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389)+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许敬宗:……这倒是让我心里更没底了好不好!

而接下来,还没等他继续说话,就听眼前人先截断道:“许侍中深明礼仪,甚通文典。拟定凌烟阁文臣之功时,若有难处,我一定去向许侍中请教。”

许敬宗:这下有底了——‘若有难处再请教他’,就是让他平时离远点别插手呗!

还是被记仇了。

其实都在朝堂为官,彼此争权夺利,许敬宗不介意被人记仇和忌惮。但啥也没捞着就被吏部尚书记仇也太亏了。

许敬宗再次郁闷而去,路过朝堂之上脸色煞白混合着铁青的李敬玄,不由嫌弃加迁怒地看了一眼。

要是没本事,就别惹这事啊!

烦死!

许敬宗这一眼,失魂落魄中的李敬玄并未注意到。

但当姜相走过他身旁,那双如同冷然深泉一般的双目望过来,李敬玄便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往后退了一步。

李敬玄身边的几个御史台朝臣立刻远离了他一点——万一有雷,可别连累到我。

见姜相也只是看了他一眼就走了,李敬玄狂跳的心口才渐渐平静下来——

作为世家之臣,虽然看不惯这位姜相,但此刻李敬玄不得不庆幸,这位姜相执掌吏部,从来是铨衡官员褒贬得当。从未听说过她着意整过哪位朝臣,皆是按吏部定规做事。

那还好,自己接下来只要小心谨慎不犯错,以姜相一贯的行事,应当也不会折腾自己。

*

而这日漫长的大朝会后,姜沃刚回到尚书省,李勣大将军就要单独寻她谈话。

姜沃随着传话的小吏来到尚书左仆射的独门独户小院中。

说来,姜沃的每一位顶头上司的院落,风格都异。

太史局内两位师父就不说了,只说后来王老尚书与王神玉,那便是两个极端:一个恨不得朴素到像石窟,一个则恨不得雅致似天宫。

到了李勣大将军这里又是一变。

他院中多兵戈之气。

屋内亦然。

姜沃进门,一眼就看到一整面墙上挂着的大唐舆图。与兵部那幅最大的舆图一模一样。

姜沃的目光不由落在上面。

说来,她是从去年起,才对大唐边境线彻底熟谙起来的——去岁泰山封禅,帝诏诸边关防守紧要州府官员不必前往泰山下随行封禅,李勣大将军就带着她与吏部、兵部数位官员,按照此舆图,一个个边境州府厘过去。

打那起就彻底熟悉了。

她目光还在这张舆图上流连,就听李勣大将军开门见山问道:“李敬玄此人,你预备怎么办?”

姜沃略微踟蹰:“我还未想好。”

英国公闻言面上未动,心内不免叹气:到底还是年轻,大约是爱重官体名声,兼之性情太过温和直善,以至于今日李敬玄在朝上如此攻讦,她竟然却还未拿定主意。

说来,李勣大将军在朝上也一贯谨言慎行,多与人为善常扶持后辈。

在这点上,李勣觉得,姜沃还挺像他的——她在吏部多年,从未听说过她凭势欺人,反而多闻她擢选善用出色的年轻朝臣。

但,也不能一味宽善啊。

李勣自己就是轻易不与人结怨,然而一旦发现对方怨恨自己,尤其是开始有行动针对自己,就一定要让对方彻底失去反抗能力。

比如从前薛万彻。

两人是一同领兵出征时结怨,回来后,李勣向先帝弹劾,直接就捡着最大的罪名奔着要人命去:“薛万彻屡屡出言僭越怨望,罪不容诛!”

当时先帝念在军功只将薛万彻解去军职。而到当今登基,薛万彻又牵扯进房遗爱谋反案被赐死。其间与长孙无忌一同负责审理此案的英国公,自然顺手替他砸实了一下罪名。

今日,李勣就准备教姜沃这一课。

不过,还未开口,就见眼前人目光依旧落在墙上舆图上。

“大将军,我未想好,到底是让李敬玄去大漠都督府,还是波斯都督府呢?”

李勣:?

姜沃是真的有点选择困难症犯了——

大漠都督府,是去岁大唐新置的都督府,地如其名,纯纯大漠风沙,且当地的分哥逻禄部又民风很彪悍,也属于常常发生‘械斗’的凶恶之地。

波斯都督府,则更特殊些。这几年,大食国(阿拉伯帝国)不断攻打波斯,波斯派出王子卑路斯向大唐求援,主动请求大唐在波斯分置州县。

那里,算是妥妥阿拉伯帝国扩张的前线了。

姜沃的目光在舆图上这两处来回移动了几回:到底是让李敬玄去大漠阴山吃沙子被当地部落再教育,还是去波斯境地,感受一下阿拉伯帝国的实力,替大唐攒一攒一手资料?

李勣瞬息的疑惑后,很快就明白过来,面容之上浮现出笑意道:“这就对了。”

他随手抽出案旁箭筒里一支羽箭,箭尖儿落在波斯都督府。

“这里。”

“大漠都督府到底隶属安西都护府。”若当地有战事,时任安西大都护的薛仁贵还得管。

姜沃颔首:“是,波斯都护府战事更多,便于李御史为国尽忠。那我明儿就拟奏疏,写调令。”

李勣颇为欣慰:“好。”

不过姜沃要告辞前,李勣忽而又想起一事:“等等。”

姜沃站住,垂手静候。

只见大将军略微沉吟片刻道:“此事要快刀斩乱麻,不要拖延——他除了是御史中丞,也是东宫属臣,官至太子左赞善。”

左赞赏,专司‘陈古以箴’太子事,相当于东宫的御史。

与李敬玄御史中丞的职位正好匹配。

姜沃应是。

按说,李勣既是东宫太子太师,此时又算是姜沃的上峰与师长,应当言尽于此。

但李勣到底是有所偏心的,很快就又嘱咐了姜沃两句:“太子对其才学,颇为赞赏。故而此事除了上奏疏外,亦要御前直奏,尽早给他‘升官’,让他即刻就任波斯都督。”

姜沃再次沉声应是。

其实,在李勣大将军提醒前,她已知此事。

她既掌考功属多年,对朝廷官员如数家珍,那么,对李敬玄这个人自然也不陌生。

说来,他虽然屡屡联姻世家,是标准的世家一脉。但此人并非尸位素餐之辈,而是自有其本事。

因而能被世家看重,也能在姜沃掌了多年的吏部各种考核下做到御史中丞——

他确实‘饱览群籍,尤善于礼’。年少便以才学广博出名,当今皇帝还在做太子的时候,李敬玄就在弘文馆崭露头角了。还被先帝年间的宰相马周推举入朝。可见确实是个有真本事的人。

且李敬玄为官很勤谨,可谓不惮寒暑,略无缺职。可以这么说,如果只看勤奋指数升官,那李敬玄当个宰相都没问题。(反正比现在的某位王姓宰相勤奋百倍。)

因而不用李勣大将军专门提起,姜沃也微微头疼:李敬玄,只怕正是太子最喜欢的那类人——学识渊博、克己复礼、不畏上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