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74)+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她披上鹤氅振衣而起。

作为东道主,今日她要早些到。

而被选中参与此番诗会的数十位各州才子、国子监学子,都是今日天不亮,就已经到梅苑内集合,由王刺史统一安排。

**

梅苑正门处。

许敬宗刚下马车,便迎面遇上了也同样下马车的长乐公主。

他连忙退后几步见礼。

长乐公主姿态雍容大方,并不闪避,只客气还礼道:“许侍中不必多礼。”

大唐一向礼遇宰相。先帝年间,还就宰相们‘只与太子行礼,而不与其他亲王行礼’之事在朝堂上讨论过一回。

最终在魏征魏相的坚持下,宰相依旧是见王不行大礼。见公主亦然。

还是许敬宗为人圆滑,知长乐公主是圣人同胞长姐,与别个公主不同,所以格外礼让又请公主先行。

长乐公主也就带着随身女官和侍女先入内。

许敬宗候了片刻才举步入内。

*

因有这一番相遇,许敬宗也就不免想起这回诗会‘既是女相提办’又有‘公主王妃’等贵女与宰辅们一并列席之事。

然后许敬宗忍不住憋闷地叹口气:这诗会与前两个月皇后提出的‘率命妇封禅泰山之礼’,不是差不多的情形吗?

一样的事儿,那些个朝臣怎么就骂他,到了姜相这儿就息声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咋的,不是吏部尚书的宰相,就不是干粮了?

许敬宗带着这样的郁闷,踩着绵绵细雪,来到了正堂之前。

遥遥望见,一身银色鹤氅立于阶上的姜相。

饶是许敬宗心中带着不满,且这些年来一直与姜沃并无私交(甚至因为李义府,两人间还略微有些疏冷提防),但此时他望着这位姜相,还是不由感叹一声:好风仪!

凝玉为容雪为衣,不愧是两位仙师之徒。

许敬宗甚至想起自家一位晚辈入朝后,初见这位姜相时说的话:“姜相不似宰辅,倒像是修成得道的玉府仙人。”

此时望着立于雪中的姜相,许敬宗也不禁有同感。

但,许敬宗很快清醒想起了她数年来所作所为:诸如首奏封后、资考授官、属国条例、尤其是近一年来的城建署修路……这位绝对是心冷手黑啊,可不能叫表象骗了!

许敬宗边这样想着,边带着官场上无可挑剔的客气笑容走近前,两人依礼寒暄一番。

*

姜沃站在正堂前,一一迎候诸位公主王妃与宰辅重臣们。

然后在心底默算时辰。

算来,帝后的车驾也该到了。

正算着,就见到熟悉的身影——

姜沃实在佩服王神玉,硬是能卡准帝后驾临前一盏茶的时间风雅入场。

大概正是因为有这种天赋和本事,王神玉才能一路摸鱼,却摸成了中书令吧。

**

帝后入座。

诸学子被引领出来参拜二圣。

帝后各自写下两道命题,交由姜相宣读。

姜沃先宣读皇帝定下的两道主题:封禅制诗;麒麟祥瑞。她心道,麒麟祥瑞真是皇帝的保留真爱题目啊,还好今天她是评诗的,不是作诗的。

皇后的题目则是:稷下学宫怀古;雪境红梅。

四道命题作文宣读完毕,学子们皆是一脸郑重沉思之色。

自有王刺史安排的仆从上前,将这些学子引到别院另室,让他们冥思苦想作诗去。

堂上宾客则在外陪同帝后入宴席用酒馔。

说来,卢照邻和骆宾王并不在别院作诗的学子内——两人都入朝多年,也非年轻学子。只是诗名在外,此番特邀出席。帝后亦令两人为此‘四题’作诗。

姜沃早命人备好了纸笔送上。

*

刻漏沙尽。

自有帝后身边的宦官,入内室收了厚厚一摞诗文出来。

另有十数个负责抄写诗文的书令官,迅速将这些诗文抄了许多份,令在场诸位贵客人手一份。

姜沃听人一一点评去,心中只有一个感想:语文书诚不欺我!

今日诗会虽有天下各州诸多俊彦,却仍以‘初唐四杰’为最佳。

且四人诗文各有所长——

“这王家三郎虽年少,诗文却兴象宛然、气凌云汉!更有神韵灵动,飘逸绝尘之感。”这是在说王勃。

“国子监杨炯,亦年少,然气韵苍然、整肃浑雄……”

“我倒觉得,依旧推卢升之这首,最古雅蕴藉。”

“骆宾王这首怀古,难道不是如金石掷地,多雄伟之语?”

甚至到了后来,为了谁做魁首,宰辅们都有些争执之意。

说来诸人今日真是眼前一亮——卢照邻和骆宾王是成名日久,但没想到,这回诗会上,还能冒出两位十五六岁的佳才少年郎来!

王神玉是最喜王勃的诗,看着看着,忽然想起一事,问姜沃道:“这便是你从前提起过的‘王家之宝树’?”

姜沃含笑点头。

户部辛尚书不知王神玉所说何事,向旁边许圉师打听了一番,才知姜相几年前就见过这位王家三郎一回,当时就盛赞这位十岁出头的少年为‘王家之宝树’。

辛尚书不由道:“姜相于识人上,实乃奇才!”

姜沃含笑谦过,继续津津有味听着旁人夸赞‘全图鉴初唐四杰’。

不过很快,姜沃就觉得有点不太对了。

等等,在座诸位贵客夸赞之词太多,已经把能夸的都夸过了……那一会儿终评,她说些什么啊!

随着许敬宗‘睿哲惟宰、渊哉铄乎’这种诘屈聱牙的形容词都冒出来后,姜沃逐渐躺平。

随缘吧。

她脑子渐渐放空,甚至在循环播放一个画面,就是著名的【关羽谈吐不凡一番激扬话语后,张飞跟的一句‘俺也一样’】。

她正在出神中,诸位贵客却均已评点完毕,王刺史便笑容可掬道:“那便请姜相来总评一二。”

还特意搭台子起高调道:“下官素知姜相殚见洽闻、学富五车,必有妙言以评。”

姜沃:……谢谢你,王刺史。

*

堂上安静下来。

诸学子只见风雪红梅之中,姜相银衣鹤氅而立。

吟咏之间,声如振玉;眉宇神采,卷舒风云。

“今日所见作诗文者,俱惊才风逸,壮志烟高。将来大唐诗歌之盛,必流传千古,永扬华夏!”

诗会至此,实已极盛。

史载:

【麟德二年腊月戊子,时任尚书右仆射兼吏部尚书姜沃,于稷下学宫旧址,举梅苑诗会。】

【轩车阙下、贵女簪缨。吐纳珠玉、诗文逾百。自此,京中诸公主府邸亦多有诗文之会,遂成风俗。】

第159章 不惑之年

腊月戊子,稷下学宫诗会日。

细雪下了大半日,至黄昏方停。

姜沃是送走了所有宾客后,至夕阳西沉灯烛亮起,才得以上自家马车。

其实原本不必这么晚的。

主要是贵客之一,中书令王神玉素爱花木。待宴席完毕,就在这梅苑兴致盎然转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