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686)+番外
郑理:哦……啊??!
他是不是知道了什么不该知道的!
而且,他父亲可不是先帝,他爹郑县侯还活着呢!
郑理开始重塑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千金公主也不等儿子重塑完成,继续指点他道:“而且还有一事,你不懂。便是我送的这个人,陛下瞧不上,也没关系。”
毕竟审美这种事,实在难以吃的准。
千金公主到底跟圣神皇帝不熟,说不得陛下还就喜欢病美人呢?但她送人,总不能送个病秧子进去,所以还是打保险牌。
其实重点也不在一个面首,而在于她的态度。
她是第一个提起陛下哪怕是女帝,后宫也该与历代皇帝相同的人。
故而她选的人,千金公主拿不准陛下喜不喜欢,但她颇为拿的准,她这份态度,陛下起码不会厌恶。
郑理在思维废墟上,勉强运转问道:“那母亲要不要儿子从礼部请个礼官来教教规矩?”
礼部的礼官,就是从前教导准驸马宫廷规矩的。
千金公主想了想:“罢了,这种事赶早不赶晚。过去一年朝上事多,没什么人想到这里,或是想到了也不及办。”
“一教规矩少说也得一两个月,还走漏了风声,万一让别人抢先倒不好了。”
“就这么送吧。”说不定陛下喜欢天然无添加的。
要是不喜欢,就由着陛下自己教去吧。
**
以千金公主的雷厉风行,是次日就把人送了进去,还特意挑了黄昏时分,道不愿扰陛下白日公务。
而姜握,也是当晚就知道了。
倒不是她为臣子要窥探圣踪,而是圣神皇帝收了这份特殊的‘礼’,大约也觉得有趣,当即就让殿前亲卫去姜宅说与大司徒也听听。
而且点的还是个颇为活泼的女亲卫。
把千金公主送人的情形说的活灵活现。
作为御前得用的亲卫,说起一个面首,自然无甚敬意,直接道:“大长公主还说是什么良家子冯公子,陛下令人出宫一查就知道了,原是在坊间鬻台货的小贩,估计因体貌出众,才被大长公主相中了送来吧。”*
“大长公主还说,若是陛下觉得面儿上不好看,或者不愿意留在宫中,也可以让他出家当成僧人,常召进宫讲经就是了。”
女亲卫都摇了摇头:“陛下是皇帝,何须如此。”
“
大长公主的一片心意,陛下就先选了个后宫空置的殿宇,将人放进去了。说是让殿中省先教一教规矩。”
女亲卫伶伶俐俐说完,又行礼道:“下官这就回宫,大司徒有无旁的吩咐?或是有话要下官奏给陛下?”
*
姜握听完此事,也不由扶额一笑。
是千金公主能干出来的事儿。
虽然接触不多,但姜握相人准,还是颇为了解千金公主的。
如果说有的公主,女官,鼎力拥护圣神皇帝,是有维护女帝与自身女子为官的抱负和立场在里面。
那么千金公主则是另一类人,完全不在意性别:如果现在的皇帝是男人喜欢女人,她就会送美女;如果现在的皇帝是女人,她就送美男。
实实在在的三观完全跟着权力跑。
从某种意义上讲,她是个非常‘单线’的人:谁掌天下大权,我就好好奉承谁。
故而,千金公主作为李唐宗亲,还是辈分颇高的宗亲,做出这事儿来,旁人惊讶,姜握倒是一点不惊讶。
但,不惊讶是一回事,完全不理会却又是不行的。
主要是,若按史册来,千金公主送来的这位冯姓面首,应当就是后来颇有名气的薛怀义。
这位面首……姜握蹙眉,可是曾经因为争宠,一把火烧了明堂(相当于烧了如今上朝的正殿)更有其余对宰相不敬、争道,令官员对他行礼等种种恶劣行径。当然,最后也把自己折腾没了。
想想他折腾的‘事故’,姜握就起身与女亲卫道:“等等,我换官袍,与你一并进宫。”
陛下如今是皇帝,后宫之事如何也不当由人置喙。但她作为宰相,还是得去与陛下约法三章。
于是她特意要换正经官服进宫。
后宫,始终只能是后宫。
尤其是这种‘恃宠而骄’‘作天作地’的人,就更不能放出来乱跑了。
第336章 大司徒的上谏
姜宅。
姜握起身欲往内间换官服。
女亲卫闻言却一怔:“大司徒现下要入宫?外头寒霜露重的……”
这又不是什么大事!
其实千金公主带人入宫的时候,才不过临近黄昏时分,若是要紧事,陛下直接命人去尚书省宣见大司徒就是了。
但陛下并没有,而是命人出宫打探清楚了千金公主所送面首来历后,这才点了自己出宫告知大司徒此事。
显然,就是当个乐子讲的。
怎么就能惊动大司徒寒夜入宫?
但大司徒既然要进宫,她自然要一路随从护卫的,故而亲卫就在外间等着,待大司徒换好官袍。
*
而姜握刚进内间,见崔朝神色,就知他也听到了方才女亲卫的回禀——
原也不是什么密事,估计到了明日,朝堂上就都知道了。
还好姜握没有散发,故而只需要换了外衫与官冠即可。
她对镜整衣冠时,就听崔朝在旁轻声道:“陛下贵为帝王,自当有人服侍。”
“然先帝与陛下乃多年眷侣。先帝过世后,陛下是特意封了贞观殿的。”
崔朝声音里流露出难以掩盖的担忧:“若是新入宫的人不懂事的,会不会恃陛下恩宠,去惊扰贞观殿?”
姜握原想说‘怎么有人敢’。自先帝驾崩于贞观殿,那里便是宫闱禁地,除了四时洒扫再不许人踏入。
然而想想薛怀义连明堂都敢烧,姜握这句话就没出口,改了另外一句道:“我会与陛下提此事,也令宫内殿中省的宦官留意规矩。”
然而崔朝接下来又道:“除了贞观殿不当有人冲撞外,还有先帝曾经去养病的大仪殿、避暑住的飞香殿、曾带着公主皇子们行过家宴的流杯殿……”
等崔朝终于说完,姜握无奈而笑。
她对洛阳皇城的布局还是很熟悉的,崔朝这么数下来,好殿都没了,基本就只有后宫西北、西南等偏僻宫室了。
姜握道:“方才你也听到了,陛下已经随意点了一处空置的殿宇,让人住进去了。”方才亲卫倒是没提是什么殿,但若是以上哪一处宫殿,难道跟皇帝说让送进宫的新面首连夜搬出来?
见姜握没有直接应,崔朝也不多说什么,只是从桌上取过她外出用的手炉,打开来添上新的炭,又放了一块柑橘味道的小香饼。
虽未再开口,然他垂眸做事的时候,神色哀伤,如星辰黯然。
姜握在自己反应过来前,就上前道:“这些殿确实不宜住人,我今夜就奏明陛下。”
搬,怎么不能连夜搬!
她接过手炉,安慰道:“快别难过了,不值当的。今夜你早些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