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483)+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姜沃问之不得后,忽然有点明悟——难道是,此时还没有命名。

她去系统里问一下小爱同学,她记得之前小爱就跟她讲过什么关于玻璃的有趣小科普。

果然,小爱同学回答她:仙人洞,是传说中吕洞宾修炼成仙之所,故有此名。

而此时,吕洞宾还没有出生。

*

次日晨起,姜沃很早就起来了。

庐山上雾色蒙蒙,像是一处秘境。

姜沃独自走在这雾气里,就像她自己,是穿过了茫茫的时间与史册来到了这里。

连她曾经耳熟能详的仙人传说,在这里,都还是要过几百年才能出现的后人。

直到太阳升起,雾气散去,照亮了她眼前的层峦叠嶂,山河无边。

此时她的心情,与以往都不同。

姜沃在一块石头上坐下来,在这样的心绪中,想着她要写给媚娘的信——

也就是她送给江南西道世家的最后一道大菜。

也不准确,应该是送给这大唐十道中,无数违律侵占田地的士族名门,一场持久的盛宴。

这道政令,同样来自一位很出名的皇帝。

也算是一个……不,半个明君。

李隆基。

姜沃拟定的第三步,正是开元年间的政令——检田括户。

唐玄宗之时,大唐已经开国百年,土地兼并越发严重,也多有失去土地破产的百姓变成流民流户。

连当朝宰相都毫不避讳说出‘多见世家、勋贵、朝臣广占良田’等言辞。可见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大大影响到了国家的税赋根基。

在这种情况下,唐玄宗李隆基颁《置劝农使诏》,开始施行检田括户—

—他在天下十道设置了‘劝农使’和‘劝农判官’,来厘清土地人口,凡是违背律法占据的土地,收归国有,重新分配给失田亩的百姓。

检田括户后,‘诸道括得客户凡八十余万,田亦称是’,国库大大丰盈。[2]

开元盛世,亦少不得‘检田括户’之功。

这一封信,姜沃是写给媚娘,也是写给自己。

检田括户这件事,开始就并不容易,要长久坚持下去更难。

开元年间的李隆基坚持了十多年,在这期间,时时小心调整方向‘留心时政,革去弊讹’。

他曾缔造一个盛世。

然而后来,或许是累了,或许是觉得已经盛世安稳。终究是变成了‘天下无事,朕欲高居无为’的帝王。

那她们呢,又能坚持多久?

如今天后刚刚摄政。

她与媚娘才至不惑之年。

曜初不过是十几岁的孩子,太平和婉儿更小。

在这庐山之上,在这乱云飞渡的险峰之上。

姜沃坐在一块山石上,看完了一场日出。

她比从前任何一刻都明晰:大道远而难遵,无论前路何其折远,她会陪她的君王,坚持走到最后。

第219章 裴行俭难熬的一天

长安城。

吏部。

裴炎进入屋中时,差点以为裴尚书并不在屋中。

直到裴行俭从堆的足有半人高的各色竹牍、公文、奏疏后面坐直了,露出脸来,裴炎才忙上前行礼道:“裴尚书。”

“是子隆啊,又有什么事吗?”

裴炎,字子隆。

听裴行俭这语调堪称苍凉的‘又有什么事’的发问,裴炎心底都不由升起一股同情:尚书的日子不好过啊。

近来朝堂上唯有两件大事:王中书令总任的备灾赈灾事;刘左仆射总任的整顿京城军伍事。

但甭管这两件事谁是一把手,二把手都是吏部尚书裴行俭。

裴行俭真是蜡烛两头烧。

而且是冰火两重天的两头烧——

王神玉的行事向来只揽总,顶多任命到各部门负责人那一步。

比如王神玉将这回赈灾事的【监察诸官与胥吏】之任,交给狄仁杰后,他就不会再去抓下面的细节了:甭管狄仁杰想用什么方法,要用什么人,他统统都不管,他只查结果。

王神玉是抓大放小了,但问题是,‘小’也是需要人抓的。

这个人就是裴行俭:因狄仁杰甭管要用什么人,或者监察到官员有渎职贪墨等事,都是需要上报吏部的。

以点看面,大理寺如此,各署衙都是如此,故而裴行俭每日都要接到雪花状的公文。

而他每每想将‘赈灾事’的人事任命这种重要工作,转交给王神玉的时候,王神玉都会语重心长道:“守约啊,咱们从前多年在吏部共事,我难道信不过你吗?你只管去做就是了。”

裴行俭:求求了,你别信我。

*

而与王神玉相应的——就是在京兆之地,负责整饬南衙北衙军伍,雷厉风行凡事亲力亲为的刘仁轨。

刘仁轨领此重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整训军中诸将领,他很严格的按照他的标准把上千带品级的武官全部筛了一遍。

对于身负拱卫京畿重任的领兵将领,刘仁轨第一要求的就是身体素质,只选身高六尺以上躯体雄伟骁壮者。不但要求客观外貌‘骁壮’,还要求体力。甚至具体到能翘关(举重,考察力气)能举多重,负五斛米能行多少路(负重前行,考察耐力)才算合格。

刘仁轨心知:京畿军伍,尤其是北衙属天子禁军,是所有军伍里待遇最好,而且离天子最近的,名声好待遇佳,自然多有勋贵子弟入内镀金。

想进来镀金没问题,但你得先是块铜或是铁,那他还能好好教导(捶打)一番,但榆木是怎么样也捶炼不成精钢的。

榆木唯一的价值,就是被踢出去后,给‘钢铁’让位置。

于是刘仁轨很不客气直接把那些身体素质达不到的,被酒色财气搞的别说负重步行,就是骑马都坚持不了一日的‘少爷将领’,全都直接开革掉。

身体素质不过的直接开除,而哪怕身体素质过关,但本事不过的,在刘相这里,也不能继续掌兵——

刘仁轨在正式上任之前,是先亲自去北衙亲卫训练场潜伏了两日的,发现北衙如今的训兵竟然可以‘角牴(摔跤)、拔河’等为考核,就算通过了。

从贞观初走过来的刘仁轨,简直是惊呆了。这是训兵吗?这不是玩吗?

他记得就在贞观二十年,先帝还曾亲自临试于殿,考诸卫骑兵统将习射。

那时先帝曾道:“不使兵士素持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1]

于是在筛掉了没希望的‘歪瓜裂枣’后,刘仁轨又把剩下的统将挨个拉出来考试,凡是不合格的,或是降为普通兵丁,或是调离南北衙军伍:想领精兵,自己就得先是精兵。

刘仁轨在京师军伍中这一阵折腾,京中勋贵之家可谓是一片地震。

不少勋贵朝臣去摄政的天后跟前状告刘仁轨,还提起当日刘仁轨以‘吕后’事对天后不敬之事。

然而天后对刘仁轨之举,表达了绝对的支持。

依旧是那句‘一应委于刘相’。

刘仁轨就按部就班地卷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