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大唐]武皇第一女官(78)+番外

作者: 顾四木 阅读记录

*

司农寺少卿带着手下善种的主簿与屯主迅速到位,从二凤皇帝手里接过这个任务。

皇帝随意道:“你们用心试种,此等能织布的草植,能在中原之地种出来最好,若是不能……”他略一沉吟:“高昌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商路繁华,不好用来大片种植。但可以就在高昌国附近圈上几郡之地,专门负责种花纺织。”

好家伙,姜沃当场一个好家伙。

把圈人家西域的土地给自家种棉花说的这样自然,这是根本没把周围西突厥或是旁的国家当回事啊。

好的,你是天可汗,你有理,你想圈哪儿就圈哪儿。

“陛下放心,臣必尽心竭力!”司农寺少卿的声音都激动的大的振聋发聩。要不是在御前,姜沃都要捂一捂耳朵保护听力。

司农寺之所以来的是少卿而不是正卿,正因为皇帝深知,那司农寺卿是世家出身的官员,管理才能是有,但十指不沾土地的。

倒是这少卿,是参加过科举,又被二凤皇帝慧眼识英一手提拔的人才——没错,这会子科举初兴,还没有具体的形状,考过法律(明法科)诗词书法(明字科)、算经(明算科),也有一些即兴科目,比如农科、史科等。

且这会子与后世明清不同,那时候虽也偶有特科,但正经科举出身的官员都鄙夷特科人士,特科也别想入瀚林,做不了什么大官。

大唐就不一样了——科举出身的官员谁也不嫌弃谁,因为世家子嫌弃所有科举出身的人!

因而二凤皇帝懒得叫那世家出身的司农寺卿,只叫了这沉迷于种植,很能实干的少卿过来。

果然这少卿见了棉花这种作物,激动地几乎在御前手舞足蹈,拍着胸脯保证种出来,这才喜滋滋下去撸袖子干活了。

*

哪怕还未见到大片棉花种植出来,但二凤皇帝奖励人一向大方,此时便论功发赏。

对最疼爱的幼子不用说,先一挥手加一千食邑。

又给送人和棉种回长安的崔朝在鸿胪寺中升了一级——下回崔朝就能选自己出使何处了。

晋王闻言便笑了,又恐皇帝忘记,便再次乖乖巧巧提醒道:“父皇,姜太史丞是梦见奇花的人。”

待看向姜沃,皇帝想了想,忽然向李淳风道:“朕记得你改浑天仪时,曾回过朕,嫌与将作监打交道来回递文书麻烦,朕当时就给了你个将作监丞的官职兼任,便宜行事。”

“如今你们这弟子既然有些机缘在身,将来只怕也要与将作监打交道,便也兼一个将作监主薄的官位吧。”

一句话后,姜沃就又多了一个七品官位!

还是皇帝御口亲封。

姜沃太喜欢这个奖赏了!

虽说皇帝的赞誉能给她带来一大笔权力之筹,但多一个官位,却是细水长流每月都发工资的金母鸡啊!

算来,这是她的第三个发放权力之筹的官位了。

如今她就是太史局太史丞·宫正司典正·将作监主薄·姜沃。

“谢陛下恩典。”

姜沃努力跟师父们仙风道骨保持一致:再高兴也要稳住要端住,要仙住。

但是很快,姜沃还是没忍住,露出了几分笑意——

系统结算向来很快,姜沃脑海中叮叮当当一片,最后是小爱同学欢快的声音:“恭喜姜老板达成收获一千权力之筹成就!获得【权力之筹系统2.0版本】使用权。”

“系统更新中,暂停使用。”

“更新时间门三日。”

“期待与您再次相见!”

皇帝就见眼前穿着官服的小姑娘,眼睛亮亮的笑了。

这几年二凤皇帝也见过姜沃十来回,多半是跟着师父们来的,偶有单独面圣,但都是气度清净如闲云野鹤,倒是今日露出些欢喜来。再想起她也就十几岁,比自己的好多女儿年纪还小。

二凤皇帝心内也是一笑:平素看着再稳重,到底还是个孩子呢。

于是便对姜沃温声道:“听你师父们说,你极刻苦的。不过这个年纪,也不要耗费心血太过。正好明日有个诗会,不是什么要紧大事,倒是风雅有趣,你跟着袁仙师过来玩玩。”

姜沃虽暂不知是什么诗会,但只要是光明正大出现在朝臣前的机会,她就高兴,再次谢恩。

袁天罡也应了:其实他本是个放浪闲不住的脾气,能有诗文会玩一玩最好。虽说依旧要做‘眼不好使状’,但也比在太史局躺着晒太阳有意思。

李淳风则不同,他有点技术宅,非要交际也可以,但最好不必。

那诗会他也不想去,但听皇帝令小徒弟去,便操心问了一句:“不会有谏官多话吗?!

第35章 小马过河

李淳风担心会不会有谏官说三道四,毕竟当年徒弟得太史局官职的时候,非议的人就不少。

二凤皇帝摆手表示无所谓:“朕准了的。”

这个……李淳风犹豫了下,还是直接道:“魏侍中去不去啊?”

皇帝格外恩准,其余谏官可能就不说了,但魏侍中那不是一般人啊。最主要的是,李淳风觉得,皇帝吧,还有点‘怕’魏侍中——

有一回鹞坊得了几只极神骏的幼鹞,请皇帝去瞧,皇帝爱不释手,到了该见大臣批奏章的时辰,也不太舍得,于是就挑了一只最喜爱的白尾鹞,带回了立政殿,边批奏章边逗鸟。

在听闻魏侍中有事求见时,二凤皇帝一个头两个大,连忙把幼鹞藏起来。因一时没找到适合的地方,只好把鹞子一把塞在自己怀里。不知魏征是看出来还是怎么的,总之长篇大论半个时辰才走,等二凤皇帝再把鹞子拿出来时,可怜小鹞当场窒息。

这样的事儿李淳风怎么知道的呢——是二凤皇帝告诉他的,还带着遗憾给他展示了下他可怜的出师未捷身先死的幼鹞,然后问李淳风:“怎么朕才带着鹞回到立政殿,魏征就到了?要不你起一卦,算算接下来一月魏征都什么时候过来谏朕,朕好早把鹞子收起来。”合着还想再弄一只。

李淳风:……

李淳风是早就跟着二凤皇帝的人,深知陛下是个爱好广泛的人,名驹、鹞鹰、猎豹、书法、美酒、音律,甚至猜拳掷骰为赌戏,无一不喜,无一不精。

在李淳风看来,这很正常,皇帝从来是个炽烈灿然,热爱生活的人,只要不耽搁正事不就行了吗?

但魏征是站在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事的:哪怕皇帝现在没有因为爱好误了任何政事,但他还是时时绷着一根弦,准备就任何一点可疑苗头上谏。他不愿皇帝前勤政后废弛,成为那种因‘天下承平日久’,就懈怠懒政的皇帝。

于是魏侍中把自己化作一根勤快的小鞭子,时时刻刻悬在皇帝身边,警惕地指指点点。

而皇帝的心胸也让他容忍并格外看重这根‘鞭子’,有时候魏征太久没上谏,他还得去戳一戳人家:“卿近来怎么没话了?”

直到被大大谏一通才舒服。

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