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清穿同人)团宠十格儿[清穿](72)+番外

福康安说:“皇上千秋鼎盛,身体也好,以后日子还长着呢。”

珠锦很明显能感觉到他俩说的不是同一件事。

乾隆应该是在怀念孝贤皇后,福康安只听到了他说自己老了。

珠锦没说话,她完全没见过孝贤皇后,插不上什么话,就趴在窗户边上,看着外面的小山,山上还有几座不太明显的亭子,伫立在烟雾中。

“在看什么呢?”乾隆去把她揽在怀里,跟着看了一眼,“那是个不知名小山,没什么好玩的。过会儿咱们去大明湖、去千佛山,那儿景色好。”

珠锦有点高兴,“真的吗?”

“真的。”乾隆说,“你这一路上都恹恹的,现在总算是精神些了。朕就说你吓到了,让随行太医开了方子,你倒好,还不爱喝药了。朕看你是越来越任性了。”

珠锦小声哼了一下。

她没办法对白莲教的事儿指手画脚,哪怕是雍正,也不会对这件事额外开恩。造反是要诛九族的大罪,这个时候珠锦要是共情对方,肯定会招致乾隆和雍正不满,她只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不高兴,一路都在撒小脾气。

“还在生朕的气呢?”乾隆无奈道,“朕是答应过你,让你看《旧唐书》,只是当时朕思虑不周,没想到你一个年纪不大的孩子,竟然能看得懂,还学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来。朕不让你读,也是为了你好,这书还是暂且放下吧,先看点别的,不是也很好?”

他俩之前因为《旧唐书》和《大义觉迷录》的事情闹了矛盾,父女两个一直在冷战,乾隆还以为珠锦仍旧在记仇呢。

《大义觉迷录》乾隆是不敢提起,就怕雍正突然找过来。幸好有白莲教的事情吸引了雍正的注意力,这段日子雍正偶尔现身,讲的也是白莲教起义的事情,没有聊到《大义》,乾隆松了很大一口气,但又没有完全放心。

要是雍正知道,自个儿把他的书给禁了……

乾隆不敢想象,到时候汗阿玛是个什么表情。

“《旧唐书》我早看完了!”珠锦反驳他,“汗阿玛就算不让看也不行啦。”

乾隆不让她看《旧唐书》,主要是因为唐朝的包容性太强,发生过一些对清朝来说上不了台面的事儿。

比如唐太宗杀死兄长继承皇位,还有武则天以女性的身份登基。

至于□□什么的,倒是在其次,游牧民族一直都有兄死弟及,父死子继的传统。满族虽然不是完全的游牧民族,但是他们的地盘也包括了蒙古,传统都差不多。

乾隆畏惧的是,珠锦会生出不该有的心思。

她的好奇心太重了,对朝堂上的事情也参与了太多。这其中固然又雍正的原因,作为一个父亲,乾隆应该及时制止她,把她的性子掰过来,免得她长大了手伸的太长,影响大清的稳定。

乾隆说:“朕看你《内则衍义》学的还不够好,等回宫之后,还是得多学学,还有《女德》、《女戒》也都该看看,好收收心。”

旁边的雍正有些不满,《内则衍义》是他亲自交给珠锦学的,虽然只是认了几个字,粗略通了一遍意思,乾隆自个儿也是知道的。

这么堂而皇之地说出来,岂不是在打他的脸?

雍正正想记仇,等待了晚上单独去找乾隆聊聊,顺便说一说《大义觉迷录》,珠锦突然出声。

“学就学!”

想要打败敌人,必须得先了解对方。只要她对女德了解的越深,就越能从根本上来辩驳,珠锦说:“汗阿玛多推荐几本书,只是这么一本太少了,几个月就能学完了。我每天都很努力,可以学好多东西呢。”

乾隆以前觉得珠锦好学是好事,现在就有点头疼了,“倒也不用这么努力……”

“我人小,懂的事情也少,不努力怎么可以?我也想帮汗阿玛分担忧虑,如果汗阿玛能轻松一点,那咱们就有更多的时间来玩啦。”

乾隆不想把权力分给任何人,包括他的儿子和女儿。

可是珠锦说的后面那句话真的很打动人。

他确实老了,这几年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不止眼睛花了,耳朵也不怎么灵敏,身体还总会感觉到疲累,记性也在慢慢变差。

如果真的有人能帮忙分担,他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玩儿了……

可惜懂事的人不是永琰,而是十格儿一个女孩子。

乾隆思虑片刻,道:“要不这样吧,等回宫之后,你跟着你十七哥和十五哥一起学。”

永璘永琰看到他们的小妹妹都这么用功,还敢偷懒吗?

要是他们能带着珠锦玩,让十格儿放弃学习,那也是个好的结果。

这么一来,还能加深一下几个孩子的感情,日后永琰继位,也好知道该怎么任用这个妹妹。

惊喜来的太过突然,珠锦有些反应不过来,愣了一下才明白乾隆的意思,迟疑道:“那我不用学《内则衍义》了?”

乾隆说:“学,怎么能不学?”

第44章

冬天的泉水烟雾萦绕, 锁住两侧枯瘦的垂柳,犹如人间仙境。

只是这样的景色看久了也会腻。

珠锦跟着从趵突泉一路逛到灵岩寺,乾隆身体不好,走走停停就用了七八天时间。

等他们离开济南, 和珅那边也传来了对李侍尧府上的搜查进度。

李侍尧把上下官员都给贿赂了个遍, 沆瀣一气, 隐瞒得死死的,直到海宁把人检举, 才抖露出来。这件事儿牵扯的人很多, 不过都不重要,其他人入不了乾隆的眼,生生死死影响都不大, 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 只有这个李侍尧,需要乾隆亲自定夺。

“福康安, 你觉得该怎么办?”乾隆也觉得为难。

昔年乾隆对李侍尧大加夸赞, 李侍尧的能力也确实不错, 政绩突出, 做出了一番建树,除了贪污这件事儿, 再没有别的毛病。更何况,前脚刚夸了人家,后面就把人给治罪,这不是打自个儿的脸吗?

可要是不罚他, 各种证据摆在哪儿,也说不过去啊。

可能是为了避讳众人,自打离开京城, 雍正就很少在人前现身。乾隆看不见雍正,但又知道旁边有这么个人在,比能看到他还心虚,突突的直打鼓。

福康安向来直爽,不懂乾隆此言背后的深意。眼见着李侍尧被查办,他自然能看得出来,这是和珅在背后动的手脚。

和珅往前掌管着崇文门的税收,不止要收来往商户的税,回京述职的官员,也要交税。

山东布政使陆中丞进京述职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规矩,凑不齐银子交税,不得已把仆从和行礼都留在城外,脱掉官服孤身进城,去了之后只能找同僚借宿,衣服和被褥都是找人借的。

福康安知道这事儿之后很生气,直接捅到乾隆那里去,给和珅告状。可是崇文门税收本就是乾隆默许的事情,自然不会惩罚他,这件事儿就简单揭过了。

后来李侍尧进京述职,也被和珅为难过。李侍尧也是乾隆宠爱的臣子,看着和珅格外不顺眼,半点面子都不给他,两个人因此结下了一点私怨。和珅对李侍尧怀恨在心,挖空心思找他的错处,最终笼络了海宁,举报李侍尧贪污受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