃也不敷衍孩子,而是起身认真答道:“还请周王回去,代我谢过帝后关怀。”

然后才笑道“我这里有人做饭,安安和显儿要不要留在这里吃?”

官舍送来的早膳是四色甜咸面点和一瓦罐粥,此时就摆在外头桌上。好在这处小院中有炉灶,崔朝便自去做几道小菜用来配饭。

李显一听眼睛都亮了:“姨父在炒菜吗?我进门就闻到了,是干笋炒腊肉的味道!”

姜沃笑眯眯:“显儿好灵的鼻子。”

李显连连点头:“姨母,父皇的意思是,如果姨母这里吃的好,就让我端两道菜回去!”

姜沃:……

合着不是来雪中送炭?而是来雪上加霜的?

我这是何等命苦,摊上了这等周扒皮似的上司哟!

最终,安安和李显还是拎走了一个食盒——崔朝所做的菜肴全都分成了两份,大半分给了帝后处。

姜沃还特意指着其中一道茱萸炒兔肉丁,点明来源:“这兔子是英国公处送来的。”

李显转头眼巴巴望着崔朝:“姨父我不吃辣,再有兔子能不能给我做烤兔腿?或者是焖肉萝卜煲好不好?”

崔朝含笑应下。

姜沃无奈:吃拿卡要不说,竟然还点上菜啦?!一家子都是遗传的周扒皮是吧?

还是见安安戳了戳李显的额头道:“光想着兔腿,你昨日的字练过没有?”姜沃才心生欣慰:果然,还得是安安啊。

*

待姐弟俩离去后,姜沃和崔朝则对坐用饭。

白米粥一直温在火炉上,凝成了一层柔润的米油。米油之下的粥滚烫,姜沃边拿勺子慢慢搅动,边对着兔肉想起住在隔壁的英国公。

此番英国公府随驾封禅泰山的,正是大将军和长孙李敬业。其长子为梓州刺史,是直接去泰山下集合的京外朝臣,并不用随驾。

这兔子自然是路上也闲不住的李敬业打来的。英国公哪里有空——他这位太子太师,自然要坐镇太子处。

因此番目的地是泰山,姜沃不由道:“说来,大将军真算是泰山石了。”实在是镇在那里就令人安心。

这回皇后亲率命妇祭祀地祇之事,朝中有异议朝臣不少,但愣是没有出自东宫的属臣敢发声。

只此一事,足见李勣大将军之能耐。

崔朝颔首。这些年他一直在鸿胪寺远离朝堂权力中心,但正因此,他与皇帝才是经年未变,彼此依旧是能临窗下棋,谈天说地的挚友。

此时他就道:“陛下也曾深感:历三朝而夙夜小心,忧勤为国,未有过大将军者。”

姜沃问起:“此番行程,是否要经过大将军的故乡?”

李勣故乡乃曹州(山东菏泽)。

崔朝答道:“是。听陛下说起,大将军还有一位亲姐,年老寡居于大将军曹州故宅。陛下已与皇后说定,到时由皇后亲至慰见,再封赐东平郡君的诰命。”

姜沃深深颔首:“大将军自担得起此荣。到时我也随皇后一并去探望大将军长姐,才算不辜负这一年的教导。”

之后又与崔朝细细说起,正是这一回随行的有文武百官,姜沃才进一步认识到英国公在军中的人望。

听闻英国公每回出征,胜后‘多推功于下’,并且屡将所得金帛之物散与军中将士,故威望极高。

手握兵权累累战功,军中如此人望,朝中又为宰相——英国公却依然能得皇帝如此信重,正如皇帝所说,便是忧勤为国,谨慎持行未尝有过的缘故。

姜沃想起系统里,她要努力的下一个目标是【白金成就·位极人臣】,她就准备以英国公为标杆。

*

用过早饭,姜沃回到桌前,继续写给鸣珂的信。

“丹青,路上时日颇为悠闲,经年未有此感。”

在麟德二年已经过去的大半年里,朝廷上下为了封禅事,俱甚为忙碌。倒是诸事落定,正式启程后,除了赶路再无旁事。

毕竟非军国大事,各地不会有什么奏报,非这时候递到二圣跟前。

故而朝臣们虽觉得路上条件艰苦些,但精神颇为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