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达对自己的弟弟还是有感情的,弟弟被打的这么惨,他心里也很不高兴。他右手握拳放在胸口,对着班第行了个礼,“也好,说来咱俩也有些日子没比试了,这次我一定会赢你。”
他这两年可没闲着,一直勤学苦练,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打败班第。
说来好笑,他比班第大四五岁,从跟班第第一次比试开始就没赢过。最好的一次,两人斗了个旗鼓相当,那还是因为当时的班第年幼。打那以后每次都是班第比他略胜一筹。
如果班第比他厉害很多也就算了,偏偏每次都差一星半点,这让哈达不服气的同时也下定决心一定要赢。
今日就算班第不找他,他也是会找班第的。
据说班第这两年一直在大清追求长公主,早已荒废了武艺,这正是他报仇的好时机。
有什么能比当着大清皇帝与蒙古诸多部落之主的面击败班第更有意义的?
哈达跟他弟弟不一样,班第纵然厉害,也不可能跟德塞一样打的对方毫无还手之力。德塞能赢最主要的是对方轻敌、小公子不了解他。哈达对班第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班第想要赢他需要时间。
与此同时,女眷那边也开了场。
乌晶晶上来后,四公主直接下了场,她下巴一抬,道:“哪个是阿鲁科尔沁首领之女?可敢上来与我一战?”
她本来是没打算下场的,四公主喜静,虽然武艺不错,但并不是很喜欢这种流汗的运动。可谁让图雅不干人事儿呢,你输了就直接认输呗,居然敢大声嚷嚷要杀她姐姐。真是好大的狗胆,四公主能忍?
肯定不能啊。
她跟五公主商量好了,她先上场找图雅小姑子的茬,等会再换五妹妹去找图雅姊妹的茬。此外,董鄂云英她们也都跟着来了,她们人多,总能把这个什么部落的人全部挑战一遍的。
四公主喊完无人应答,她又道:“怎么,阿鲁科尔沁首领没有女儿,那世子夫人呢?别说也没有。”她已经知道了,图雅是阿鲁科尔沁小儿子的夫人,既然有小儿子肯定有大儿子。她堂堂皇家公主,要挑战就挑战个有身份地位的,其他人可不配她出手。
世子夫人可不像图雅出身小部落,且她的身份也不容许她退缩。
深呼吸她在贝勒夫人担忧的目光中站了起来,“臣妇就是阿鲁科尔沁世子夫人,公主殿下有礼了。”说完她一步一步走上台。
四公主歪着头看她,问道:“你可会摔跤?”
世子夫人笑了笑,“公主殿下说笑了,身为蒙古人就没有不会摔跤的。臣妇从六岁开始学习摔跤,迄今为止比了差不多有十五年。公主是要跟臣妇比试吗?那您可要小心了,臣妇不会手下留情。”
坐在上首的太皇太后与皇后道:“是个聪明的。”
能不聪明么,她把所有情况都跟四公主讲清楚,如果四公主执意要比试,输了也无话可说。
太皇太后看得明白,图雅输的太惨,为了自家的名声,这一场她也必须要赢。
想到这里,太皇太后看着四公主的背影有些担忧。她知道自家孙女骑射都很好,只是这摔跤……毕竟是蒙古的强项。
乌晶晶看出太皇太后的担忧,她抓住太皇太后的手,轻声说道:“皇祖母不用担心,四妹妹她有分寸。”她这些妹妹都不是莽撞的性子,从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假如真的不敌,她相信四妹会及时止损的。
在乌晶晶的心里皇家的声誉重要,妹妹们的安危更重要。这场输了,大不了下一场她赢回来便是。
她感受的到,蒙古女眷中不只是图雅对着她面带不善,还有好几个自认为隐藏很好的蒙古姑娘,这些人说不得等会儿也会挑战她。
她必须随时都准备着。
第113章 番外五 撤藩前奏,公主们的选择……
摔跤毕竟是蒙古人的强项, 大清想要一面倒稳赢是不可能的。以往的比试,在蒙古有意放水的情况下,双方基本打成平手。这次有乌晶晶一群人加入, 不管男子这边还是女眷,大清头一回凭借自己的真实实力略胜一筹。
玄烨高兴不已,同时也更加注重对满族男女的武艺培养。
郑亲王与鳌拜年纪大, 战斗经验丰富,玄烨干脆就把训练士兵的事情交给他们俩。其实也不用两人亲力亲为,只让他们作为总统领监督而已。
郑亲王阴阳怪气无人能及, 鳌拜出了名的严格,有他俩在, 绝对能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
自打大清入关, 随着南明的覆灭, 贵族子弟开始呈现懒散的现象。如今才刚刚开始看不出什么, 假以时日,玄烨很担心他们奢靡成风、一个个全部变成纨绔子弟。
幸好有鳌拜,玄烨直接规定,凡官员子弟满十三必须入伍参加训练, 以三年为期限,三年后可选择是否继续训练亦或者归家。继续的则是往武将方面培训, 不想继续选择回家的,后续就有他们各家的长辈负责。倘若也想入朝为官, 就要跟其他人一样参加考核。
除了官员子弟,平民之间也有要求。大清明文规定,只要是在旗的每年都会有补贴,这一制度本来是为了凝聚民心,如今天下太平就成了某些不事生产、懒惰之人的借口。
反正有人养, 躺平多好,何必奋斗呢。
如今,玄烨直接打破了他们这一幻想。只要你还想领取补助银子,就必须出人入伍。他要的也不多,每户人家只要有一个在军营训练的,这家就可以继续领取补助银子。若是一个人都不想出,呵呵,那就不好意思了,想要生活、想要银子自己动手去吧。
这一政策出来,除了好吃懒做之人,其他百姓无不拍手叫好。
入伍好啊,入伍国家不但会教导孩子武艺,还会教识字。不用自家出一分钱就能学到本事,若表现好说不得还能当官,在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
政策出来那一年,八旗子弟都疯了,纷纷来报名,到最后玄烨不得不下旨只招收十三至十八岁的未婚少年。其他人这才带着遗憾离开。
玄烨继承了顺治帝的遗志,励志促成满汉一家。八旗子弟有这么个可以当官的途径,汉人那也不可能没有。
只跟八旗强制要求不一样,汉人这边纯属自愿。愿意入伍服兵役的国家会给一定的补贴,不愿意的也不强求。兵役时间一到,满汉都一样可以选择回家或者继续深造。
相比起八旗的人满为患,汉人这边报名的就略显稀少。因为在他们心中,当兵就意味着死亡,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没人愿意去当兵。他们有手有脚可以种地为生,虽然苦了点,但生在安全。
说少,是以汉人基础作比较,实际上汉人中报名的也不少。甚至因为汉人基数大,报名人数比满人还要多一倍不止。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家里穷活不下去的,再有就是头脑聪明想要借此改换门庭的。
反正这几年大清歌舞升平,没有战争,混个三五年学成归来,什么都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