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646)+番外
但其余人,都是王相和许相的样子——
什么?裴相讲完了?
终于!
大司徒鼓掌了,快,咱们跟上!
*
九月一日开学典礼。
观风殿内,裴行俭看向东台之上。
他只是被王相的戳戳给惹‘恼了’,实则在他听过李文成讲课后,对她成为副校长一事,毫无异议。
那是裴行俭第一次听李文成讲课。
正如他讲的是与突厥的一战,李文成讲的是在吐谷浑抵御吐蕃那一战。
而在李文成开讲前,她先把几张图挂在了墙上的金钩处。
看她这个举动,在场的宰相和尚书,不由齐齐看了看大司徒:真不愧是多年好友啊,这个发言前先往墙上挂图的习惯,真的很像!
待李文成挂完图,还没有开始讲,裴行俭的神色就已经十分专注了——
竟然有‘空心敌台’的构造图纸!
说来,裴行俭当时虽人在西域,但他忙于应对突厥,没有亲眼看到李文成对敌吐蕃那一战。
他只是听说,李大都护在吐谷浑等接吐蕃之城,都依托城池建了‘空心敌台’御敌。
今日,她竟然要讲敌台御敌战术吗?
很快,裴行俭就发现,李文成不是讲御敌战术,而是从怎么建造空心敌台开始具体讲起!
“空心敌台,其制,高三、四丈,阔十二丈。如有一百力工……”
“守卫要地,隔五十步到一百步便需建一座敌台,两台相救,左右而立。每座敌台应配备火药数目为……”
“诸位请看,这敌台中层空豁,四面皆为箭窗……”
蓬莱殿书房内,只有李文成的声音,不疾不徐地讲述着。这些她不需要看图,闭着眼睛也可以倒背如流的知识。
就是这一座座御敌台,让她军队中的伤亡数目,小的惊人。
裴行俭不知如何说清彼时心中的震动。
他看着李文成讲起了下一张图:上面画了许多小人,标注着每座敌台需要安排的不同种类的士兵和个数:负责调度的百总、副手,负责进攻的几组射箭手、火药手;负责安排敌台内的军械的辎重兵……
以及她们应该怎么样排兵布阵,如何进如何退。
每一步的教学都有图片,详细到恨不得手把手教着做。
裴行俭忽然懂了李文成的那句话。
善教者。
因此,他对于李尚书做副校长一点意见都没有。
倒是亲爱的同僚们伤到了他——
王相带头:“裴相讲的好!”顿一顿:“但我投李尚书。”
大司徒、刘仁轨等人亦然:“赞同。”
裴行俭:……这不是当年你们都争着要我的时候了!
裴相伤心到文艺了起来:果然,这世上的感情如沙,不但会被风吹散,还会迷眼。
**
“这墙上还有训言?”
“这两句都出自陛下之手吧。”
说来,方才王神玉一进门就直奔裴相而来,此时戳完裴行俭,才有心思打量这焕然一新的观风殿礼堂。
就见,三所学校对应的区域,墙上各嵌着一行金色的字。
王神玉很确定,这只是金色的字,而非金子做成的字——这么大的字,若是纯用金子打成,辛相绝对要上谏的。
王神玉挨个看过去:
高等学校镌的训言是:“夫欲构大厦者,必藉众材,为国者亦犹是焉。”。[1]
军事学校的则为:“将者,兵者,国之所凭也。”
那么……
*
周荞虽然坐在高等学院的学生中,但她的目光没有从女校的训言上离开。
与高等学校和军事学校那两句话不同,周荞直觉,女校一句并非出自圣神皇帝之手,倒是很像大司徒素日之风。
做编辑多年,周荞对文字文风自然比旁人敏感些。
她长久凝视那句话——
吾等生为高山而非溪流,自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沟壑。[2]
没有什么文字与语言,能描述今日周荞心中的感触。
过去被迫于世家中做身不由己琵琶乐人的日子,早已经远的恍如前尘往世。
当年,大司徒带她离开江南西道。
她曾在滕王阁见到了第一份报纸的诞生。之后,她就一直待在出版署内。
如今她是考入高等学校,来学习‘新闻学’与‘传播学’两科的学生。
她将要学着如何更好的采访、写作、编辑一份报纸,如何更好的将信息准确而迅速地传播出去。
大司徒说过的:这上阳宫的女校,只是最初,是‘实验一号’(周荞还是去参观采访城建署后,才知道这个名词的)。
将来会如各地的州学、县学一样越来越多。
而关于这第一座上阳宫女校的建立,周荞已经一路追踪采访,攒下了许多底稿。
接下来,她会细细打磨这一系列的文章。
周荞决意:她要通过她的所学,让天下更多人知道,让更多原本如她一般的女孩子,知道是可以读书的。
可以过一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
**
金钟声响起。
巳时到。
开学了。
第313章 求贤诏
九月一日。
上阳宫观风殿。
女校师生的坐席区,杨小藜看着高大的金纹铜钟,被早就守在一旁的戎装女千骑卫大力敲响。
钟声雄浑洪长,响彻殿宇。
起初她只是激动到手麻,后来整个人都觉得麻了起来。
杨小藜甚至抬手摸了摸耳朵,觉得耳朵都是滚烫的,能听到自己随着钟声震荡的心跳声。
她明明在看着,但脑子的反应却比眼睛要慢——
直到随着众人见礼,直到进门的两人都已然分别落座,杨小藜才反应过来。
是真的圣神皇帝与大司徒!与她跟阿娘特意提早一晚就守在则天门下,占据了一个好位置,在登基典仪上看到的一模一样!
杨小藜略微平静了一点后,才发现因为激动,手里的竹纸被自己捏出了皱褶。
她连忙心疼地松手,把纸页抹平,纸上印着清清楚楚的字迹——
上阳宫初等学校(女校)开学注意事项。
以及……
开学典礼的流程。
*
“那日,会由咱们女校的副校长镇国安定公主来主持整个开学典礼。”
杨小藜还记得,给她们讲注意事项的老师,声音与语调说不出的好听与雅致。
据说是从长安请来的老师。
因初等学校的学生,比不得那两所学校基本都是在朝为官(甚至为官多年)的臣子。哪怕不是官,至少也是成年人。
女校的学子,却大部分都是十岁左右的小娘子。
因此,她们比另外两所学校,多了一个提前报道的步骤。
由老师给她们讲解开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分发校服。
在钟声回荡中,杨小藜一手捏着竹纸,一手忍不住再次轻轻的爱惜地抚摸自己的校服。
一来,这是她穿过的最好的棉布衣裳,匀细坚洁不易扯坏,甚至还很软。
二来,有这身校服,就不用阿娘为她筹措了。否则一身体面到能入‘皇城’上学的衣裳鞋履,必会让阿娘作难到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