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席倒是新的,其他就啥都没有了,温润将原主带来的书籍箱子都搬到了炕上,为此累了一身的汗。
还有带来的行李,也搬了上来。
他除了嫁妆,就是书籍,还有一大包的衣服。
这衣服倒都是他的,因为秀才可以穿长衫广袖或者是青衣直缀的关系,这些衣服他不带走,没人有资格穿。
不过为了好看,原主的小婶子,还给他做了两身新的青衣直缀。
其实就是为了方便省事儿,也少让人找茬儿,因为他们俩干的这就不是人事儿!
等温润弄得差不多了,东屋里三个午睡的孩子早就起来了。
两个男孩儿去外面看看菜地,顺便喂喂那六只鸡。
王玫就在屋里收拾了他们的枕头和褥子,顺便用个小抹布,擦了擦炕席,这个活儿,她能干。
其实,六岁的小女孩儿能做什么呢?
能做的活儿还真不多,只能负责打扫一下房间,扫扫地,擦擦炕席。
温润出门去看了一下,两个弟弟正在一边将菜园子里为数不多的杂草薅掉,大概是太珍惜这些菜了,他们不允许哪怕是一棵杂草,跟菜争养份。
“好了,回去洗洗手,休息一下。”温润喊他们:“我摘点菜回去,做个晚饭。”
“知道了,哥夫。”俩孩子倒是听话,这就回去洗手了。
温润在菜地里走了一圈儿,薅了一些菠菜回来,做了个蒜泥菠菜,因为中午还有剩下的米饭,他就切了一些咸腊肉,搭配了两个鸡蛋,做了个腊肉鸡蛋炒饭。
出锅的时候,放了一些葱花香菜碎。
三个孩子吃的饱饱的,等到吃过了晚饭,天边还有一丝夕阳的余晖,老王家只有一盏油灯,连蜡烛都没有。
本来王珏是要点了油灯的:“好歹,也是哥夫第一天来家里。”
“不用了。”温润却道:“我不需要那些形式,二弟,收拾一下,过两天,带着三弟跟小妹,跟我去一趟县城。”
“要去找杨大叔借他家的牛车吗?”王珏很快就想到了一个问题:“杨大叔家的牛车,一般跑一趟县城,是给十个铜板的,入城费也得给人家交。”
平时没事儿,莲花坳的人是不会进县城的,跑一趟太贵了。
“嗯,我去跟杨大叔说一声。”温润道:“明天我先去见村长。”
今天之所以没什么人来,是因为大家都在观望,杨大叔杨大婶能来是因为他们俩以长辈的身份关心一下王家三个孩子。
“村长家在中间的位置,那栋青砖瓦房就是他们家。”王珏告诉温润:“村长姓张,我们都叫他张大爷,他家大哥是县城里一个酒楼的掌柜,很多人都知道的,我们去县城,就去那家酒楼外面摆着的面摊儿吃一碗面,马车牛车的就能寄存在那里。”
“我知道了。”温润将蒙着被垛的布单子打开:“铺炕,我们要休息了。”
“哦。”王珏没说别的,温润去了外面,首先将自家的大门给关上了,关的很结实的那种,家里的大门也该换一下,这样的柴扉根本什么都挡不住。
回过头来,他往屋里头走的时候,还在想,还得有起码两条狗才行,最好是凶狠一点的狼狗。
最好养一些大鹅子,农家的看家鹅可是很有名的,在他那个时代,被叫做“社会鹅”,看家的本领可强了。
他们这里本来就在村子靠边儿的位置,安全上必须要有保障。
温润进了房间,看到了炕上的被褥,只有两床。
褥子还好,被子有些薄,不过在这个时节盖,还不会冷,正正好,要是冬天非得冻着不可。
枕头有四个,还都是新做的,跟他们的新衣服一样的料子。
原来杨大婶没办法给他们做新的被褥,何况他们的被褥也是半新的那种,就是有些薄而已。
但铺盖总该有点新才行,就做了枕头。
两个弟弟跟妹妹挤在一个被窝里,三个小枕头并排放着。
温润一看就乐了:“怎么这么睡的吗?”
“以前大哥在的时候,都是我跟堂弟一被窝,大哥自己一被窝,妹妹自己一被窝,这被褥都是大哥在盖房子之前就做好了的……后来大哥走了,背走了他的行李卷儿,加上我们害怕,就三个人一被窝了。”王珏道:“那个被窝是给哥夫你的。”
“你跟堂弟一被窝,我去拿我的被褥过来,让妹妹睡在我们中间吧。”温润道:“我睡在靠门口这里,妹妹睡在中间,你俩睡在里头。”
三个孩子听了这个分配一愣神,他们没想过,哥夫这么安排。
第6章 莲花坳
听温润的话,大家换了一下被窝,不过温润趁机摸了摸被子,是挺薄的,看来还得做两床厚被子才行,这里的冬天也冷的很。
换过了被窝,熄灯睡觉。
只是头一天到这里,温润有点陌生,睡觉也是有一点动静就醒。
头一晚睡得并不怎么好,第二天更是起早,他不会做旁的,煮一些小米粥,再煮四个鸡蛋,四个人一人一个。
家中并没有咸菜跟大酱,三个孩子过得有些清苦。
温润将自己的东西收拾了一下,他没换下昨天的那一身新衣服,拎了一坛子酒,这是他嫁妆里的东西,揣着自己的户籍,就抱着妹妹,两个弟弟去请了杨大叔来,杨大叔领他去了村长家。
一路上走过来,温润才知道,莲花坳一共才二十八户人家,只有一百多口子人。
山上产出的山珍不多,也就蘑菇木耳跟一些竹笋。
倒是没什么大型野兽,不过狼跟兔子、野鸡什么的倒是有,但是也要往山里头走过两个山坳,才能打到。
老王家就剩下仨孩子,没那个本事。
这二十八户人家,其实原来是三十户人家的,这不,王二伯全家搬走了,在他嫁过来之前,就搬走了。
还有一户绝了后,消掉了。
村长家地方倒是挺大的,盖了三间砖瓦房,刷了粉白色的墙,看着很不错的样子,但是在温润的眼中,也就算是不错,还算不上豪华的宅院。
他印象里豪华的江南宅院,就像是徽州那些民居,美得不得了。
再看村长家,也就是个农家院儿,不过是青砖瓦房,看着好一些。
进了院子发现他们家有养了好多小鹅崽儿,正满地跑,可爱的不得了。
温润抱着妹妹,跟弟弟们一起,随着杨大叔进了屋里头,也只是堂屋而已,卧室可没进去。
“村长,这是王珺的契兄弟。”杨大叔指了指温润。
乡下人家也不会怎么隆重的介绍人,能这么说,是表明温润能跟村里扯上关系的一点。
“村长老伯好,学生温润,温如玉。”温润却将妹妹好好地放到了地上,然后行了一个读书人的礼节。
“学生,你是?”村长明知故问。
“学生是本县学堂秀才。”温润站在那里,护着身后三个孩子,犹如青色的竹子傲然挺立,并不因为自己嫁进来,还没了契兄弟,就自卑,愁苦的,他很自然的道:“去府城考过试了,尚且没有颁布成绩,但在本县是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