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545)+番外
她考曜初,曜初考太平,太平又去‘为难’太子妃。
想来太子妃必会无语凝噎。
果然,裴含平对太平公主的‘变本加厉’非常愕然:原来她还只需要陪聊,适时回应就好,现在居然还要答题?!
裴含平悲伤地看着太平公主对着她廊下的鱼缸里扔铜钱扔镇纸,整个人都不好了:要不你把我也扔进去,给我个痛快吧。
当然,以上都是后话了。
此时,曜初看着出门的妹妹,又见留下来乖乖料理宫务的婉儿,笑着招手道:“婉儿也别写了,跟我来,咱们去出版署,今天正好你母亲当值。”
“好。”婉儿欢喜搁下笔,跟着安定公主出皇城去看母亲。
原本上官仪犯事,家中男子流放,女眷俱没入掖庭。
婉儿是襁褓之中就被姜沃带走了,但上官家还有旁的女眷,—直生活在掖庭——不过,她们因都读书识字有学问,所以过的还好,正好去掖庭内教坊当老师,教导宫女读书识字。
婉儿的母亲郑氏做了数年老师。因她生性文静,又遭过家族大难,故而不太想跟人打交道,就一直没有去考过城建署和女医官。
直到出版署设立,在女儿的劝说下,郑氏才去考了‘编辑’职。*
毕竟写条事、阅诗文、看文章,既是她的强项,也不太用跟人来往。也是在入出版署的那—日,郑氏才久违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不是郑氏,不是上官夫人。
她名郑咏,亦是父母期盼女儿有‘咏絮之才’之意。
说来,郑编辑很欣慰的是:她自问自己学问文采就不错,然女儿更胜于己,当真可以称得上是有咏絮之才了。
*
出版署下设的个部门并不在一处,其中报社(掌报纸的选稿和拟稿)和出版社(掌书刊文集的汇编),因只负责文稿工作,就建在离皇城不远的地方。
而负责印刷、造纸的印刷技术社,就建在城建署附近。
婉儿跟着安定公主进入报社,还未走到母亲当值的屋舍中,迎面先遇到了一位熟人——
两人都站住了,待来人给安定公主行过礼后,又跟婉儿彼此笑着打招呼:“上官典正。”婉儿如今是姜沃最初的官职,正七品典正。
“周编辑。”婉儿遇到的人,正是当年自江南西道随姜沃回来的周荞。
周荞依旧是眉不画亦如翠羽,玉面映红,海棠一般姣好的面容。
但婉儿能觉出来,比起当年初见,周荞已经完全不同了,年过后,她眼睛不光有神采,更不会再下意识躲闪旁人的注目,言谈也变得很干脆利落。
此时她将手里的文书递给安定公主:“回公主,正好我刚把这两篇檄文拿给郑主编审过,只是郑主编对节选哪几段,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还得请公主定夺。”
周荞出身江南西道,说话总带了一点与京话不同的音调,听起来倒也好听。
婉儿在一旁听着,不由问道“檄文?是到了吐谷浑的骆宾王所作的檄文吗?”
“是。”周荞在旁答道:“骆宾王已经写成两篇《讨吐蕃赞普》檄文,还有几首关于吐谷浑一战的诗文,昨日刚随驿站传回来。”
“两篇檄文写的都很精彩,就是太长了,报纸上版面有限,所以只能节选,但……”
但是周荞自己看过了,也送给郑主编审了,觉得每一段声讨(痛骂)的都很痛快,所以有些难以抉择。
周荞方才是把原版给了安定公主,此时手里还有誊抄版,就给了婉儿。
婉儿看过后,就明白了师父说的那句‘相信骆宾王写檄文的水准’。
实在是很会骂人了——
上来就是人身攻击,先发表吐蕃是‘瘠原盗寇,戎贼倡叛’等激烈言辞,接着又开始历数吐蕃本唐属夷之事,从“昔蒙太宗册命,拜以奴夷称臣。”开始骂起……一直骂到同为属夷,吐蕃却侵犯吐谷浑之事‘侮暴邻好,伪孽昏狡。慢侮天命、逆顺不侔!’
婉儿翻了一页纸,骆宾王才骂到吐蕃侵扰大唐之事。
那必然骂的更狠了——从两方面开始骂吐蕃王,背叛大唐是不忠,与祖父松赞干布言行相反是不孝:“奴夷悖主,是为不忠,乖弃祖言,是为不孝。”之后又是洋洋洒洒两页。
然后停止了‘就事骂事’,中场休息开始继续人身攻击兼诅咒:“……犬羊狄戎,人神共嫉,天地不容……”
婉儿翻到了最后两页:骆宾王当然没忘记把芒松芒赞的败仗拿出来,大大描绘一番。
“兵众散乱,死伤无尽……”还用上了比喻“进如街鼠,退如丧犬,裨丧惶惶……”
最后总结——
‘今檄到,应自缚而投拜!若再生窃踞悖逆之心,必有后至之诛!’
曜初看完后,对婉儿笑道:“怪道呢,昨日还听说,吐蕃赞普病了。”
可能是被气的吧。
**
“若抓住这个骆宾王,必不饶恕!”
这道命令,倒不是被气出头疼病的芒松芒赞下的,而是正在鄯州与大唐纠缠作战的钦陵下的。
说来,钦陵也很郁闷!
这场仗,跟他设想的完全不同。
千百年后,待后人复盘这场战争的时候,曾提出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论点:这一场唐与吐蕃的大交锋,有个关键的战场:鄯州、吐谷浑和碎叶川。然而……战前对自己的对手有正确认识的,只有鄯州战场的薛仁贵和钦陵——
薛仁贵在战略上对钦陵很重视:这是吐蕃第一名将,曾大破天竺以及周边数个小国。
钦陵对阵薛仁贵亦然慎重:这是大唐派出守备安西多年的名将,曾箭定天山。
而剩下两个战场:吐蕃王对李将军的实力完全低估,以至于大败逃窜。
碎叶川突厥对裴将军,都不是低估,那是根本没搞懂对手是谁,稀里糊涂就没了。
“当时在鄯州外的钦陵,应该很想吐血吧。”
确实是。
钦陵实在很想吐血,他面对的是最硬的一场战事:鄯州战场,大唐可是迅速集合了五万精兵过来啊。
而且钦陵面对鄯州的坚城和火药进攻,也是懵了一场的,头一次也吃了亏。
但他很快展露了吐蕃名将的素质,并没有大败,迅速撤退了。然后开始在鄯州附近,陆续试探游击,同时还是联络另外一路吐蕃军和突厥盟友——
在他的计划中,赞普拿下吐谷浑跟他成为掎角之势,再加上联合的突厥部落,正好可以从西、南、北个方向包围大唐。
结果好嘛。
钦陵往吐谷浑边境一送信,发现自家赞普已经被人打回了老家,甚至还被人用檄文‘骂的头风发作’。
而往突厥阿史那都支处送信……直接是大唐宰相裴行俭回的,险些没给钦陵气死过去。
需知这些年,吐蕃为了寻找‘反唐同盟’,花了多少功夫啊!
当年他父亲拉拢的引月、疏勒二国,就迅速滑跪不战而降,甚至其国王亲入长安请归降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