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458)+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那么,她究竟是为什么还未走出紫宸殿,就吐了血?

她养病的这七日,媚娘一点儿没有过问的意思。

但现在她病好了,姜沃便等着媚娘问她。

媚娘开口了。

然而她问的,是一个让姜沃意外,却又不那么意外的问题——

“这些年来。”媚娘眼前似有往事如烟历历在目,她们相处的日子,姜沃做成的很多事情……

“这些年来,你做的每一回‘神梦’,是不是都有代价?”

见姜沃点头,媚娘心底五味杂陈:原来如此,果然如此。

那些事物,怎么会没有代价。

虽有系统限制,姜沃还是想再解释两句:“姐姐,我说不了很清楚,但我……”

然而媚娘再次笑了:“不用说了。”

她抬起手来扶在姜沃手腕处,寻到脉搏按住。

媚娘对医术称不上精通,但也有了解:在先帝年间,她曾预备着以后要去感业寺,就略微学了些医术。而这些年身边有病人,耳濡目染更知道些。

起码正常脉象扶的出。

她能感受到姜沃的脉象果然恢复了往常的规律有力,不再是前几日的极平弱,甚至是紊乱。

“你只需要告诉我,于你寿命与身体无碍吧?”

这个能说。

姜沃很快道:“

无碍。甚至还有益。”她笑道:“我过四十岁生辰的那日,姐姐不是还问过,为何我少时总是睡不醒,倒是这些年精神反而变好了?”

媚娘感受到指尖脉搏的规律跳动:这就够了。

有些话她说不出,便也不用再说了。

媚娘收回手:“既如此,我便与陛下说,不要再派奉御出宫给你诊脉了。只说……你将要出京去寻孙神医好生调养些时日。”

她注视眼前熟悉至极的面容:“太多年了。出去好好歇一歇,看一看这山河吧。”

*

虽然已不再朝中,也不是宰相了,但姜沃还是第一个看到全部‘天后摄政事条’的人。

共有十二条。

是媚娘这些年代政的政见心得,是将要推行的新策。

因今岁眼见旱灾在前,第一条就还是‘劝农桑,薄赋徭’。[1]

下面又有许多细则,比如姜沃当日上书的‘备关中旱荒十二条’。

姜沃去取过纸笔,一条条看下去,时不时与媚娘商议。然后一如当年在掖庭一般,两人边说边随手记录下来。

直到看到第七条总则“杜谗口。”[1]

姜沃不由抬头一笑。

何为谗口,那巧言惑于东宫肯定算是的。姜沃都能想象到,等来日这‘天后摄政十二事条’,一旦形成明文诏令发下去,东宫里只怕一大片人,见此文就怕得睡不着觉。

听姜沃这么说,媚娘摇头道:“应当是今夜就开始睡不着了。”

“太子闭门读书,他们无人可求。”

天后竟然令太子闭门读书,这对东宫属臣来说,就是个天后要收拾人的明确标志啊。

然而,媚娘边继续在纸页上落笔,边轻描淡写道:“我是准备处置人,但并不准备几日内就处置了他们。”

“刀一下落下去,是解脱。”

“悬而未决才是折磨。”

就让刀高悬一会儿吧。

姜沃还好奇问了一句:“姐姐准备让他们都去戍边效力吗?”虽说大唐边境大,但这些年发落的人也着实不少了。

媚娘摇头:“我既摄政,该有些新气象才是。”

多年来,一直发落人描边,也觉得有些招式用老没意思了。

姜沃翻回第一页劝农桑下的备旱诸事,举起来给媚娘看:“今岁也不愁没事让他们做。”

媚娘颔首:“是啊,总能寻到些‘好差事’的。”

*

两人把‘天后摄政十二事条’从头到尾讨论了一遍后,姜沃搁下了笔。

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掖庭,媚娘就曾提起的‘匦检制度’。

即史册上武皇首创的‘自荐/举报制度’,是由皇帝掌握的铜箱,凡天下自认有才有能为之人,都可以直接投信自荐。

使得寒门甚至是平民,可以不依赖世家门阀的路子,直接上达天听。

只是,还是不到时候啊。

代政跟摄政不同,摄政跟当政又不同。

这种大型制度改革,只怕还要媚娘掌政多年权柄稳固,甚至登基改朝以后,才能靠铁腕和魄力推行。

于是她对媚娘笑道:“这些摄政事条推行过后,姐姐的摄政应当就稳了。”

朝臣们也能意识到,是来到了天后摄政时代。

“有些事,可以以后慢慢再做。”她手上整理着公文,口中道:“到时候我应当就回京了,陪姐姐一起做。”

*

不只姜沃想起了掖庭那一晚。

媚娘亦然。

挡在君王面前的臣子啊。

她始终要做这样的朝臣,直至今日到底被权衡而免官。

媚娘接过姜沃整理好的‘事条’。

她开口道:“我曾嘱咐你,不要做挡在君王面前的臣子。”

媚娘的声音不疾不徐,带着一种漫然笃定:“但我想,你大约也没听进心里去过。”

“也罢。”

“毕竟日后,我会来做这个君王的。”!

第204章 我为执刀人,赠你尚方剑

红泥小炉上,新的一壶水正好临近沸腾,咕嘟嘟翻滚着细小的气泡。

一如姜沃现在的心情。

她听到眼前的媚娘说出‘来日会做君王’这句话,顿觉书中那句‘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一点不错!

听其声,闻其辞,便如珠玉响于耳畔一般美妙!

如不用古人言,换成姜沃会用的比喻那就是——简直比筹子入账那种金币掉落的声音还要美妙很多。

虽然每次听到那种哗啦啦的金币声,她已经很陶醉了。

姜沃一时竟然无言,只望着媚娘而笑。

而媚娘将此言说出口后,原本心底总似有一块凸凹不平的,有些朦胧阴影之处,轰然而平。

坦荡如此。

欲为君王。

媚娘起身走到书架前。

从前在掖庭时,媚娘住处不便,故而两人的藏书多放在一处,时间久了,给书排列顺序的习惯也就相同一致起来。

于是媚娘很快找到了《汉书》帝王本纪那一卷。

史书之上,素来只有帝王有本纪,除了吕雉——《汉书·高后纪》亦在帝王本纪中。

姜沃见此还想到:吕后之子,当时的皇帝汉惠帝刘盈,反而是没有本纪的。

可见史书也自有其公道处:哪怕做了数年名正言顺的皇帝,但没干皇帝的事儿,不好意思也没有本纪(也是没的可记),其事迹完全可以在高后纪中一并带过。

其实媚娘都无需拿出那卷书,本身也已经能倒背如流。

她唇齿间清晰念诵道:“群臣皆曰:‘皇太后为天下计,所以安宗庙、社稷甚深。顿首奉诏。’”[1]

姜沃也无需再看原本,很快应答媚娘道:“这是吕后废少帝,立恒山王弘时的史笔。”

吕后废立皇帝,群臣只能顿首奉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