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知满两个人最常跟在母亲身边,母亲做绣活,她们两个就在旁边玩,知满喜欢做手工,常用纸和木头折腾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小玩意。
温解语性子绵软,即使是家中主母,也没什么威慑力,可谢知秋如今回想起来,和母亲在一起的几乎都是美好的回忆。
母亲是真心爱她,盼着她过得好的。
谢知秋说:“归根结底,女婿功成名就,跟自己家的孩子功成名就还是不一样。”
如果她现在还是谢知秋,母亲一定不会这样疏离客套。
她会由衷地为她骄傲,只需纯粹开心就好,不必担心女婿怠慢女儿。
父亲亦是如此。
自己的孩子该教训还是会教训,不必一边得意,一边又谨小慎微地捧着这半个外人。
谢知秋作谢家的女儿时,不是没有期待过自己有朝一日登朝入仕,能让家里人刮目相看。
只是如今,这一日的到来却和她想象中有些不同。
今日之景,她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有点难过。
知满听了她之言,亦冷静下来。
“说得也是。”
知满道。
“我是因为知道姐姐是姐姐,才能毫无芥蒂地和姐姐撒娇。要是你是姐夫的话,我大概会有点怕你,我这么跟你说话要是被爹娘抓到,说不定还要骂我一顿。”
谢知秋面无表情地揉揉她的小脑瓜子。
“揉笨了!揉笨了!”
知满被揉得嗷嗷直叫,奋力挣扎。
*
约莫过了一两刻钟,天色瞧着有点暗了,寿宴终于开始。
祖母早年过得辛苦,直到儿子长大成人,日子才渐渐好起来。
大概是年轻时忍得太多,她老了很享受这种苦尽甘来、被人捧着的感觉,别人看到她儿子孝顺,她心中也得意。
祖母今晚笑容不少,本来在家里有点严肃的一个人,今日瞧着也慈蔼起来。
谢家老祖母的寿宴,邀来的宾客都是亲朋好友,不是自家亲戚,就是走得近的世家,而且大多都有女眷露面,因此规矩比往日松散些,但还是男女分了席。
谢知秋自从和萧寻初分开,就再没见到他,现在被分到男子席这边,就更看不到了。
谢知秋扮演萧寻初几年,遇事已经十分淡定,只是她走到门口,往里面一望,就顿了一下。
谢知秋道:“这回客人真多。”
寿堂里前来祝寿的宾客远比想象中更多,男客尤其。
谢知秋在闺中时,从未在自己家里见过这么多人,简直连八竿子打不着的犄角旮旯亲戚都冒出来了。
这会儿陪着谢知秋的,正是雀儿。
她怕姑爷到谢家不认路,又怕谢家的仆人不熟悉姑爷的习惯性情,特意从“小姐”那里跑来给谢知秋带一下路。
雀儿虽然离开谢家几年了,但她以前的朋友还在府中,看起来对谢家还有点熟悉。
听到谢知秋的话,她压低了声音,道:“姑爷,其实我刚刚和谢府的人聊天,他们说,就是您高升的这半年,来和谢家套近乎的人一下子多了。
“说不定,他们根本不是来给老夫人祝寿,而是冲着您来的。”
第一百四十七章
雀儿只是随口嘀咕一句, 但未必不是言出了实情。
像寿宴这等场合,寿星一般都会是所有人的焦点。
可是今日的情况,倒是谢知秋甫一现身, 所有目光都落在她身上。
谢知秋只按部就班祝寿。
方朝给老寿星祝寿的习俗, 是同辈人抱拳作礼,儿女辈鞠躬作礼, 到孙子女辈则要跪下磕头拜寿。
谢知秋给祖母写了祝寿词, 又送上贺礼。
贺寿的过程大同小异, 大家为了避免触到长辈的忌讳,都以稳健为主,谋求不出大错。正因如此, 一般宾客上前贺寿, 其他人也不会太过关注。
唯有谢知秋,她一起身,就成了焦点。
谢家人自诩书香门第, 为人大多清高,不会明着攀龙附凤,但谢望麟这么个读不出书的商贾, 生了个聪慧的女儿不说,如今还攀到这么个女婿,他们稀奇是有的。
“萧寻初”原是武将家出生, 并不为谢家人所喜,但“他”入朝以来, 展现出的学识不差, 建议帝王实施的政策更是效果立竿见影, 谢家人也逐渐收起原先对武将之子的轻视不屑,日渐对其改观。
席宴间, 众人对她夸赞颇多。
*
谢知秋拜寿时,萧寻初其实正隔着屏风看她。
谢家的寿宴男宾女宾分开,萧寻初顶着谢知秋的身体,自然去了女子席。
萧寻初现在的身份算是“已婚”,没有小姑娘那么规矩森严,但谢家的晚辈中还有不少是小女孩,只能隔着屏风偷看男席。
她们大多是谢知秋的堂妹表妹,个别是侄女、甥女辈,还有一些与谢家交好的世家家的姑娘。她们都对“谢知秋”这位著名才女的二品大员丈夫非常好奇,嚷嚷着想来看,还硬将萧寻初抓来指人。
萧寻初无奈,只好带她们来“偷看”谢知秋。
谁知,谢知秋站在人群中,简直如同一轮明月高悬夜空,任谁都无法忽略她。
其实他作为女眷几次替谢知秋回谢家的时候,已经听了不少他人对谢知秋的夸赞,还有不少人对他所谓的“嫁得好”表示羡慕。
本以为他对类似的事情已经波澜不惊,只是,亲眼见到谢知秋本人站在这种场合中,竟又是另一番感受。
有一桌男客离屏风近,也不知女眷躲在后面,于是萧寻初听得到他们的交谈——
“这萧大人的确还算有些本事,他的新政我本以为必是做不成的,没想到半年下来,成效居然不错。原先的判断,是我武断了。”
“确实,年纪轻轻能有这样的见地,已能称一句良才。”
“哈哈哈哈,我比你们有先见之明!他刚当上参知政事的时候我就说了,这个人虽然看着做事不着边际,实则事事有条理,反而是远见胜于常人。若要我说,只要他能保持现在这个势头,过个十几年,方朝面貌必然全新!哪怕他年纪大了以后保守一些、懈怠一些,只要不犯大错,名相簿中必有他一席!”
一众宾客,有人夸赞,有人改观,还有人喝了口酒,感慨道:“这些年,官场里争名夺利的人多,为民请命的人少,整个朝廷有如一摊淤泥浑水。我本已对这世道心冷,想要辞官隐居,但这齐宣正案一判,萧寻初出了头,朝中风气忽然就变了,让人一下子期待起来。老夫这把年纪,好久没这种期盼的感觉了,不如先不辞官了,看看……再看看。”
一群人话说得投机,不过“萧寻初”与谢家的关系,主要还是靠“他”是谢家的女婿。于是他们说着说着,又聊到谢家的女儿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