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与辛国合作无疑危机重重,可是要是继续放任义军壮大……
赵泽的头痛起来,只觉得前后都是死路,已无处脱身。
他问:“史爱卿,你可还有什么想法?”
史守成在旁边听完两封密信的内容,先是惊讶,接着便是庆幸——
这回他可说中了!
辛国果然不安好心,不可与之为伍!
但是史守成还来不及高兴太久,听到皇上的问题,他脑袋空白一片。
史守成其实也不希望皇帝就因此倒向义军,然而他动了动嘴唇,试图回答出点聪明的想法时,却发现自己没有半点办法。
史守成只得不甘心地道:“老臣……老臣会支持皇上的决定。”
赵泽捏了捏鼻梁,无奈道:“那就先按朕的想法来吧。”
*
次日,早朝时间刚过,如谢知秋所料,赵泽便召见了她。
比起先前,赵泽的气势明显更弱了三分。
“谢爱卿,你……”
赵泽迟疑半晌,终是开了口。
“朕若信你,你真有办法解决辛国之患?”
谢知秋听他这句话,知道赵泽是打消了与辛国合作的念头,心中微松了口气,但不敢全然放松。
谢知秋谨慎地应道:“是。”
她说:“义军与辛国,一方主动在擎天关出手相助,一方却出尔反尔、狼子野心,皇上圣明,自看得出谁更有诚意。”
“……那么以谢爱卿之见,当下的朝廷,该如何摆脱眼下的困境呢?”
“微臣以为……”
谢知秋说到这里,不自觉地看了眼窗外,脑海中浮现出萧条的梁城、颠沛流离的百姓、战场上堆满的尸体。
她闭了闭眼。
随后,谢知秋回答:“凭方国目前的国力与士气,还是不宜久战,应尽快脱离战事,以保障民生为主。微臣希望,皇上能让微臣以方国之名,去与辛国商议和谈事宜。”
“——!”
“不过,主动与辛国和谈,不意味着示弱。”
谢知秋继续说了下去。
“义军如今在前线还有些优势,微臣认为可以趁这个机会,让辛国同意新的和谈条件——停战,方国不再给辛国上贡,同时辛国归还北地十二州。”
谢知秋之言,让赵泽听得一愣。
自从开战以来,方国输多赢少,实在没什么议价权。
其实他不是没试过向辛国要求停战,但辛国势头正劲,根本不愿意停。他们不是完全无视停战要求,就是狮子大开口,开出天价赔偿或者进一步割让领土这样完全无法答应的条件。
赵泽觉得只要能停战就很好了,若是辛国愿意让步一下赔偿数额,他还是可以继续缴纳岁贡的。
他知道义军肯定比他有底气得多,但他没想到谢知秋如此有自信,竟然连让辛国归还北地十二州的条件都敢开!
要是真能实现,那简直像做梦一样。
赵泽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可毕竟是谢知秋,从她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总觉得或许真有可能实现。
赵泽忍不住问:“谢爱卿,当真有这般信心?”
“……”
谢知秋说:“要说把握,并非十成十。”
谢知秋稍作停顿,道:“但微臣以为,值得一试。”
*
而谢知秋与赵泽交谈时,史守成亦在旁边。
他看着谢知秋与赵泽交谈,心中便十分烦躁。
他绝不认同赵泽与辛国合作,但若是谢知秋再次势大,对他来说也绝不是好事。
尽管他昨晚没有答出赵泽的话,可从昨晚到现在,他仍在绞尽脑汁思考可以自救的方法,希望能找到谢知秋的破绽,阻止她再次势起。
听到谢知秋说出“和谈”二字,史守成先是皱了皱眉头,觉得谢知秋不过是在说大话,就算义军状态不错,又怎么可能在辛军险些攻下擎天关的情况下,以方国的名义说服辛国归还十二州?
但接着,他脑筋一转,忽然冒出一个想法来——
尽管朝廷现在没什么议价权,但义军和辛军双方都在试图拉拢朝廷对付另一方,就说明他们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既然双方都不可全心信任,那他们何不将计就计,令其两虎相斗,自己隔岸观火?
辛国对义军的忌惮,显然大过对朝廷。
谢知秋提出想出使辛国议和,正是时机。
辛国对义军如此顾忌,若辛国皇太后知道谢知秋是义军军师、是义军中的核心人物,只怕不会放过除去眼中钉肉中刺的好机会。
义军出使辛国,无疑可以拖延时间,给朝廷军喘息的时机。
若是辛国真对义军使者下了手,那同样没有坏处,既可以削弱义军,又能激化他们之间的矛盾,可谓一举两得。
这个念头方一冒出来,史守成便心中一动。
*
这日,赵泽先送归谢知秋,与史守成讨论时,史守成如此上谏道——
“皇上,老臣思来想去,还是认为辛国固不可轻信,但外面这群乱臣贼子,同样居心叵测。”
“他们的军队不听朝廷调令,又意欲挟持朝廷。纵然谢知秋当下似乎愿意保持友善,可义军是一个足以掌控数城的大军队,军中其他人的想法,又如何呢?”
“朝廷若被他们牵着走,必是养虎为患,后果不堪设想!”
史守成之言,未尝不是赵泽所担心的地方。
赵泽说:“可是眼下,义军已经围城,若辛国不可协助,朕恐怕少有选择。”
“皇上不必非要倒向哪一边。”
史守成道。
“谢知秋既然想去辛国,那就让她去。”
“谢知秋想向辛国提天方夜谭的条件,那就让她提。”
“不过,我军可以提前向辛国通风报信,推说这都是义军的主意,朝廷不过是被挟持的一方,并没有想向辛国如此不敬。”
“如此挑拨他们两方关系,必能逼得辛国咽不下这口气,与义军陷入纠缠。”
“让谢知秋以方国之名出使辛国,她若真能成功,朝廷也能分一杯羹;但她若是失败,趁他们双方互相削弱牵制之时,我等坐山观虎斗,寻找挣脱牵制的可乘之机。”
赵泽闻言,心头一惊。
这倒也是一种思路。
不过,史守成给了个切实可行的办法,赵泽反而有些陷入迟疑。
半晌,他问:“可若是如此行事,谢爱卿……她出使辛国,会有性命之忧吗?”
在史守成看来,巴不得谢知秋有性命之忧才好。
草拟暗中送去辛国的书信时,他必会强调谢知秋此人若留在世上、会是辛国的祸患。
史守成劝赵泽道:“以朝廷的处境,皇上已没有优柔寡断的余地。三方算计,若是辛国与义军有机会,也不会对皇上手下留情,还请皇上尽快下决断。”
赵泽心说也是。
他闭上眼,眼前浮现许多过去的画面。
要是有的选择,他情愿回到过去,那段无忧无虑、无惧无畏的日子。
只可惜,人只能往前走。
上一篇: 大将军的读书郎
下一篇: 咸鱼病弱过家家[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