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745)+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自刘仁轨离开后,上阳宫学校的教导处主任一直空缺着。

实在没人能在刘相之后,再挑起二校教导处主任的大梁。

秉承宁缺毋滥的原则,如今学校中若有事需裁断,都是学生/老师报给上级系主任,解决不了再上报学院院长,实在不行院长再去寻副校长解决。

算是所有人分摊一下刘相的工作。

然后……作为副校长之一的姜握,也就体会到了刘相原来做了多少工作。

她与圣神皇帝也商议了不止一次教导处主任的人选,甚至已经商讨到,一人挑不起大梁,可以排个班,让宰相以及六部尚书们轮流代理。

可如今裴行俭提出这个方案——

“我若不做宰相,如刘相般只待在上阳宫学校里,应当担得起此职。”

确实,若如此论,没有比裴行俭更合适的了。

**

证圣二年十月,宰相裴行俭致仕,封闻喜(其家乡为闻喜县)郡公。

圣神皇帝念在他辛苦多年,并未直接令他入职上阳宫,而是极为大方给了裴行俭二个月的假,令他可回家乡走亲访友。

待到明年正月后,上阳宫学校开学前回京即可。

然而,闻喜郡公并没来得及衣锦还乡,甚至没来得及赶上明年的开学——

边地传来紧急战报:后突厥可汗默啜兵寇灵州,还鼓动了旁边一个叫做室韦的小国一起造反。

其实从后突厥这个名字,也能回答一个问题:为何无论之前被揍得多惨,过不了十年二十年,边境四夷总会再起兵造反?

因为……已经不是之前被打怕的那群人了。

比如后突厥,就脱胎于北地东突厥和后来的薛延陀混合体——当年东突厥被李靖大将军灭国,后来薛延陀又被李勣灭国,还售后了两次,老实了许多年。

然而时光流逝,现在掌权的又不是当年被打的嗷嗷叫的那一批人,这不,连国名都改了,号后突厥可汗默啜。

这位可汗觉得祖宗们总输,可能是个人素质有点逊,还是得他‘降伏’中原。

于是‘养精蓄锐’数年,终出兵二十万(号称)寇灵州边境。

*

姜握在朝上认真吃瓜,见两位好友争辩——

上次还是辽东出事,刘仁轨和裴行俭争夺领兵权。

这次,是裴行俭跟文成在争。

裴行俭开口就是绝杀:“李相,您可是宰相怎么能轻动?”

文成:……刚辞职的人说话是硬气哈。

她缓一口气,刚准备辩驳,就听裴行俭第二句绝杀已经拍马赶到:“您还是军事学院副校长,怎么好走开。”

裴行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年没竞争上副校长,原来上天就在这儿等着补偿我呢!

李文成:……

不对——

“裴相不是要做二校教导处主任吗?”

裴行俭越发理直气壮:“我还没走马上任。”不好意思正好卡在空窗期,现在我是无业游民。

李文成无奈:争不过,这实在争不过。

第370章 “恭贺陛下得子”

“恭贺陛下新岁喜得新子!”

证圣二年的正月朝会,群臣们恭贺声隆隆回荡在明堂中。

听起来很庄严肃穆。

然而不管别人‘恭贺’出这句话时,心里到底如何想,但列于百官之前的姜握说出这句话时,心底已经有个小人笑翻过去了。

甚至为了维持面上的云淡风轻宰相姿仪,姜握还特意打开系统,在系统的面板上打下了一串‘哈哈哈哈’。

小爱同学:?

群臣恭贺完毕,宰相们入座。

姜握这才略微侧头:能看到刚拜相月余,新任尚书右仆射库狄琚的神色,也是有点绷不住的复杂。

再换个方向略侧首,文成的嘴角都放不平,显然也在努力忍笑。

圣神皇帝在丹陛之上,见自家大司徒的吃瓜神情,眼底也不由闪过几分笑意。

而这一切都要从出征两月余的裴行俭那说起。

裴守约也是‘与众不同’,从前将领出征,战利品或是俘虏,或是牛羊、或是金银。

然而这次裴将军,给圣神皇帝打了个‘好大儿’出来——

新岁后,灵州送来捷报。

后突厥默啜可汗战败,欲率部归降,并且默啜可汗特意送了一封亲笔书信到裴行俭处,请他转交圣神皇帝。

“默啜愿归降,并叩请为圣神皇帝之子。”[1]

当时接到这封降书的裴行俭:……

这是什么新的投降方式?

但到底是后突厥可汗的降书,裴行俭也不能私自扣下,只好随着捷报一起送回了京城。

**

时间往回倒两个月:灵州的急报刚送到,裴行俭就急着出发。

灵州是军事重地,西据贺兰山,东有黄河险。从秦朝抗击匈奴起,这里就是边境重地。

而对姜握来说,之所以知道灵州必然是军事重地的缘故,是因为……宋朝把这儿给弄丢了,且朝上还就要不要‘弃守灵州’争论过。

连宋都要争论下‘弃守’与否的地方,必然是军事上的咽喉要地!

不过裴行俭急着出发,倒不是多担心灵州重地失守,而是怕……默啜可汗一旦进攻失利就心生惧意跑掉。

游牧民族就这点实在让人头疼:打不过后跑路也快。

裴行俭对灵州的防守还是很有信心的:此地从秦汉起就建了城池抵御外夷,这些年朝廷更是屯田安民,构筑堡垒,囤积火药。

别说默啜可汗只是号称二十万大军,就算他真有二十万大军,要拿下灵州也不容易——哪怕灵州本地士兵不够,旁边的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驻军又都不是摆设。

灵州守军之所以发紧急军情入京,也并非城池告急求援,而是这属于超出他个人能指挥的‘大战’范畴。

需要皇帝亲自调派一位行军大总管统一指挥,否则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的都护,也不好彼此指挥,总得有一位能总领的大将。

这才是裴行俭和李文成争夺的领兵权。

而裴行俭顺利争到后,自然心急火燎出发。

生怕默啜可汗于灵州受挫后,带着大军转头就跑掉。

*

而在裴行俭出征前,库狄琚认真对裴行俭道:“你此番出征不同以往。”

“可不要光顾着打仗,不顾旁的。”

裴行俭很少见夫人这么严肃认真脸,还挺感动,于是接过夫人的话道:“你放心,我会保重自己的。况且我如今带兵出征的年纪虽大了些,但比当年英国公和乐城郡公可要年轻。”

他安慰完夫人不要担心他的安危和身体后,就见库狄琚抿抿唇,沉默片刻后冒出来一句:“当然,你的安危也是我很担心的一方面。”

裴行俭:……

他摇头笑问道“那夫人要嘱咐什么?”

库狄琚也不由笑了。

其实她真不如何担心裴行俭的安危,这自然是对他作为武将的信任。

她担心的其实跟裴行俭一样,怕他去晚了赶不上仗打——说实在的,这倒是比较影响裴行俭的健康,可能会把他怄病气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