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甄奕像是身体有些虚弱,咳嗽了两声。
他面上挂着与世无争的笑容,可萧寻初注意到,甄学士瞧着也比四年前老了许多。
甄奕道:“知秋儿,我老了,连书也不太教得动了,现在只想回到家乡,去安度晚年。
“我知道你内心还有许多抱负没有施展,还有很多才华未能给世人展现,可是以时下的情况……我想帮你,也试过了,却无能为力。
“或许是我年纪太大,才能已经到了尽头。但你还年轻,又颇为聪慧,可能能等到局势变化的时候,可能能想到我想不到的办法。
“我决定就以这封信,给你最后一次助力,为你留下一线机会。
“待你想到主意,不必有顾虑,尽情拿去用吧。”
第二十一章
萧寻初手握信函, 指尖轻颤。
直到这一刻,他终于大致能猜到谢小姐这些年都在想什么,还有李雯之前说的“上回”是什么事了。
原来谢小姐, 一直想要入仕为官。
并且, 她当真在为此努力。
甄奕似乎也有意帮她,只是在当前的局面下, 这并不容易。
甄奕虽辞官多年, 但凭他的声望, 在朝中仍有影响力,想要说上几句话是不难的。
如果他真心想要举荐一个人才,只要给昔日的好友或者学生写信, 不说这人才立即被重用, 想来得到一个机会、谋取一官半职是不难的。
只可惜,谢知秋的情况太过特殊,这世上尚没有先例, 像重用男人一样去重用一个女人为官。
几乎一瞬间,萧寻初就联想到他自己的师父还有师兄们多年来的碰壁。
他们与谢知秋的处境并不完全相同,但萧寻初似乎能理解这种无望的绝境会带来的痛苦。
如今, 甄奕决定回乡,只余下谢小姐独自孤军奋战,局面只会更为艰难。
所以甄奕给谢小姐留下这一封空白信, 任她书写,作为最后的支持。
“师父……”
萧寻初握紧信函, 心神动荡。
甄奕一生不曾有大错, 在士人眼中威望很高, 只要他现在退出涡流安度晚年,必然能成为一个史书上人人赞颂的完人。
这件事, 即使他不做,也不会有人怪他。
可是,在最后,他却愿意为了爱徒,参与一件会有争议的事。
官场动荡,稍有踏错,就会留下致命的话柄。哪怕已经退出暗流,都未必能独善其身。
甄奕给出这样一封信,必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赋予谢知秋极大的信任。
此刻,纵然他不是谢知秋本人,萧寻初仍不禁对甄奕这位老师产生了由衷的感谢之情。
哪怕未必有用,这也是难能可贵的希望。
原来甄先生便是为了这个,特意留在这里等谢知秋。
萧寻初伏下/身,对甄奕一拜道:“多谢先生。”
“无事。”
甄奕笑呵呵地应道。
他撑起身子,道:“时辰不早,我也该去乘船了。”
“我送您。”
萧寻初忙跟上去。
不过这时,甄奕像又想到什么,回头问他:“对了,我上次有跟你提过秦家小子的事,你是怎么想的?”
“诶……?”
甄奕笑眯眯的,仿佛只是随口一问:“这些年,我与夫人都是将你当自己的孩子照看的,现在我们都要走了,你总不介意师父们再关心一下你的终身大事吧?
“秦家那孩子,我虽并未收他为徒,但他瞧着确实像是个牢靠的。你们青梅竹马一同长大,感情想来也和寻常不同。如何?你们家里人,可有说点什么?”
萧寻初头脑懵了一瞬。
他本还沉浸在空白信函的震撼中,没想到甄奕学士一回头会提及这样的事,被问得措手不及。
秦家那孩子?
难不成是指秦皓?
原来谢知秋……与秦皓是青梅竹马吗?
难怪先前在院口,他听到秦皓可以将谢知秋叫作谢妹妹……
萧寻初整个人都有些钝住,他后知后觉地回答:“没、没有,我不是特别清楚。”
甄奕笑着对他道:“我知道你平时不爱谈这些,不过……学业有追求是好事,但若有好姻缘摆在眼前,也莫要错过了。”
*
甄奕与李雯马上要去乘船,不可再久留。
萧寻初顶替着谢知秋的身份,去送他们二人。
只是,听到甄奕的最后两句话后,他一路都莫名心不在焉。
……说来也是。
若按寻常来说,谢知秋她……早到了就算定亲也不奇怪的年纪。
倒不如说,她至今仍未婚配,才是反常的事。
而且她与秦皓……
书香门第,世代之交。
二人都喜爱读书。
秦皓也是他们这一辈中出众的佼佼者。
萧寻初尚未与家中闹翻时,逢年过节,都会常听到有长辈夸赞秦皓年纪轻轻便知节守礼、求知好学。
既然连甄奕学士都这么说,那么谢知秋与秦皓……想来果真是十分相配吧。
而且甄奕还不避讳地当着谢知秋的面提起,意思是不是说……谢知秋可能也对秦皓并不反感,甚至有点好感?
他们都是会读书的人,想来很谈得来。
若真如此,那这对谢知秋……不是好事吗?
萧寻初觉得,自己作为朋友,得知昔日好友会有好姻缘,理应为她感到高兴、理应祝福她才是。
可说来奇怪,他发现自己好像并不怎么开心,反而有些闷闷。
他皱起眉头,晃了晃头,想甩掉这不合常理的念头。
“甄先生!李师母!”
不知何时,三人已快走出内院。
学生们早已守在马车边上,就等着先生与师母出来。
为首的正是先前聚在园外聊天的几个学生,秦皓亦在其中。
之前对谢知秋义愤填膺那人一见甄奕与李雯,当即眼前一亮,其他学生也都表现得很高兴,纷纷对二人作揖行礼。
甄奕和李雯夫妇二人笑着受了一众学生的礼。
这时,李雯回头,未等萧寻初走到会被看到的地方,便友善地对他道:“知秋,你便送到这里吧,剩下的路,我们自己去就好了。何况你家离得远,若是天色晚了,你回家也不方便。”
萧寻初一愣,回过神来。
原来这就是谢知秋能送到的极限,才这么两步路。
外面的学生则兴奋地道:“甄先生,李师母,你们可算来了,快走吧,车可等了好久了。”
其他人也赶忙抢着在甄奕面前表现——