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那个注定要位极人臣的女人(4)+番外

精神松懈下来以后,他也有闲心琢磨其他事了。

这会儿,他脑海中浮现出先前小小的谢知秋忽然开口吟诗的场景,不免心情大振,尤其是想到那时周围一众谢家兄弟的表情,内心更是涌起一阵难言的快意。

谢家自诩名门世家,一向看重文采,偏偏谢望麟自己在这方面没有赢过,今日他女儿出乎意料地一展头角,竟让他有了扬眉吐气、一朝翻身之感。

此刻细细回忆,仍感舒畅。

谢老爷脸上和颜悦色起来,不由趁热打铁,道:“秋儿,今日你那首诗写得很好,不愧是我谢家的女儿。

“日后,我定会请人对你好生教导……”

谢老爷兴致盎然,眼前仿佛有宏图大业之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然而谢小姐的表情却看不出她在想什么。

她移目看向窗外。

倏地,她问:“她们,也曾得到教导吗?”

谢老爷正说得兴起,倒不想女儿冷不丁来这么一句,反应了片刻,才意识到她指的是两人刚说起的院子里的张妈和小丫头们。

谢老爷一滞,道:“寻常人家,纵是男子也不是人人能识字读书的,更何况女眷。贫家孩子从小多要做活,她们父母要教的话,多半也会教些针线绣活之类的女子之事。你问这个做什么?”

谢知秋说:“既然觉得目不识丁、不堪大用不好,那为何不教她们?”

“女子学这些有何用?”

谢老爷下意识地说。

“既不可参加科举,又不能入朝为官。”

“那为什么又愿意教我?”

谢知秋语气里带上了一丝微小的疑问,直到此时,她脸上才显出一点孩童探知世界的神色。

她问:“既然认为这些对她们来说没用,也不觉得有必要教她们这些,那为什么到头来,又要鄙夷她们见识浅薄?”

谢老爷一噎。

他似乎还没想得很清楚,语气迟疑地慢下来,道:“对乡野村妇自然无用,但你不同,你是我谢家的女儿,若是胸无点墨,走出去如何抬得起头?

“你将来若是婚配,我与你母亲定会挑一门门当户对的好亲事,对方多半也会是书香门第。如果你大字不识一个,你未来的夫婿却是个饱读诗书的公子,你怎能让他觉得和你聊得来?如果他对你说话,宛如对牛弹琴,对方又如何会尊重你?

“你不能入仕为官,学识文断字,对你来说可能确实没什么像男子一样的助益。可论天下男子,谁不想寻一个知书知礼的大家闺秀为妻?你唯有婉婉有仪、知事懂理,将来才不会给夫君惹麻烦,方可让他对你有喜爱之情,从此琴瑟合璧、红袖添香。”

说到这里,谢老爷自己也觉察到这话未免有点前后不一,又改口道:“再说,也不是有人愿意教,就人人都乐意学;就算人人都乐意学,也不是人人都学得会的。

“你是我谢家女儿,自然与众不同。但绝大多数人,命里就没这个本事。

“要不然你去问问家里的那些丫鬟小厮,问他们愿不愿看圣贤书,十有八/九觉得枯燥,捂着耳朵就跑了。对他们来说,这还不如寻个地方晒太阳嗑瓜子。”

谢知秋小脸皱了起来,似又要开口。

然而谢老爷却有些怕了她一环扣一环的问题,忙教育她:“女子以柔顺为佳,应清闲贞静,你说话不可如此尖锐,容易引人不快,尤其我还是你父亲。

“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你作为女儿,待我这个父亲,应该更为敬重,不可总想挑我的毛病。”

“……”

谢知秋默默闭上了嘴。

一套孝道伦理压下来,那作为父亲的一方,有理也是理,没理也是理了。

多说无益,已不必再说。

于是谢小姐又不开口了。

她转过身去,双手扶在马车窗下,安静地望着远方白云,一声不吭,不知小小的脑袋里在想什么。

第三章

谢小姐有哑疾的乌龙解开以后,因为小孩子闹笑话算不得什么大事,很快就没有人再议论了。早年的谣言不久就像烟一般消散在人们的记忆里,再无人提及。

而谢老爷果然践行承诺,请来先生,开始认真教导谢小姐。

谢老爷仕途不得志,经商后却不缺钱,这先生一请,就请了两位。

时下梁城中有头有脸的人家,为了教导出所谓的大家闺秀,教育女儿的时候,大约起码要饱含两项内容——

一为妇德,二为文化知识。

妇德不必多说,自然是三从四德之道,以《女论语》《女诫》《烈女传》为教本。

文化知识,以谢小姐现在的年龄,学的也不会深,主要是先将识字写字跟上。将来再根据谢老爷培养一代才女的鸿志,慢慢学上其他的。

世俗有“男忌双,女忌单”的说法,故而谢老爷寻师寻了半年,正好赶在谢小姐四岁生辰刚过不久,让她开蒙学习。

通常来说,哪怕是读书人家,小儿也要五岁七岁才会开始接受启蒙教育。谢小姐这个年纪,已经先人一步,不可谓不早。

谢小姐年幼懵懂,人微言轻,当然对她自己要学习的内容没有丝毫的决定权。

她纵然早慧,但对以前没听说过的东西也无法未卜先知猜到内容,只得大人说什么,她便照着学什么,磕磕绊绊地开启了专为女子量身定制的学业。

却说谢小姐的两位老师,也是各有专长。

谢老爷请来的两位先生,为一女一男,皆是他四处打听后,传闻在启蒙方面颇有心得的“名师”。

女先生名叫林隐素,负责以妇德教之。

因是小姐的老师,谢府皆尊称其为“林先生”。

时下梁城中,女子从教,称为“姆师”,职责多为教导有权有钱之家未出嫁的女儿。

这类教师,其他标准还在其次,唯有道德水平要求极高,须得“年五十无子,出而不复嫁”,方能“以妇道教人”。

林先生亦不例外。

传闻她贞烈守节,夫家落魄也不离不弃,年轻丧夫却不愿再嫁,数十年独守空室,只以教导闺中女子德行维持微薄的收入,是方圆五百里内有名的贞洁贤妇,广受称赞。

据传林先生本也是出身高门大户,早年也曾被称作才女。

所以,不少名门之家都愿意请她教导闺中女儿。

这种事情口口相传,林先生便在名门贵妇中有口皆碑,成了有未嫁女儿之家争相聘请的姆师。

这一回,林先生辗转被请到了谢府,专门教导年幼的谢知秋小姐。

谢知秋初见这位姆师,只见这林先生素衣峨髻、不苟言笑。

她年已过六十,肃着脸,耷拉着眼皮,细长的眉毛画得高起微挑,瞧着略微有两分刻薄相。

谢知秋年幼木讷,还没什么太大反应,可她身后的小丫鬟们却纷纷被吓得一抖,已萌生怯意。

大抵是这林先生的长相气势容易叫她们想起院中最严厉的老嬷嬷,勾起了恐怖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