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566)+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皇帝给王神玉举了个例子道:“贞观年间,父皇带着朕与大半个朝堂亲征高句丽,长安城中便是房相独自留守,担此重任。今日王卿亦如此行便罢了。”

便罢了?

王神玉百思不得其解:他是怎么从努力致仕,一步步变成房相的呢?

姜沃还记得,

当日他们准备启程,随圣驾往洛阳时,王神玉的样子,看起来确实挺令人心碎的。

王神玉最舍不得的,当然是姜沃和裴行俭,但……比起独自留在长安,他已经完全不挑剔人了,他甚至扯了刘仁轨的袖子道:“哪怕刘相能留下来陪我也好啊。”这种时候刘仁轨的‘凡事大包大揽’就变成了优点啊!

要刘仁轨能留下来,他岂不是什么都不用干了?

刘仁轨:?听到这句话,我并没有很高兴。

于是刘相迅速抽走了自己的袖子,拒绝再跟同僚友好亲切告别,直接登马车而去。

唯有姜沃和裴行俭一左一右耐心安慰王相,表示一旦有军国大事,需要宰相回长安,他们就一定争取回来。而且逢年过节,并五月九月那长达十五日的休沐,都会回长安看王相的。

王神玉一针见血:“你们才不是回来看我。”

姜沃和裴行俭:……

倒也没错。

姜沃之所以有机会就愿意回长安,是因为曜初、婉儿太平她们都留在了长安。

不单她们,所有的皇子也都未随驾东都洛阳——帝后安排了太子监西京之政(虽然以太子的身体状况是挂名),镇国安定公主辅佐太子,而周王殷王皆入朝学着听政。

姜沃明白,皇帝把几个皇子都留在长安,也是为了进一步考察儿子们,当然,也是锻炼安定。

所以才留下王神玉这种靠谱的‘撒手掌柜’留守长安——要是留下刘仁轨,也不用旁人干活了,就长安剩下的这点事,刘相一个人肯定全干了。

因孩子们都在长安,姜沃自然会在洛阳和长安间往返多些。

而对裴行俭来说也差不多,他夫人和长女都留在长安。

次女裴宁倒是能到洛阳,因她被挑出来委以重任,带着部分技术人员,要在洛阳起城建署分部。

也到了可以把水泥混凝土路铺到洛阳的时候了。

总之,王神玉就这样,再一次被单独留在了长安——

没错,是再一次。

“上一回咱们把王相单独留下,还是刚开始准备吏部的‘资考授官’事。”裴行俭与姜沃笑道:“那时候也是整个吏部都随驾到了洛阳,留下王相一个人在长安城,面对那些上门施压、求情的簪缨之族。”

“当真是艰难。”

但,王神玉做到了。

所以,王相甭管平时再开摆,这种关键时候就很靠谱的本事,实在是稀缺。这就是‘可以摸鱼,但不能真的菜。’

而裴行俭说完后,忽有无尽感慨,他道:“姜相,已经过去二十年了啊。”

*

是啊,转眼二十年已过。

驿站之内,姜沃想起去年刚到洛阳的时候,她给帝后上过一封长长的奏疏:《自显庆二年至仪凤二年——吏部‘资考授官’二十年的工作总结汇报》

当年不情不愿,觉得‘考试才能授官’简直是荒唐至极的士族勋贵们,如今早已经习惯了每年对着吏部发放的‘空缺官位表’,报名准备考试。

认知的改变,是很难。

但在权力的保证下,结结实实推行二十年后,水里的青蛙也就基本习惯了这个温度:还会有青蛙抱怨热水不如冷水舒服,但已经再没有二十年前那般,反抗的浪潮了。

“如果资考授官只出现一次,那就不是制度的改变,只是特例。”

姜沃就是拿这个与媚娘举例的。

自从两人彼此说开,媚娘将来不会做圣人周公,而会做另一种意义的圣人(皇帝)后,她们自然也讨论过,将来的继承人问题。

只能是曜初。

姜沃道:“并不是因为曜初是我养大的,我就格外偏心她。”

而是,只有女皇之后,依旧是女皇,才不会把武皇称帝的这段时间,打为异端,斥为乾坤倒悬!

只有接任的是女皇,才会尽力的维护武皇帝王之名。

因维护武皇这第一位女皇帝,就是在维护她自己!

是真正的根本利益一致。

但如果……

姜沃面对媚娘,是真的直言不讳:“如果再将皇位传与儿子,或者孙子,对他们来说,姐姐称帝的这段时间,只会是阴影。”

别说媚娘会真的称帝,就算是只如吕后一般,太后临朝称制,对接下来的帝王,都是会极力预防和避免的阴影。

因媚娘绝不是周公那种,等到君王年长,就还政退下的圣人。

不过……就算周公这种及时还政的圣人,也很惨。

姜沃说的不只是周公还政以后,被人诬陷谋反只得逃离的事情。更有周公在后世的待遇——因有过代天子掌政的行为,曾经被称为先圣的周公,直接被请出了文庙,失去了文庙供奉的资格。

而这件事是谁干的呢?还是熟悉的李隆基。[2]

大概是武皇留给他的阴影太深了,以至于曾经‘主政’的周公都被创到了,在玄宗年间失去了文庙供奉。

看看周公的遭遇,姜沃不免觉得,这做圣人,真不是人能干的事啊。

所以只有曜初。

且不但她们的延续需要曜初,曜初如果有野心的话,也更需要母后登基!

她们是彼此不可或缺的——

因曜初在被加封镇国公主的时候,就已经明白,父皇从来没有把她列入过继承人的考量范围内。

就像幼年,考过太子哥哥后,父皇并没有考她。

二十年过去了,依旧是一样的。

父皇真正在考察的,还是两个弟弟,甚至是虚无缥缈的皇孙们。

她已经被父皇定位到‘镇国’的位置上——镇,守,但永不是持国,不是真正名义上的拥有这个国家。

无论她做的好不好,她在父皇那里,其实从来没有进考场的名额。

曜初当然明白,作为儿女,她或许是父皇最疼爱的孩子。

但在皇家帝王与继承人这件事上,她从来没有得到过来自于皇帝给予的竞争机会。

于是在加封镇国公主之后,曜初反而更加明白:能把她列入继承人考量的,只能是母后。

**

次日,姜沃入洛阳城紫微宫。

帝后见了她,自然先问了些长安城内儿女之事。

之后皇帝喝了药后歇着,媚娘则与姜沃一起出来。

两人在冬日的紫微宫中散步,远远跟着的宫人,只见天后与姜相挽手同游,言笑晏晏,甚至路过九州池的时候,还有兴致停下来,要了些鱼食来喂鱼。

是严承财亲手将装着鱼食的小碗捧过来的。

见天后面容上的笑意,他还在心中感慨:天后自摄政来,总是繁碌加身,见朝臣,掌庶务亦是神色端严。

也唯有跟姜相,是年少旧相识,才这般放松,可以聊一聊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