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721)+番外
彼时她笑道:“何况,先帝如何算不得陛下元后呢?由他来定陛下后宫位分也好。”
今日,这已经不是乾陵门口了,这直接是在乾陵里,就站在先帝的献殿神位前。
姜握:……
但她实在了解圣神皇帝,知道陛下为何忽然提起了当日这句话。
皇帝从前确实是先帝的皇后,把她的神位放在这里也是应有之义。
那么,再把高宗的牌位,也放在圣神皇帝的皇陵中放上一块就是了。
至于左昭右穆。
自然当是……在谁的帝陵里,谁占据左侧主位!
“如此,先帝与陛下的‘皇后’神主之位,也就都无空缺了。”
*
乾陵。
姜握想,若人去后无知无觉也就算了,若魂魄有知,今夜先帝一定会托梦感谢她的。
算来,她确实是在先帝一朝得以拜相——
既如此,先帝封了她这第一位女宰相,那么她如何能不努力,替先帝争一争这第一位女帝的元后之位。
唉,姜握想,她这个人旁的优点还都罢了,主打是一个有良心啊!
她与先帝,这如何不算是君臣相得?
如何不算是‘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传之后世,怎么不是一场令人动容的君臣佳话?
姜握想一想,都被自己感动到了。
**
洛阳神都。
东宫。
作为皇储监国理政接见朝臣,当然不方便在镇国公主府进行。
原本,册皇储后,镇国公主一家子都该搬到东宫的。
只是顾忌着这洛阳皇城东宫多年未有人住,小郡主武赪年纪还太小,不宜随意挪动入陌生宫殿。
因此,只先收拾出了东宫正殿,令皇储理政。
此时,曜初放下手里的奏疏,把长安来的信函又看了几遍。
曜初收到的,自是比长安发生的事晚上一步。
因此,她尚不知母亲和姨母已经定下了皇陵大事。
她只是收到皇帝到达长安的消息,以及,从母亲家书里的只言片语推断出,姨母的状态,不是很好。
曜初把家书翻来覆去看了数遍,心道:也实在是太短了。
然而,她又不能主动多去打听:皇帝没去长安之前,她通过自己的方式得知长安姨母诸事倒是无妨。但现在,皇帝到了长安,她再打探就是窥探圣踪了。
她看了看这封短如兔子尾巴的家书。
曜初是知道,之前姨父的飞表奏事写的短,被母亲给警告了,但她……也不能给母亲回‘用心’两个字啊。
只好努力从这简短的话语中,多分析点信息出来了。
而看着家书,曜初不由想起一事——
她也不是第一天琢磨这件事了:很早前她就知道,姨母是留下过‘遗书’的,封好了交给姨父收着。
如今,他们两人俱不在洛阳。
第356章 更改遗书
真的是,诱惑太大了。
曜初叹口气,放下了手里的家书。
以至于她最近都不怎么敢去姜宅了。
就像是一只饿了的猫,要不断经过一只放着鱼的碗。
且从前,鱼碗边上还有人,如今,不但碗边上没了人,甚至人离开之前,把看守碗和鱼的权限交给了猫——
姜握离开神都前,将宅中两套能开所有屋舍的钥匙,分别给了曜初和婉儿。
以备万一孩子们要寻什么书籍公文,亦或是需要从库房里取用什么,她不在家倒是耽搁了。
曜初拉开书案一侧的抽屉,看着里面数十把铜钥匙。
里面几把常用的钥匙,带着一种被摩挲过多遍的柔和光泽。
钥匙的上面刻着不同的记号,哪个代表主屋,哪个代表书房,哪个代表放金银细软的库房……曜初都谙熟于心。
从长安的姜宅起,姨母就习惯用这一套记号来标记钥匙。
而从她有记忆开始,姜宅对她就是敞开的。她还记得,小时候姨母不在家,她想听苏定方将军的故事,就直接去找姨父听。
因为出身皇家的缘故,她在父母面前,见到一道点心,还是非赐不能碰。
倒是在姨母家里,她自小看到什么想吃的,却不会在脑海里过一下,我能不能吃。
她从来就是姜宅的主人,而非客人。
甚至这回,在卫国夫人过世后,姨母也给她单独寄了一封信,让她带着婉儿在家里的静室添立卫国夫人的牌位。
就按照静室中已经存在多年的,袁仙师的牌位一样。
供奉之物除了一个小小的香炉以备焚香之外,其余的,并无定规,或是一支春日的新花,或是一株药草。
曜初甚至见过姨母捡到一片完整的落叶,也会供在袁仙师的牌位前,与其说是供奉,倒更像是……交流。
似乎在说,外面春天又到了,或者是‘师父,我今天捡到了很漂亮的一张落叶,给你也看看’。
于是这些日子,曜初带着婉儿设了卫国夫人陶枳的牌位,设了李淳风的牌位。
如果按姜宅的序齿来算,她才是姨母带大的第一个孩子,婉儿是第二个。
哪怕她做了皇储,姨母也依旧把她当成家中的一份子,这让曜初从心底里觉得安慰而有所依靠。
而接连设姨母两位长辈的牌位,不得不让曜初想到一件极为抵触的事儿:有一日,她是否也要在这里设姨母的牌位。
姨母的遗书会是什么?
她像是一只猫,餐桌上的碗里有一条不该吃的鱼。
又像是,她想起了小时候听过姨母讲的故事,让猴子去看守蟠桃园。
真是……
曜初合上了抽屉。
那是姨母封好了单独交给姨父的。
姜宅书房许她随意出入,桌上架上的书籍公文她都可以看,婉儿亦然。
所以曜初在动念的时候,就会问问自己:这件事,若是婉儿做了,她生不生气。
必是要动真怒的。
不过,说起来真正让曜初清醒的,还是坐在这东宫后,她想起了前一位太子,她的兄长李弘。
当年兄长做很多事情的时候,心中是不是在想,或者潜意识里就觉得:横竖他是太子,而且父皇又非常纵容护着他,哪怕他违背父母的意愿做点事情,也不会如何的。
如今她也坐在了这东宫里。
而她冒出这个想法,也是极危险的苗头!
是因为她心里知道,哪怕她出于自己的私心,做了出格的事情——姨母也是会护着她的,尤其是初犯。哪怕失望,也会护着她,甚至会替她瞒着母亲。
但,她不能亲手打开一个魔盒。
“人道帝王言出法随。但正因有这种至高的权力,才更难压制住自己的欲望——曜初,能做一年的好皇帝不难。难得却是,做一辈子的好皇帝。”
姜握说这句话,自然是想起了李隆基。
李隆基也不是某天被天上掉下来的石头砸了,然后突然开摆了不干了。他也曾有过‘虽稍减于倦,未至于怠荒’的昏君萌芽期,然后……
后世人都知道然后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