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国民有些惊讶道:“二哥你真这么想?”
陆国华点头:“你问到我这儿了,我就说说我的想法,大主意还是得你自己拿。”
陆国民又说:“其实我朋友也给我提过这个问题,不过,我当时没有多想。”
陆国民又跟陆国华说了一会儿话,暂时中止了这个话题,转而说起别的。
陆国华让弟弟帮忙给他带几本书,他笑道:“我以前读书少,怕自己跟不上时代了。趁着还算年轻,多看点书。”
陆国民当然全力支持:“活到老学到老嘛。我下次回来给你带几本。”
陆国民说完这些,注意力便转到了侄子侄女身上,他逗逗陆郁强,又揪揪陆郁梨的小辫子,蹲下、身子跟两人说话,问长问短。
他笑着对陆国华说道:“二哥,我可听说咱们小梨的事了。真给咱老陆家争脸。小梨,你想要什么,小叔送你,算奖励你的。”
他话音一落,陆郁强抢答道:“蛋糕,大蛋糕。”
上次陆郁梨过生日时,他吃了一回蛋糕就记住了,时不时提起来。
陆国民笑笑,又问陆郁梨:“小家伙,你也想吃蛋糕吗?”
陆郁梨摇头:“不用了,我什么也不要。”
陆国民夸了她一句:“真懂事,那小叔明天就给你们买蛋糕。”
第二天,陆国民果然送来了一盒水果蛋糕,陆郁强高兴得又蹦又跳。陆国民还给陆郁梨买了几本作文书和适合儿童看的杂志。现在陆郁梨的书已经摆满了一柜子。她自己买的,爸爸和姐姐买的,还有老师和小叔送的。
郁春玲接过蛋糕笑着说道:“国民你咋又乱花钱,你马上就要成家了,还是省着点吧。这两孩子一点都不亏嘴,你哥把他们惯得没个样儿。”
陆国民笑道:“这是应该的。”
陆国民在陆郁梨家呆了一小会儿便回去了。
不知是谁传出去的,这会儿,陆国中一家都知道他给陆郁梨和陆郁强买蛋糕和书了。
陆美丽气得撅嘴不语,为啥一个两个地都向着陆郁梨?她大嫂给她做衣服,她小叔给她买东西?
陆清华直接在地上打滚大闹:“我也要吃蛋糕,我也要新书看!”
陆奶奶冷着脸,瞅着小儿子,阴阳怪气地说道:“你二哥家可真香,引得你们一个个地都往上凑。同样是侄子侄女,你咋就光想着他们家?”
陆国民一脸尴尬,只好解释道:“妈,我这不是庆祝小梨跳级吗?”说到这里,本来还为自己考虑不周懊恼的陆国民突然理直气壮起来,他又说道:“对,蛋糕我是为庆祝小梨跳级买的。再说书的事,我以前没少给清华和美丽带书吧?你们自己去找找,那书不是被他撕了叠飞机了,就是用来当厕纸了。一点都不知道爱惜,你让我怎么给他们买?”
这话把陆奶奶堵得哑口无言,她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这是个事实。
陆国民对在地上滚来滚去的陆清华说道:“清华,我也不要求你也跳级,你期末考试能前进十名,你吃什么我给你买什么。”
陆清华滚得频率立即降低下来。
陆国民暂时获得了片刻清静。
越到年底,陆国华和郁春玲就越忙。作坊里加班加点是常事,隔不几天就要出一次货。
这天上午,蓝家的大货车和淮安那边的货车刚好碰一起了。
两家都是临时加货的,这样碰到一起,就有些热闹了。
他们彼此看对方都不太顺眼,一起埋怨陆国华和郁春玲:“我说老板老板娘,你们忒不厚道,对我说没货了,结果转脸又给别人加货,你是觉得我不给你钱是咋地?”淮安批发市场的王老板说道。
蓝老板在一旁说道:“老陆,咱俩合作可不是一天两天了。你不能有了新朋友就忘了老朋友是不?上次我问你要500瓶辣酱,你说没货了。结果呢?”
这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地调侃揶揄陆国华,陆国华只得笑着应付。安抚这个,又要应付完那个。
“好了好了,两位,你们可算是对我有知遇之恩,我哪个也不敢忘本,不过,你们也看到了,我这厂子太小。生产能力有限……”
两人难得有一致的时候,一起点头道:“是啊,你这地方委实有点太小了,工人也太少了,你们完全可以扩大生产嘛。”
陆国华点头:“行,就听你们的,年后我们再筹划筹划。”
“那就这么定了。”
两方进货时又争执了一番,咸菜倒还说些,市场上可替代的同类产品挺多。他们争的是辣椒酱。这东西他们没少吃,陆家生产的桃李牌豆豉辣酱就是比别的牌子好吃,还能让人上瘾,一顿饭干掉一瓶都没问题。这东西平常就卖得就快,轮到年底卖得很更快,简直是供不应求。
陆国华指挥着工人往车上装货,两位老板仔细点完货,就痛快地付了钱。
郁春玲本想留两人吃饭,无奈两人时间太紧,都拒绝了:“年底事多就不吃了,下回吧。”
两辆大货车开走后,闲得无事的村民们又聚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议论。
“这陆老二是真要发了。”
“肯定的。”
“真是运气好啊。”
……
还有人向陆国华打听赚多少钱,陆国华当然不会说实话,只是打个哈哈道:“没多少,还完帐,再付完工人的工资,也就比外出打工强点。”
众人显然不信,但也不好真去打破砂锅问到到底。
陆国华和郁春玲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两人点完两叠厚厚的钞票,互相商量道:“我看这两人说得对,咱们真得考虑一下扩大生产了。”
☆、第五十七章 全家上阵
陆国华和郁春玲商量着要扩大生产,可是事情也不是那么简单。首先是得重新选择场地,现在的厂房太小了。而且处于村子中央,夜里开工的话影响村民消息,当然现在还没有提及这个问题,但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
场地选择哪里?要选多大的地方,怎样规划都是问题。
再有,就是生产线的问题。
目前厂子的发展情形与他们当初的预料不符合。他们当初是打算以咸菜酱菜为主的,豆豉辣椒酱是附带着的。现在情况反过来了。
蓝老板和王老板说得很清楚,他们厂里出的咸菜虽然也卖得不错,但很明显没有辣椒酱受欢迎,客户来批发时,点明就是要桃李牌辣椒酱。
两人商量后决定,扩大生产规模的事年后再说。目前先主要产生豆豉和辣椒酱。
厂子里的机器设备多是用来生产咸菜的,做辣椒酱很多工序仍许要用手工操作。其中最不好干的活就是捣麻椒和切辣椒,一不小心飞入眼睛,辣疼辣疼的,沾到手上也是火辣辣的。有时员工不愿意干,陆国华和郁春玲只好全副武装亲自上阵。
陆国华不但要干体力活,还要跑工商、税务,还要与玻璃厂等打交道,郁春玲则主要负责购买原料配料,当然,她还掌握着最主要的生产配方。两人分工默契,互相配合,累但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