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486)+番外
“姜侯为巡按使,持御赐尚方剑——若在江南西道受理些冤假疑案,甚至是彻查当地州府吏治,哪怕是把江南西道官员大换一遍,都无妨。”
“但若就以姜侯带的这点人,要在当地动世家的隐田,即刻开始‘检田括户’……我只怕姜侯要‘病逝’于江南西道。”
殿内安静一片。
裴行俭想到了从方才起,天后就带着的为难头疼之色。果然,是为了这件事本身。
看来被姜侯惊了一下的,不只是自己啊。
而且……裴行俭没忍住去觑了一眼刘仁轨的神色。
刘相的脸色也变了。
在听过王神玉的解释后,刘仁轨再次懊恼意识到,他再次因为脾气太急,怼人太快而陷入了尴尬。
裴行俭都忍不住在心里指指点点:看,急,让你急。
王神玉也不理刘仁轨,而是继续对天后道:“故而,臣所言之‘不可’,是请天后即刻飞表密诏,令姜侯此时万不可自行,甚至不可于当地透露出‘检田括户’之意。”
“既然有滕王与当地百姓告举,姜侯不得不查……”
“不如就让当地世家以为,姜侯是要彻查‘逼良为奴’之事吧。”
此事不大不小,正好卡在世家能接受的底线。
虽说对当地世家来说,被巡按使查到家里也会觉得丢脸,舍出许多奴婢更是会心疼,但到底没有戳到世家的命根。想来他们也会安慰自己咽下这口气:没关系,先哄着这位较真的巡按使走,此时放出去的奴婢,可以再买嘛!
王神玉也进行了他的总结发言:“在此事筹定之前,在朝廷加派兵力到江南西道之前,臣以为此事不可!”
他话音落下,天后颔首。
“如王相所言,检田括户之事,至此唯四人知晓。”
“此外,我欲往江南西道派一武将,统兵护卫巡按使,三位可有人选举荐?”!
第221章 两相心平气和的第一次会谈
紫宸殿内。
听天后问起能至江南西道的武将,三位重臣心底都浮现出人选。
不管理智思考的人选是谁,但近来心力交瘁的裴行俭还是试着开口道:“回天后,臣……”
臣可以,臣真的可以。
王神玉闻言和颜悦色回头道:“守约有什么好人选?”
裴行俭:?这打断的怎么如此恰到好处呢?
他再次挣扎开口道:“王相,我是说我。”
王神玉一改方才的恼火,恢复了如常神态,风雅一笑。只是笑容里写满了‘胡闹’两个字。
然后转过头去,甚至开始愿意主动问刘仁轨:“刘相正在整顿军伍,多知军中将士为人,不知心中有什么合适人选?”
裴行俭:……
刘仁轨颔首,他心中还真有人选:其实要是年轻个二十岁,他就请命自己去了。
“此去之人,最要紧是可靠,不与当地世家宦场牵扯;其次,也不能有勇无谋,叫人诓骗了去;最后,也要通些农桑丁口庶务——如王相所言,姜侯到底还病着,且姜侯离京之时只带了几个擅诗文的书令官吧,那么此去之人,当通庶务。”
王神玉也颔首。
两人同时报出了一个人名:“黑齿常之。”
原百济将领,别说跟江南西道的世家,他跟大唐十道的世家都挨不着。且其为人‘骁勇有谋略’,也不单是刘仁轨,甚至是李勣和苏定方两位盖章过的。
因他出自百济,刘仁轨对他更熟悉一点:“他之前在百济也不单是武将,曾兼过郡将,相当于大唐的刺史。”
职官制明定:刺史之责也包括于当地州县检阅丁口、劝课农桑。
曾在百济做过多年郡将,也曾亲睹并随从刘仁轨为百济重整户籍的黑齿常之,实是很合适的人选。
王神玉听完还回头对裴行俭再次笑道:“那与守约也有几分相像,是个兼才文武之人。”
裴行俭:为什么还要回头补这一刀?
不过他心中也明白,谁走他也是走不了的——比起亲至江南西道,他留在京城的任务更重。
要选合适的‘劝农使’和‘劝农判官’,还要拟定各种章程细则并监察制度。毕竟度量田亩,清查户籍之事,不是一个诏令下去,数目就会自动从田垄上冒出来。
而思及此,裴行俭不由还想起一事:十来年前,吏部初改‘资考授官’之时,姜侯就曾特意提出,诸如户部等官员必得考算学。
在此前,算学、律学等制科的学子极少。
而崔少卿在国子监做司业时,曾经多开算学之科。
如今到了用人的时候了。
户部多年来负责仓库、租赋、市肆的掌固、计史等官员胥吏,算学皆是年年考核,都是过关的。
可以择人而用了。
最后,由天后钦定此事:黑齿常之任左鹰扬卫大将军领京畿之兵至江南西道,且于当地调兵一如该道行军大总管。
另点了一位羽林卫张虔勖为副将。
此人是刘仁轨整饬南衙府卫后,新提拔的年轻统将。他之前削了一大批虚浮于事的勋贵之后,也提拔了些出身微寒,是从普通兵丁做起的考核优异者。
初提的官位都不高,多是仓曹、兵曹、中候等七八品武将之职。
而能在一批七八品的基层武将中,被刘仁轨记住,格外举荐给天后,便可见其才能。
*
此番议事足有一个时辰,从紫宸殿出来后,裴行俭行了个礼就先走了,准备回去着手料理此事。
同时在脑海中如同分饼一般,把自己手头上千头万绪的事情,分成了几块。
准备回去就抓几个人过来‘吃饼’——
他观察过了,裴炎此人是天生的官场苗子,对官位有毫不掩饰的野心,只要有前程有功绩的差事,他能比谁都卷。
再有……裴行俭觉得自己就好似那传说中,淹死的水鬼必须抓一个替身,才能解脱一样,开始寻找‘替身’,不,是替身们了。
如果什么都自己撑着,就会永远在‘水里’无法脱身。
在这一刻,裴行俭忽然又悟了:这,大概才是宰相的真谛吧。
虽然他官职未至,但境界已到。
*
而裴行俭先行离开后,紫宸殿外,刘仁轨道:“王相请留步。”
刘仁轨性子急且傲,自回京后,与王神玉争论了也不知有多少次了。此时还是第一回 与王神玉庄然致歉:“方才天后之前,我以出身指于王相,实是狭隘偏私了。”
在刘仁轨看来,太原王氏出身之人,能做到本身不出错,就已经不容易了。
他感慨道:“如今朝中王相这种恪守律法之人少,多有朝臣借口荒灾之事,便侵占百姓熟田。”
还是那句话,在许多官员看来:百姓日子过不下去了,先卖田再卖儿卖女,这是侵占吗?这是救苦救难啊。
至于为什么他们看上的良田,那百姓日子‘忽然就过不下去了’,他们自然也是‘不知情’的。
两位宰相边走边说,难得气氛平和,以至于殿门外的严承财都揉了揉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